“县管乡用”的方案在专班内部磨了小半个月,总算是有了个初步的模样。
林杰带着赵卫国,往省人社厅、财政厅跑了好几趟,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好在马书记的批示在那儿顶着,各部门就算有顾虑,也不敢直接撂挑子,总算答应先搞试点。
试点这事儿一定下来,立马在下面各个县市传开了。
这可是一块肥肉啊!
省里牵头,多个部门支持,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搞好了就是亮眼的政绩。
接下来几天,赵卫国办公室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好几个经济条件不错、医疗底子也好的县长、书记,轮番往省里跑。
有的带着厚厚的汇报材料,细数自家优势;有的托关系找门路,就想在赵卫国或者林杰这里挂个号。
“赵主任,我们县财政状况良好,完全有能力配套!”
“林主任,我们基层医院基础好,试点成功率最高!”
“我们离省城近,人才引进有先天优势!”
连钱强都忍不住凑到林杰跟前,递了根烟,笑眯眯地说:“林主任,我老家那个县,这两年发展不错,书记是我老同学,你看……”
林杰把烟推回去,笑了笑:“钱主任,这事儿得专班集体研究,赵主任最后拍板。”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这些争破头的地方,条件是好,可也正因为条件好,利益盘根错节,水太深。
“县管乡用”是要动现有利益蛋糕的,把这些政策资源和资金投过去,指不定最后肥了谁的口袋,基层医生能不能真正受益,还得两说。
晚上,他又在办公室翻那些好像永远也看不完的信访材料。
大部分都是鸡毛蒜皮,看得人昏昏欲睡。
他拿起一份来自青林县的厚厚卷宗。
青林县,全省有名的贫困县,山多地少,交通不便。
信访人主要是县医院和下面卫生院的医生,反映的问题很集中:工资低,发不全,设备老掉牙,有本事的医生全跑光了。院长姓陈,是个老顽固,好几次上面有人想来搞药品器械“合作”,都被他硬顶了回去,搞得县里某些领导很不高兴,医院日子更难过了。
有一封匿名信写得挺激动,说陈院长是为了吃独食,怕别人动了他的蛋糕。
但后面附了几份药品采购的清单和发票复印件,林杰仔细看了看,采购价都压得很低,明显是走了正规集采渠道,没那些乱七八糟的回扣。
“有点意思……”林杰放下材料,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这个青林县,穷是真穷,难也是真难。但这个油盐不进的陈院长,在这种环境下还能守住底线,倒是块硬骨头。
第二天专班开会,讨论试点县名单。
赵卫国拿着下面报上来的几个备选县资料,都是之前活动得最凶的那几个。“大家看看,觉得哪个比较合适?条件都还不错。”
其他几个成员也纷纷附和,倾向于选基础好的,见效快。
轮到林杰发言,他清了清嗓子。
“赵主任,各位,我觉得……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青林县?”
“青林?”赵卫国愣了一下,拿起资料翻了翻,“那个穷得叮当响的地方?林主任,你没开玩笑吧?那里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基础太差了,试点能搞起来吗?”
会场里其他人也面面相觑,觉得林杰这想法有点离谱。
林杰不紧不慢地说:“正因为青林最穷、最难、问题最典型,才更有试点的价值。咱们这套‘县管乡用’,不就是冲着解决问题去的吗?在条件好的地方试点,成功了,别人会说那是因为底子好;要是在青林这种地方都能搞出点名堂,那才真说明咱们这办法管用,才有说服力,才有在全省推广的价值。”
他看着赵卫国说:“而且,青林县医院那个陈院长,我了解了一下,是个认死理、敢顶真的人。在这种人手里搞改革,至少不用担心政策走样,资金乱用。咱们这试点,需要的就是这种能守住底线的人。”
赵卫国皱着眉,没立刻说话。
选青林,风险太大,搞不好就是个烂摊子。
但林杰的话,也在理。
林杰看他犹豫,又加了一把火:“赵主任,马书记批示里强调要解决‘最突出的问题’,青林的情况,不就是最突出的吗?咱们挑个最难的骨头啃,才能真正体现工作力度。”
会场里安静了一会儿。
最终,赵卫国挠了挠头,有些无奈地看了林杰一眼:“行吧,你说得也有道理。那就把青林也列入备选,到时候上报的时候,把理由写充分点。”
散会后,王鑫跟着林杰回到办公室,关上门就急了:“林哥,你咋选青林啊?那地方要啥没啥,到时候搞砸了,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林杰笑了笑,没直接回答,反而问:“小王,你说,在咱们这系统里,是锦上添花容易,还是雪中送炭难?”
王鑫一愣:“那当然是雪中送炭难啊!”
“难就对了。”林杰看向窗外,“有些人盯着的是政绩,是锦上添花。可我啊,就想看看,能不能真给最需要的地方,送点炭去。”
王鑫看着林杰的背影,似懂非懂,但还是忍不住嘟囔:“送炭是好,可别把自己也烤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