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阁里的案卷还摊在案上。
朱厚照看着李东阳和三法司官员紧绷的脸色,没等他们开口,先沉声道:“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 —— 永康侯是太宗爷封的世袭侯爵,第一代侯爷有靖难之功,你们怕处置重了,落个‘忘恩负义’的名声。”
李东阳心里一凛。
连忙躬身:“陛下明鉴,臣等并非顾忌勋贵颜面,只是…… 只是需兼顾祖制与律法,免得让天下人说陛下薄待功臣之后。”
“薄待?”
朱厚照冷笑一声。
手指重重敲在案卷上的 “伤人” 二字。
“太宗爷给永康侯家世袭爵位,是赏第一代的功;朕今天要处置的,是他后人纵容恶奴欺压百姓的罪!功是功,罪是罪,岂能混为一谈?大明已经用世袭爵位报了他家的功,他后人犯了法,就不能再拿‘靖难功臣’当挡箭牌!”
刑部尚书韩邦连忙道:“陛下所言极是!功罪分明,乃律法之本。永康侯纵容家丁作恶,按律当削爵夺产,将其本人贬为庶民,家丁按律问斩!”
大理寺卿吴一贯也附和:“韩尚书所言符合《大明律》‘勋贵犯法与庶民同罪’之条,臣无异议!”
都察院左都御史屠滽更是补充:“臣建议,将永康侯的罪证公示于众,让天下人知道,陛下执法无私,不因勋贵而废法!”
朱厚照却摇了摇头。
目光扫过四人。
“按律处置是应该的,但还不够。朕想在处置之前,搞一场‘公审’。”
“公审?”
四人异口同声地反问,脸上满是错愕。
李东阳皱着眉道:“陛下,何为‘公审’?莫非是…… 是让官员当着百姓的面审案?”
“正是。”
朱厚照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兴奋。
“朕要在紫禁城玄武门外搭一个高台,让三法司的官员在台上审案,百姓都可以来观审。审案的时候,不仅要宣读永康侯的罪证,还要让之前被欺压的商户出庭作证,要是还有其他被永康侯欺压过的百姓,也可以当场申诉冤情。”
韩邦愣了一下,下意识道:“陛下,这…… 这岂不是像街头耍猴戏?官员审案乃朝廷要务,岂能让百姓围着看?传出去,恐失朝廷威仪啊。”
吴一贯也跟着点头:“是啊陛下,历来审案都是在衙门内进行,百姓不得入内,这是祖制。要是改成公审,怕是会乱了规矩。”
“乱了规矩?”
朱厚照站起身,在暖阁里踱步。
“朕要的就是破这个规矩!你们觉得让百姓观审是耍猴戏,朕却觉得,这是让大明司法透亮的重要一步!”
他停下脚步,看着四人。
“你们想想,这些年为什么有那么多百姓受了冤屈不敢告?为什么勋贵敢纵容恶奴欺压百姓?就是因为司法藏在衙门里,百姓看不见、摸不着,不知道官员是怎么审案的,也不知道律法是怎么定的,只能任由官员和勋贵勾结,颠倒黑白!”
他拿起案上的《大明律》,翻开其中一页。
“《大明律》开篇就写着‘为治以教化为先,刑罚为辅’,可要是百姓连律法是什么、官员怎么用律法都不知道,教化又从何谈起?公审就是要让百姓亲眼看到,官员是怎么按律审案的,勋贵犯了法也一样要受罚,这样百姓才会信律法、守律法,才会觉得大明的天是公平的!”
四人沉默了,你看我、我看你,脸上的疑惑渐渐变成了思索。
屠滽最先反应过来,躬身道:“陛下英明!臣之前只想着‘失威仪’,却没考虑到百姓对司法的信任。要是能让百姓亲眼见官员公正审案,确实能让百姓更信律法,以后再有人想欺压百姓,也会多几分忌惮。”
韩邦也点头:“陛下所言极是!之前审刘宇贪腐案时,百姓只能听传言,还有人说陛下是为了抄家敛财。要是当时搞了公审,让百姓亲眼看到刘宇的罪证,就不会有这些闲话了。”
李东阳看着朱厚照,眼里满是敬佩。
“陛下此举,看似打破祖制,实则是在为大明稳固根基。司法透亮了,百姓才会拥护朝廷,这比死守‘威仪’要重要得多。臣无异议,赞同公审!”
吴一贯也连忙道:“臣也赞同!臣愿牵头筹备公审事宜,定让百姓看清永康侯的罪行,看清朝廷的公正!”
朱厚照满意地点点头。
“好!既然你们都赞同,那就这么定了。三天后,在玄武门外搭建高台。”
“暖阁的小太监,你去传朕的旨意,让工部立刻派人去准备,要让高台能容下三法司官员和证人,周围还要留出足够的地方给百姓观审,不许派兵阻拦百姓,也不许官员刁难申诉的人。”
“奴婢遵旨!”
小太监连忙躬身应道,快步走出暖阁。
朱厚照又看向四人。
“审案的时候,韩尚书负责宣读罪证,吴卿负责讯问永康侯和家丁,屠卿负责记录百姓申诉的冤情,李首辅则在一旁监督,确保审案公正,不许有任何徇私舞弊的行为。”
“臣等遵旨!”
四人齐声应道,语气里满是恭敬。
“还有一件事。”
朱厚照补充道。
“三天后审案时,朕会在紫禁城的城墙上观看。朕要亲自看着你们审案,也要亲自看看百姓的反应。要是你们审得不公,或者有人敢在审案时动手脚,休怪朕不客气!”
四人心里一凛,连忙躬身:“臣等不敢!定当公正审案,不负陛下所托!”
“好了,你们都回去准备吧。”
朱厚照摆了摆手。
“韩尚书,你让人去诏狱提审永康侯,先把公审的事告诉他,让他有个心理准备。屠卿,你让人去《大明报社》,让他们刊登公审的消息,告诉百姓三天后可以去玄武门观审,有冤情的可以当场申诉。”
“臣等遵旨!臣等告退!”
四人躬身行礼,转身走出暖阁。
暖阁里重新安静下来。
朱厚照靠在龙椅上,拿起案上的案卷,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公审不仅是为了处置永康侯,更是为了给大明的司法开一个头 —— 以后不管是勋贵还是官员,犯了法都要当着百姓的面受审,让司法透亮,让百姓安心。
他想起穿越前看到的历史,明朝后期之所以民怨沸腾,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司法腐败,百姓有冤无处诉。
现在他搞公审,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让大明的司法走在正道上。
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案上的《大明律》上,泛着淡淡的金光。
朱厚照知道,三天后的公审,定会在京师引起轩然大波,也定会让那些还想仗势欺人的勋贵和官员,收敛几分。
而此刻,诏狱深处,永康侯正坐在冰冷的石床上,心里还满是不屑 —— 他是太宗爷封的世袭侯爵,陛下就算再生气,也不敢对他怎么样,最多是罚些银子、骂几句,过几天就能出去。
他怎么也想不到,一场让他彻底垮台的公审,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而他的命运,即将在三天后,当着全京师百姓的面,被彻底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