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宝紧随其后,几人刚进山一股凉风迎面扑来。
只要没有那种潮呼呼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三人在山中转悠半天抓了一只野鸡。
星遥抱怨“这也太惨了点。”
“你就知足吧,你忘了咱们刚进禾州时山上连野菜鸟蛋都没有了吗,现在能有野鸡就不错了。”
“也是。”星遥说道“还是要知足一点,我这肚子里还有油水,把这只鸡抓回去剪掉翅膀养两天再杀也不迟。”
“你负责养,我们可没人替你养,到时候你别嫌麻烦就行。”
蒋星遥拍了拍胸脯“大哥放心,我能养好。”
心想根本不用他养,孩子们看到就能帮他养好。
三人在山中转悠一圈,陈大宝把怀疑附近有矿的事儿说了。
蒋星遥听的一阵心惊,站起来看了一圈附近的山“怪不得呢。”
“也不知道在哪里。”陈大宝感叹。
这时一旁的蒋一开口“可以边走边查看,我们这多人,在路上停留时间久了不安全,人家有矿,肯定也有相对的保护措施,这地方本质上已经是莫辍鞑子的地盘了。”
蒋一的说法陈大宝是认同的,“找不找得到就随缘吧,不急在这一时。”
三人达成一致,这事回去先不和其他人说。
现在对于他们来说,安全抵达西南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抓了一只野鸡,掏了两窝鸟蛋,又随手揪了些野菜,三人不算满载而归的回到了队伍。
几个孩子看到野鸡个个兴奋的不行。
根本不需要蒋星遥动手。
一中午的时间一只野鸡已经被春昱玩的晕头转向,趴在地上死活不起来了。
野鸡如果会说话,第一句话肯定是,要杀要剐给你痛快吧。
离开镇子走了一日,临近傍晚,老冯说“前面有个村子,我和王管家过去问问看能不能借住。”
有了狼群的教训,他们现在尽量避免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过夜。
马车停在路上,众人也都下来活动活动身子。
小孩子一个个的又开始围着马车躲猫猫,时不时传来一阵咯咯的笑声。
大人们也都看着孩子笑。
今天轮到秦大妮照顾瑞宝了,妯娌俩一人带一天,“这孩子可真好带。”
陈老二伸头过来瞄了一眼“是挺听话的,成天不哭不闹,大宝小时候也是这么好带。”
“是啊。”秦大妮看了眼外面骑在马上的儿子。
“咱儿子最近又晒黑了。”
“男人黑点才好,要那么白做什么,我觉得儿子那那都挺好。”陈老二说道。
秦大妮听到自家男人夸孩子,低头继续哄怀里小孩子,没再搭理他。
……………
“村里可以借住。”老冯在前面大喊一声。
“好嘞。”男人们赶着马车跟在老冯身后。
王管家赶紧吩咐自家少爷“您花银子注意点,记得上次的教训。”
王魏不耐烦的摆摆手“知道了我又不傻。”翻了个白眼继续说“你要不要专门给我找身带补丁的衣服。”
王管家赶紧说“那道不用,少爷您就是穿带补丁的衣服,通身的气派也不像穷人。”
这话王魏爱听,眼角带了些笑意,“算你会说话,今天晚上就不用去马车里拿褥子了,我也睡睡硬板床。”
一行人到了村里,村长已经都分配好了,各家各户都住了些人。
对于这样的安排陈大宝心里总有些不踏实。
忍不住问“师傅这样把咱们的人分开住,总感觉不太合适。”
老冯看了看周围的人说“村长说要分的匀实点,免得村民们说他偏心,他这个村长也不好当。”
他们住在村民家里都是要给银子的。
“咱们的马一定要亲自喂,晚上多精心些,我看这些也都是普通百姓。”老冯说道。
陈大宝点头“知道了师傅,我晚上和蒋家护卫一起值夜。”
这个村庄不算大总共也就十几户人家,除去家里不方便的,他们总共住了七户人家。
对于熬夜这件事陈大宝是无所谓的,他早就习惯了。
蒋一趁大家都在忙自己事的时候,凑到陈大宝跟前小声说。
“我发现有户人家外面的鞋底有矿上的黑色印记。”
陈大宝左右看了看“家里的男人在家吗?”
蒋一摇摇头“没在,我感觉应该不是每天回来,很可能是隔一段时间回来一次,刚才随意问了问,家里的老人说,他儿子在外面做泥瓦匠。”
看来村里人也知道自家人做什么,但是都选择不说。
要么是对方给的利益够多,要么就是对方的威慑力够大。
可看村里人的生活状态,算不上被威胁,他们不用交那么高的税,地里的粮食足够吃,很可能家里还有余粮。
然后做工再给一部分工钱,这样的日子谁会不愿意过呢。
不得不说莫辍鞑子在收买人心方面还是有一手的。
他们自从过了狮子山,路越来越窄,走了一个晚上,路又越来越宽,直到曲河镇,还是一片宽阔。
陈大宝脑子里想象着路上画面,用笔慢慢画出来。
曲河镇就是一个葫芦形状。
如果在临近狮子山的地方,比如他们遭遇狼群的地方,也就是葫芦口,建立一个军事堡垒,就能掌握曲河镇的主动权,那么曲河镇往西所有的地方都将在莫辍鞑子的手上。
景国就再也没有能力征西了。
怪不得蒋星遥爹让星遥去西南,那里确实是个可以活命的地方。
隔着一条赤水河,莫辍鞑子的手就伸不到西南。
一晚上风平浪静。
第二天一早赵氏给瑞宝做的小米粥,喂孩子吃完,一解开包裹,小家伙立即欢快的四肢乱动。
秦大妮在一旁笑着说“让二伯娘给我们瑞宝换上新做的衣服。”
金宝每天都要过来看两眼,今天瑞宝换上新衣服,特意过来看“瑞宝穿新衣服真好看。”
老杨氏在一旁悠悠的开口“好看是好看,但还是没有你小时候好看,你小时候胖乎乎的特意招人稀罕。”
赵氏和秦大妮听到自家婆母的话,都没回话。金宝接话道“奶奶我小时候在家天天吃的好,当然胖了,瑞宝自从生下来都没喝过一口奶,每天都是小米汤。”
老杨氏也自觉说错话了,“等到了地方,咱们养只羊,让瑞宝天天喝奶,吃鸡蛋羹。”
这话听的赵氏和秦大妮眼里一酸,更心疼瑞宝了。
瑞宝生下来就是她俩轮流带的,心里早就当成自己孩子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