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晨光穿透薄雾,洒在山东广饶的孙武故里遗址公园。林越站在一群身着统一营服的青少年面前,看着他们朝气蓬勃的脸庞,恍惚间仿佛看到了两千五百年前,那个在齐国临淄市集上初次相遇的英挺少年。
“同学们,欢迎来到‘孙子兵法研学营’。”林越的声音将少年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今天,我们不是来死记硬背古文,而是要通过一场穿越时空的冒险,去理解一位伟大军事家的智慧。”
队伍中一个高个子男生举手问道:“林老师,兵法不就是教人怎么打仗吗?现在都是和平年代了,学这个有什么用?”
林越微微一笑,这个叫李睿的男生是学校辩论社的主力,出发前就表示对兵法“不感兴趣”。林越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们昨天玩的那个手游,‘荣耀王者’,里面是不是有坦克、刺客、法师不同职业的配合?”
一提到游戏,孩子们顿时来了精神。
“这就是孙武所说的‘奇正相生’。”林越顺势引导,“正兵如同坦克,稳扎稳打;奇兵如同刺客,出其不意。两者配合,才能取胜。兵法的智慧,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一课:虚实之道,战场模拟
研学营的第一站是模拟古战场场景区。这里根据历史记载复原了春秋时期的战场环境,有丘陵、河流、丛林等多种地形。
林越将四十名学生分成红蓝两队,每队需要在一片模拟战场区域中寻找隐藏的“资源点”,并保护自己的“大本营”。
“记住孙武的话:‘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林越在活动开始前讲解,“你们的任务不是盲目冲锋,而是判断哪里是敌人的‘虚’处,哪里是自己的‘实’处。”
红队队长李睿采取了激进策略,将大部分兵力投入进攻,试图速战速决。而蓝队队长,一个文静的女生张悦,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她派小股部队佯动吸引红队注意力,主力却悄悄绕到侧翼,直取红队防守薄弱的大本营。
不到二十分钟,蓝队出人意料地获胜。
复盘环节,张悦分享道:“我发现李睿性格好胜,肯定会急于进攻,所以大本营的防守一定是‘虚’的。我们避实击虚,就赢了。”
李睿不服气:“这不公平,你们耍诈!”
“这正是兵法的精髓!”林越适时介入,“孙武说:‘兵者,诡道也。’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用智慧取胜,不是‘耍诈’,而是‘策略’。想想看,在商业竞争中,是不是也常常需要找到对手的薄弱环节?在学习中,是不是也要找到自己知识结构中的‘虚’处重点加强?”
李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第一次对兵法产生了真正的兴趣。
第二课:角色扮演,穹窿山追忆
下午,研学营移师苏州穹窿山。站在孙武隐居的茅屋遗址前,林越向学生们讲述了他与孙武在此修订兵法的往事。
“现在,我们将进行一场角色扮演。”林越拿出准备好的简易剧本,“一部分同学扮演孙武,一部分扮演当年的我,还有一些扮演反对者,我们来重现一场关于‘全胜思想’的辩论。”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分配角色,穿上仿古服饰。扮演孙武的张悦认真地说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通过流血牺牲就达成目标。”
扮演反对者的李睿反驳道:“不打仗怎么扩大领土?不消灭敌人怎么保证安全?”
扮演林越的学生则接口道:“想想现在的国际贸易,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是不是比贸易战对双方都更有利?这就是现代版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林越在一旁指导,补充历史细节,将孙武当时的思考背景娓娓道来。当他讲到孙武面对质疑时如何坚持自己的理念时,声音中不禁带上了几分感怀。那个在油灯下与他激烈辩论,最终又因思想共鸣而相视一笑的夜晚,仿佛就在昨天。
第三课:兵法小课堂,智慧启迪
傍晚,在穹窿山下的营地教室,林越设计了几个有趣的互动游戏。
他用“田忌赛马”的故事类比“奇正相生”,让学生们分组设计自己的“赛马”策略。接着,他又用“校园拔河”比赛解释“上下同欲者胜”的道理。
“拔河时,如果大家心不齐,力气再大也会输。”林越说,“一个班级、一个团队也是如此,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发挥最大力量。”
最让学生们感兴趣的是“情报游戏”。林越隐藏了几件物品在教室各处,让学生们通过提问来寻找,但每个问题必须围绕《孙子兵法·用间篇》中的原则。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林越提醒道,“情报的收集和分析,是决策的基础。这不仅在战场上有用,在你们做社会调查、写研究报告时也同样重要。”
意外的共鸣
晚间自由活动时,林越注意到李睿独自一人坐在营地边的石凳上,手里拿着研学手册认真阅读。
“还在想今天的模拟战?”林越走过去问道。
李睿抬起头,眼中闪着光:“林老师,我今天才明白,兵法不是教人好勇斗狠,而是教人用智慧解决问题。就像孙武说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
“说得很好。”林越欣慰地点头。
“其实...”李睿犹豫了一下,“我在学校经常被几个同学欺负,以前总想着跟他们打一架。但现在我想,也许可以用更聪明的方式解决,比如联合其他被欺负的同学,或者寻求老师的帮助,而不是硬碰硬。”
林越心中一震,没想到兵法的智慧竟能如此直接地帮助一个少年解决现实困境。这正是他举办研学营的初衷——不是培养好斗的性格,而是启迪解决问题的智慧。
种子已种下
研学营的最后一天,林越带着学生们参观当地的孙子兵法博物馆。在出口处有一个留言墙,上面贴满了过往参观者的感想。
张悦写的是:“感谢这次研学之旅,让我明白了智慧比武力更强大。”
李睿的留言则出乎意料地深刻:“我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找到了面对困难的勇气。”
看着孩子们真诚的留言,林越想起了青铜残片最后一次显现影像时,孙武那欣慰的笑容。他走到留言墙前,也写下了一句话:
“智慧之种已播下,静待花开满园时。”
返程的大巴上,许多学生不再玩手机,而是认真阅读林越赠送的青少年版《孙子兵法》。阳光透过车窗,照在那些稚嫩而专注的脸上,仿佛为这些未来的种子镀上了一层金光。
林越知道,这些少年中或许不会有人成为军事家,但孙武的智慧——那种对局势的洞察、对策略的重视、对和平的追求——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而这,正是跨越两千五百年时光,对那位兵圣最好的告慰。
如果这个故事触动了你——请【点赞】,在评论区【留言】,或是【转发】给最懂你的那个人。你的每一个互动,都是这个故事继续生长的光。点击【送礼】,精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