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 —— 嘀嗒 ——!”
社区公告栏前围满了人,红底黑字的《文明家庭评选通知》被雨水润得格外醒目,上面 “家庭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积极向上” 的评选标准,让围观的邻居们议论纷纷,声音像煮沸的开水般热闹。
“文明家庭?这标准看着简单,真要达标可不容易。” 王奶奶拄着拐杖,眯着眼看通知,“得家庭和睦,还得邻里团结,咱小区里能符合的,怕是没几家。”
“我看林家就挺合适!” 旁边的李叔接话,他刚从保安队下班,制服上还沾着点雨水,“你看林建国一家,从没跟邻居闹过矛盾,还总帮大家忙,家风正得很!”
李叔的话引来一片附和:“是啊,建国帮我修过衣柜,没收一分钱”“秀兰还帮我调解过跟隔壁的小矛盾”“晓梅放假还义务给孩子补课,多好心”。议论声里,社区工作人员小李挤了进来,手里拿着登记表,笑着说:“大家说得对,我们社区第一个推荐的就是林家!”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水里,瞬间让公告栏前安静了几分。张婶正好路过,听见这话,嘴角撇了撇,没吭声,却悄悄往人群外退了退,眼神里藏着几分不服气。
当天下午,小李就带着评选表格,敲响了林家小院的铁门。“建国哥,在家吗?”
林建国刚从家具厂回来,身上还带着松木的清香,听见声音赶紧开门:“小李啊,快进来坐,外面还潮着呢。”
赵秀兰正在院子里晾衣服,看见小李,笑着迎上来:“小李,是不是有啥事儿?快进屋喝杯水。”
小李跟着两人进屋,把评选通知和表格放在桌上,开门见山:“建国哥,秀兰姐,这次社区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我们班子一致推荐你们家!你们家符合所有标准,是小区的榜样。”
林建国愣了一下,随即摆手:“小李,这可不行,我们就是普通人家,踏踏实实过日子而已,哪够得上‘文明家庭’的标准?”
“建国哥,你可别谦虚!” 小李赶紧说,“评选标准里‘家庭和睦’,你们家祖孙三代和和美美,建业跟你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这有目共睹;‘邻里团结’,你帮王奶奶修木椅、帮李叔修家电,秀兰姐调解过赵家孙家的空调噪音矛盾,晓梅义务给邻居孩子补课,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事;‘遵纪守法’,你们家做生意诚信经营,从不偷税漏税,拆迁时按政策来,没一点违规操作;‘积极向上’,晓梅考上重点大学进国企,晓阳考上重点高中,建业把五金店打理得井井有条,你把木工铺升级成家具厂,全家都在踏实奋斗,这难道不是榜样?”
小李的话条理清晰,每一条都有具体事例支撑,说得林建国哑口无言。坐在旁边的林老太笑着说:“小李啊,你太抬举我们了。我们就是按老辈的规矩过日子,不贪不占、和睦待人,没想到还能被社区推荐。”
“奶奶,这都是你们应得的!” 小李笑着说,“之前社区做过摸底,邻居们提到你们家,没一个不夸的。这次评选是‘社区推荐 + 邻居投票’,你们家的口碑,肯定能当选。”
赵秀兰给小李倒了杯凉茶,笑着说:“既然社区这么信任我们,那我们就试试。不过我们可丑话说在前头,当选不当选不重要,咱过日子的本分不能丢。”
“这话说得好!” 小李拿起表格,“那我现在跟你们核对下信息,填好表格就行。后续我们会把候选家庭名单贴出来,再设投票箱,为期一周,最后按票数定结果。”
林建国点点头,配合小李核对信息,从家庭成员到家庭事迹,一一如实说明。小李边填边记,忍不住感慨:“建国哥,你们家的事迹真是太多了,光邻里互助的事,我都记了满满一页。”
消息很快传开,张婶得知社区力荐林家,心里的不服气再也藏不住了。她拉着刘阿姨,坐在小区花园的长椅上,酸溜溜地说:“林家能被推荐,还不是运气好?拆迁分了钱,日子过得顺,要是没拆迁,他们还在村里修农具呢,哪能评上文明家庭?”
刘阿姨之前跟张婶抱团说闲话,可这次却有点不认同:“话也不能这么说,林家没拆迁时也挺和睦,建国还经常帮邻居修东西。再说他们家孩子确实争气,晓梅晓阳都考上好学校,建业也踏实肯干,这些都是真的。”
“啥真的?” 张婶拔高了声音,生怕别人听不见,“还不是因为他们有钱,能帮别人?我家要是有那么多钱,我也能天天帮邻居,也能评上文明家庭!”
这话正好被路过的王奶奶听见,老人家忍不住怼了她一句:“张婶,话可不能这么说。当年建国帮我修木椅,那时候还没拆迁呢,他也没收我一分钱。人家帮人是真心,不是因为有钱。你家要是真愿意帮人,也不会看着邻居有难躲得远远的。”
张婶被怼得脸色通红,梗着脖子说:“我那是没时间!再说我家倩倩还在家待着,我哪有心思帮别人?”
“倩倩待在家,还不是因为你总让她挑工作,高不成低不就?” 王奶奶不依不饶,“人家陈慧跟建业处对象,还义务给孩子补课,你家倩倩要是有这觉悟,也不会在家啃老。”
张婶被说得哑口无言,只能悻悻地闭了嘴,心里却更嫉妒林家了。她暗暗盘算,一定要让邻居们别给林家投票,不能让他们顺顺利利当选。
可张婶的小算盘,根本没人买账。投票箱刚设在社区办公室门口,就有邻居陆续来投票。王奶奶第一个投了林家,还跟小李说:“林家是真配得上文明家庭,我投得心服口服!”
李叔也来了,郑重地在林家名字后面画了个勾:“建国哥一家帮过我不少,这票我必须投给他们。他们家的家风,值得大家学习。”
之前被秀兰调解过矛盾的赵家阿姨,带着孙子来投票,笑着说:“要不是秀兰姐,我跟孙家早就闹僵了。林家这样明事理、肯帮人的家庭,就该当选文明家庭,给大家做榜样。”
投票的日子里,每天都有邻居来给林家投票,投票箱里的赞成票越来越多。张婶也悄悄去了一趟社区办公室,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没敢给林家画叉 —— 她知道,要是她投反对票,被邻居知道了,肯定会被戳脊梁骨。
林家却依旧过着平淡的日子,仿佛评选跟他们没关系。建国照样去家具厂盯工,严把质量关;建业照样打理五金店,热情接待顾客;秀兰照样每天买菜做饭,帮邻居照看孩子;林老太照样去养老院看望王三父母,给他们带点水果;晓阳照样认真学习,周末还帮邻居家的小孩讲题。
有邻居问林建国:“建国,你就不担心选不上?张婶还在背后说你闲话呢。”
林建国笑着说:“选不上也没啥,咱过日子不是为了评个称号。只要家人和睦、邻里团结,比啥都强。”
这话传到小李耳朵里,他更是对林家刮目相看。在评选总结会上,他特意提到:“林家不仅符合文明家庭的所有标准,还拥有难得的平常心,不慕虚名、踏实过日子,这正是文明家庭该有的样子。”
一周后,投票结果统计出来了。社区公告栏前再次围满了人,小李拿着统计结果,大声宣布:“本次文明家庭评选,林建国家庭以 90% 的赞成票高票当选!恭喜林家!”
人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王奶奶、李叔等邻居都为林家高兴。张婶站在人群外围,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终还是没忍住,转身匆匆走了。
林家得知当选的消息,没有大张旗鼓庆祝,只是晚上做了一桌子家常菜,全家围坐在一起,简单吃了顿饭。林老太举起果汁杯,笑着说:“当选文明家庭,是社区和邻居对咱的认可。以后咱更得严格要求自己,把家风传承下去,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妈说得对!” 林建国点点头,“以后我们要继续帮衬邻居,诚信经营,教育好孩子,让文明家庭的称号名副其实。”
晓梅笑着说:“以后我放假回来,还继续给孩子补课,多做些有意义的事。”
建业也说:“我会把五金店打理得更好,多搞点便民服务,方便邻居。”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餐桌上,映着每个人的笑脸。林家的文明,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日复一日的踏实、和睦、互助积累起来的。这份家风,不仅让他们赢得了文明家庭的称号,更赢得了邻居们的真心认可。
而这份认可,像一粒种子,在安置区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邻居开始学着林家的样子,和睦相处、互相帮衬 —— 李叔主动帮独居老人买米买面,刘阿姨跳广场舞时把音响音量调小,张婶也让倩倩去超市找了份收银员的工作,不再在家啃老。
社区工作人员小李看着这一切,欣慰地说:“评选文明家庭,就是为了树立榜样,让好家风带动好民风。林家做到了,他们不仅是文明家庭,更是整个安置区的榜样!”
雷阵雨过后的夜空格外清澈,星星像碎钻般缀在黑丝绒上。林家小院的灯光温暖而明亮,映着满院的绿植,也映着这家人和睦踏实的生活。他们知道,文明家庭的称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会继续坚守家风,用自己的行动,让安置区的邻里关系更和睦,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