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菜市场每日照例熙熙攘攘,其间也自然掺和着李阿姨同张大爷。李阿姨买菜时,手底下精细得几乎苛刻,斤两算至毫厘,目光如炬般审察每棵菜蔬的品相,不时还伸出指尖掐掐菜心,非找到那最嫩最绿的一棵不罢休;而张大爷则随性得多,菜叶子只要大致新鲜,便随手一抓,秤杆略略一翘,他即爽快付钱,脸上堆着宽厚温和的笑,好像永远无所谓那几毫厘的锱铢。
这一天,阳光明媚,市场里人头攒动,好不热闹。李阿姨站在一个水果摊前,眼睛紧紧盯着秤上的数字,脸上露出不满的神色。
“老板,你这秤肯定有问题!我买了这么多水果,怎么可能才这么点重量?”李阿姨的声音越来越高,引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
摊主也不甘示弱,辩解道:“大姐,我这秤绝对没问题,都是经过校准的。你要是不信,可以去别的摊位称一下。”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声音越来越大,脸色也都涨得通红。
就在这时,张大爷慢悠悠地踱着步子走了过来。他看到李阿姨和摊主争吵的样子,微微一笑,走到李阿姨身边,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
“老妹子,别吵啦,差那一星半点的又有什么关系呢?咱们这把年纪了,身子骨可经不起这么折腾,还是少动点肝火,多攒些力气吧!”张大爷的声音温和而慈祥。
李阿姨转过头,看到是张大爷,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还是有些愤愤不平。
张大爷见状,笑着对摊主说:“老板,你看这老妹子也不容易,你就再给她多添两根葱吧,算是给她个面子。”
摊主一听,连忙点头答应:“好嘞,大爷,您说得对,我这就给大姐多添两根葱。”说着,摊主手脚麻利地从摊位上拿了两根葱,放进了李阿姨的袋子里。
李阿姨见状,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笑了出来。原本争得面红耳赤的僵局,就这样被张大爷这看似糊涂的讨要给轻松化解了。
菜市喧嚣声浪中,李阿姨默默凝望着张大爷那微驼而宽厚的背影,竟一时怔忡了:他并非不谙世事,分明是深谙世事之后,特意选择了一种“傻”得从容的姿态。原来糊涂三分并非蒙昧,竟是风雨里磨砺出的一层韧性,一层护佑心魂的软甲。
从此以后,李阿姨虽然依旧细细挑拣,却再不因毫厘之微而脸红脖子粗了。一次,她瞥见张大爷的菜篮里少了点葱,便不声不响地把自己篮里几根鲜嫩青翠的塞了进去。张大爷只眯眼笑了笑,也不道破,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步出菜场,夕阳的余晖暖暖铺满了街道。李阿姨与张大爷的身影,一挺拔一微偻,一紧一弛,在黄昏中静静拉长,相互依随——宛如生活的天平两端,一端端然如钢,支撑起整副骨架;另一端却懂得放轻身段,像水一样绕过世间嶙峋的棱角。
人间行走,何尝不是一副心肠两处使:七分执拗如铁,为的是在尘世营垒中站稳脚跟;余下三分,何妨容得些疏阔与混沌——这点混沌非昏昧,乃是深潭藏智的沉淀,是留给自己喘息转身的余地。刚硬撑起命途的骨骼,而柔软才是护住骨骼不被轻易折断的筋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