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慕深传递的音频碎片,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苏晚晴已然波澜起伏的心海中,再次漾开不安的涟漪。“夜莺”(林薇薇)、“礼物”(漏洞工具)、“丰收节”(未知时间点)——这三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清晰而迫近的威胁信号。敌人正在为一次精心策划的攻击进行倒计时,而她,甚至连攻击发生的时间都尚未明确。
“丰收节”像一个幽灵般的代号,在苏晚晴的脑海中盘旋。它可能指向一个公开的行业盛会,一个隐秘的内部庆典,甚至可能只是一个随机选取的行动暗语。常规的日程排查一无所获,这意味着,必须动用非常规的手段。
苏晚晴的指令如同无声的军令,驱动着她麾下两支最核心的力量开始高速运转。
由张工领导的技术团队,在巩固了系统防线之后,将一部分算力转向了对“丰收节”这个关键词的深度挖掘。他们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关联分析算法,在海量的公开网络信息、暗网数据流、乃至一些特定领域的学术和行业数据库中,搜寻任何可能与这三个字产生隐秘关联的线索。同时,他们也加强了对已知与“诺亚生命”及“星图数据”相关的网络节点的监控,试图捕捉到任何提及“丰收节”的蛛丝马迹。
而独立行动组,则沿着两条更危险的路径潜入暗处。一条线,继续深挖王海这条线索,试图从他过往的通讯记录、社交网络、甚至是被删除的邮件碎片中,寻找可能与“吴先生”或“丰收节”相关的、被忽略的细节。另一条线,则开始尝试接触一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情报贩子和信息掮客,用加密货币和绝不追溯的承诺,购买任何关于“吴先生”或近期可能有大规模针对科技公司行动的风声。
这是一场在信息迷雾中的狩猎,考验的不仅是资源,更是耐心与运气。
最先传来突破性进展的,是技术团队。
“苏总,”张工的声音透过加密线路传来,带着一丝发现猎物踪迹的兴奋与凝重,“我们通过语义分析和时间序列匹配,在暗网某个极其隐蔽的、用于交易零日漏洞和攻击服务的论坛历史存档中,发现了一条三个月前发布的、已被删除的模糊信息。发布者使用了多重代理和匿名技术,内容经过编码,但我们的算法还原了部分关键词,其中包含‘harvest’(丰收)和‘Gift’(礼物),并且……提到了一个时间窗口——‘q4 convergence’(第四季度聚合点)。”
“第四季度聚合点?”苏晚晴迅速在脑中过滤信息。第四季度,意味着攻击可能发生在十月至十二月之间。而“聚合点”……这更像是指向某个特定的事件,能让目标(很可能就是她和“光年计划”)高度集中的时刻。
几乎在同一时间,独立行动组那边也从一条隐秘的渠道,获得了一份语焉不详、但价格高昂的情报。情报称,一个代号“裁缝”的中间人,近期正在为一位身份神秘的“老主顾”物色顶尖的舆论操控团队和金融市场操盘手,要求是能在“某个特定日期之后,配合一次重大的‘技术性披露’,制造最大化的市场恐慌和信誉崩塌”。情报没有提及具体日期,但强调了“时机至关重要,与目标的核心发布会紧密相关”。
技术团队发现的“第四季度聚合点”,与行动组获取的“核心发布会”……两条线索,隐隐指向了同一个方向!
苏晚晴立刻调阅了“光年计划”在第四季度的核心日程。一个被她忽略的、原本旨在展示技术实力和巩固市场信心的活动跃入眼帘——“光年计划”全球开发者大会暨下一代产品愿景发布会,定于十二月初举行!
这,就是“丰收节”!这就是那个能让所有目光聚焦,一旦遭受重创便能引发最大程度震荡的“聚合点”!
真相的拼图,终于凑出了关键的一块。
敌人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点,更是一个舞台。一个她苏晚晴亲手搭建的、向世界展示“光年计划”辉煌未来的舞台。林薇薇和她手中的“礼物”,打算在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刻,将她连同她的事业,彻底摧毁。
这不仅仅是技术攻击,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旨在从技术根基和市场信心上给予她双重致命打击的毁灭性演出。
苏晚晴站在巨大的电子屏幕前,屏幕上显示着开发者大会的倒计时——还有不到两个月。
时间,突然变得无比紧迫。
她知道了敌人的目标,知道了大致的时间,甚至隐约猜到了攻击的形式。但她仍然不知道“礼物”的具体形态,不知道林薇薇会如何发动,更不知道那个隐藏在一切背后的“吴先生”,是否还有更恶毒的后手。
舞台的灯光即将亮起,而阴影中的利刃,也已淬毒完毕。
她拿起内部电话,声音在空旷的指挥中心里显得异常清晰和冷静:
“全面启动大会安保及反制预案,代号‘破晓’。从现在起,所有关于大会的筹备工作,安全等级提升至最高。我们要在敌人为我们选定的舞台上……演一出他们意料之外的好戏。”
狩猎,进入了新的阶段。
从被动防御,转向了预设战场的主动迎击。
暗夜之中,寻踪觅迹。
而黎明前的博弈,往往最为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