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阿卯之后的一段时间,己忢总是会有意无意的向粮铺方向走去,看看这个让他感兴趣的小鬼头。
年关将近,朔城内的喜气也渐渐浓了起来,不少商铺开始售卖年货,阿卯所在的粮铺也开始做起了活动。随着销售量的增加,伙计们也变得比以往更加的忙碌,但相对的,大家的收入也高了起来。
所以这几日,粮铺打烊后,疲惫的伙计们都会把店铺收拾妥当后,躲在粮铺内,小赌几把。
但这天,一名伙计的两个同伴找到了这里,等候伙计下班。期间,伙计们两次喊他们加入,他们都没有答应,直到第三次,这两人没有经受住众人的拉扯,加入了牌局。
赌局重新开始,可局势却渐渐发生了变化。那2个外人除了刚开始的几把牌以外,后期的运气极佳,几乎每一把都能拿到好牌,赢走了伙计们不少的钱。
在旁观战的阿卯起初并未在意,只当是对方手气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局外人的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
那些外人在出牌时,手部会有一些细微且不自然的动作,而且他们的眼神总是在不经意间交汇,仿佛在传递着某种信息。
“出老千!”阿卯的心中顿时警醒起来,原本懒散的旁观状态也开始变得专注。粮铺里的众伙计平日里对自己也是多番照顾,可不能让他们的血汗钱就这样被这两人骗走。
思索之际,阿卯紧紧的盯着牌桌上的动静,进一步明确他们的出千手段。
终于,在一次关键的牌局中,阿卯注意到其中一个外人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另一个外人便立刻心领神会,打出了一张关键的牌。
阿卯灵机一动,他假装不经意地碰倒了桌上的茶杯,茶水洒在了牌桌上,打乱了牌局。
“哎呀,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手滑了,手滑了。”阿卯一边说着,一边赶紧去收拾残局。在收拾的过程中,他故意将一张牌翻了过来,并通过擦拭的动作,让大家都看到了牌背上一个微小的标记。
一个输多了的伙计立马跳了起来,“好哇!你们敢出老千!”
顿时的,一群伙计把这两个外来的家伙给围了起来,他们逼问其中一个伙计:“这两个人跟你什么关系?你把他们引进来骗大伙的钱?”
那个伙计连喊冤枉,“我也是前两天刚认识他们的,前几我们打烊后下雨了,那时他们在对面油铺门口躲雨,我把伞借给他们,他们约定今天过来还伞,还说要请我吃酒。好哇!你们两那时候就开始算计我了,你们还请我吃酒?莫不是想把我骗去当大冤头宰?”
说罢,伙计抬手就想打那两个家伙,却立马被众人拦下。一名伙计对他说道:“阿强,别冲动,现在是他们没理,但你动手了,就变成我们没理了。”
然后这位伙计转头,恶狠狠的盯着那两个外人,说道:“大家出门在外都不容易,把我们的钱还回来,别逼我们去叫执法者。”
那两个外人的脸色十分难看,张了张嘴,最终却没有狡辩,只是乖乖地把钱还给了伙计们,然后灰溜溜地离开了粮铺。
这过程中,阿卯一直缩着脖子躲在后面,没有一点点争功劳的意思。
远处通过术法观察这里的己忢,对着施闲夸道:“今晚这个赌局跟这个阿卯本来没有关系的,但他一个孩子还是冒险出手了,这份心,很不错。而且他行事不冲动,有勇有谋,聪慧又不居功。师父,我越来越看好这个孩子了。”
又过了几日,阿卯轮休。清晨时分,己忢便看到阿卯那小小的身子,挑着一副扁担,担着一大堆草茎编织的草帽、灯笼、提篮等小物件,向着城北集市走去。
抵达集市后,阿卯熟练的摆好了摊位,开始售卖起来。
可惜的是,今年阿卯的售卖业绩不佳,这个季节,大家对草帽需求,确实不大。
日头开始西斜,阿卯叹了口气,准备收拾摊位,回家休息了。但也在这时,阿卯看到了不远处另一个摆摊的老人。
对方摊位上的东西,人参、笋干、萝卜干、菜干,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树根、草根,好像和早上刚来时,差不大多。阿卯心中默叹,又是一个“同道中人”。
他收好摊子,走到老人身边,说道:“这位老人家,收摊吧,这里一会怎么来人了,继续摆下去也卖不出什么东西的。”
老人家抬头,用略微浑浊的双眼看了看阿卯:“小娃娃,没事的,我再摆一会,兴许一会还有人来呢。”
阿卯看着老人身边摆放的几件厚重大衣,眉毛一挑,问道:“老人家,你是从城外来的吧?这外面大雪茫茫的,仙家不是有口粮补助么?你跑城里来卖这些山货干嘛?”
老人家略微诧异的看着阿卯,“小娃娃,你怎么知道我是从城外来的?”然后,老人家在阿卯的示意下,看向自己身边的厚重大衣,再看看大家短袖、单衣的穿扮,恍然一笑,“你这小娃娃,眼睛倒是尖的很。你们城里有阵法,不会冷,但我们村子里可没有哩。虽然仙家给了我们过冬的口粮,但我家老婆子病了,屋头里冷的很,我弄了些山货过来,想着卖了之后呀,给老婆子买一个取暖用的法器,好把这个大冬天熬过去哟。”
阿卯闻言,扁了扁嘴,摸了摸口袋里仅有的那些可怜铜板,这是他剩下十天的生存依仗了。但他没有迟疑,而是继续问道:“老大爷,你这些山货怎么卖呀?我也买一些回去尝尝鲜。”
老大爷介绍完自己的山货价格后,阿卯在心中算了算,然后在心中想道:“算了,一天一个烧饼,过得去。”然后提出要买5斤笋干,5斤萝卜干,3斤菜干。
老大爷先是对阿卯的购买量疑惑,然后感动,最后拒绝:“小娃娃,你这么小就出来讨生活,肯定不易。我们都是老家伙了,犯不上你这般,你自己也要生活呀。”
阿卯笑道:“老爷爷你放心,我心里有数的。你看,我买完你这些东西,手上还剩些铜板哩,再过两天,掌柜的就发工钱了,我心中有数的。你这些山货我以前可没怎么吃过,我买些回去尝尝,你可要教我怎么做呀。”
一番拉扯之下,老大爷最终拗不过阿卯,只得把阿卯购买的东西,用草绳捆扎后递给对方。这期间,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连连向阿卯道谢,还想额外送阿卯一些山货,却被阿卯拒绝。
交付钱款后,阿卯将这些山货绑在自己的扁担上,对老大爷说道:“这老山参您就别放在这里卖了,接下去,这里真的没人来了。趁现在天还没黑,你拿到三宝行去卖了吧。那家铺子的价格比较公道,我带你去。而且,三宝行里也有你想买的取暖法器。”
己忢看着两人共同离去,又看着两人在三宝行前分道扬镳。他跟着阿卯,远远的看着阿卯往他自己的家中走去。小小的身子,挑着比早上出门时更重的担子,可脚步却是比早上,比以往轻快的多。一种名为快乐的情绪,从阿卯的身体里飘散出来,辐射向四周。
路过阿卯日日购买烧饼的铺子时,他把手放在兜里晃了晃里面的铜板,一声微弱的自言自语被己忢通过法术捕捉到,“今天的已经吃过了”。然后阿卯便头也不回的,往自家走去。
跟在阿卯后面的己忢,对施闲说道:“师父,这孩子自己都这么困难了,还想着帮助他人。善良、机警、聪慧、沉稳、懂事、坚韧。师父,要不你把他收为三弟子吧?”
施闲:“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