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回路”的数据渗透,如同投入湖面的第一颗石子,涟漪迅速扩散。在接下来的数周内,全球数个主要“灵能矩阵”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极其隐蔽的网络攻击。攻击方式变幻莫测,有时是伪装成正常数据包的逻辑炸弹,有时是利用矩阵能量波动作为掩护的频谱窃听,更有甚者,试图模拟授权指令,想要远程访问矩阵的核心数据库。
地球方面,由苏晚晴和星璇牵头,集结了全球最顶尖的网络专家、数学家以及精神力达到一定层次的能力者,组建了“数字壁垒”防御小组。他们日夜不停地加固防火墙,编写反制算法,并尝试追踪攻击源头。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凶险的战争。战场存在于光纤、能量流和集体意识场的每一个角落。
“对方的逻辑结构严谨到可怕,”一位负责算法分析的程序员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它们总能找到我们防御体系中最微小的逻辑瑕疵,就像最精密的手术刀。我们的反制措施往往刚部署,就会被它们迅速适应并绕过。”
“它们在学习我们,”星璇的投影闪烁着,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不仅仅是学习我们的技术,更是在学习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的**情感反应**,我们意识协同网络运作的底层逻辑。它们在试图构建一个关于地球文明的……**完全理性的数学模型**。”
这个结论让所有人不寒而栗。一旦“逻辑回路”成功,它们或许就能像预测天体运行一样,精准预测地球文明的每一个重大决策,甚至……找到从内部瓦解意识协同网络的方法。
压力与日俱增。防御小组的成员们精神高度紧张,不少人开始出现精神力透支的迹象。灵能矩阵带来的增益,似乎快要被这场无形的消耗战所抵消。
就在防御逐渐感到吃力之时,“星语者”学院通过之前留下的加密信道,发来了一段简短的、经过高度加密的信息。
信息内容并非具体的技术支援,而是一段警示和一个建议:
【警惕‘逻辑闭环’陷阱。‘逻辑回路’擅长构建自洽的、基于目标自身数据的推理迷宫,诱使目标在自身逻辑内无限循环,直至精神或算力耗尽。】
【建议:引入‘非逻辑变量’。它们的模型无法完美模拟超越纯粹理性的存在,例如……**无条件的牺牲精神**,**超越个体利益的集体意志**,乃至……**守护者阁下那无法被逻辑完全定义的‘存在’本质**。】
“非逻辑变量……”苏晚晴反复咀嚼着这个词。她明白了,“星语者”是在提醒他们,不要完全陷入对方设定的“逻辑”战场,要用对方无法理解和复制的、属于地球文明自身的特质来打破僵局。
机会很快到来。
“逻辑回路”发动了迄今为止最猛烈的一次攻击。它们不再是小规模的渗透和窃取,而是调动了庞大的计算力,直接针对北美大陆刚刚建成的“哥伦比亚灵能矩阵”,发动了“逻辑过载”攻击!
无数的垃圾数据包和自相矛盾的逻辑指令,如同海啸般涌向矩阵核心,试图以其自身的高速运转和庞大数据流,冲垮矩阵的防御系统,使其逻辑崩溃,甚至引发能量反噬!
“哥伦比亚矩阵负载已达到临界点!核心温度急剧上升!局部节点开始离线!”监控中心警报声大作。
通过意识协同网络,所有连接者都感受到了一种仿佛大脑被强行塞入无数混乱信息的胀痛和晕眩感。恐慌开始蔓延。
常规的防御手段在这纯粹的计算力洪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苏晚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没有命令切断矩阵连接或强行关机——那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损伤。她通过最高权限,向所有连接“哥伦比亚矩阵”的成员,发送了一道清晰而坚定的意念:
**“信任彼此,坚守本心!将你们的意志,不是作为数据,而是作为‘力量’,注入矩阵!回忆我们为何而战,为何重建!回忆那些逝去的面孔,那些需要守护的未来!”**
这不是逻辑指令,这是情感的呼唤,是意志的凝聚!
起初,响应是微弱而混乱的。但在苏晚晴、秦风等核心领导层率先垂范,将自己最坚定、最纯粹的守护信念毫无保留地注入网络后,变化发生了。
无数个体的、微小的意志火花,在矩阵中汇聚、共鸣!那不是冰冷的数据流,而是温暖的、充满生命力的精神洪流!这股洪流中,蕴含着父母对孩子的爱,战士对家园的忠诚,科学家对真理的渴求,艺术家对美好的向往……所有这些无法被简单逻辑定义的、复杂而真挚的情感与意志!
这股由“非逻辑变量”凝聚而成的力量,并未试图去解析或对抗那海啸般的逻辑攻击,而是如同最坚韧的礁石,又如同最温柔的缓冲垫,牢牢地守护着矩阵的核心。混乱的数据洪流撞击在这堵无形的“意志之墙”上,其内部自洽的逻辑结构,反而因为无法理解这种“不合理”的抵抗方式而开始自我冲突、崩解!
“逻辑过载”攻击的效果迅速减弱!
“有效!它们的攻击逻辑正在瓦解!”防御小组惊喜地报告。
最终,那汹涌的数据洪流如同撞上堤坝的海浪,无力地退去。“哥伦比亚矩阵”顶住了压力,核心稳定下来,虽然不少参与者因精神消耗而虚脱,但矩阵本身安然无恙。
地球文明,用“逻辑回路”无法理解和模拟的集体意志,赢得了这场无形战役的关键胜利。
这次成功证明了,“升华之路”所倡导的集体意识与精神力量,并非虚无缥缈,而是在特定情况下,能够对抗甚至克制纯粹理性力量的、实实在在的武器。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逻辑回路”绝不会就此罢休。它们会吸收这次失败的数据,调整策略。下一次的攻击,只会更加致命。
无形的战场,硝烟依旧弥漫。
而在地球文明内部,关于是否要更加激进地推进灵能技术,乃至是否应该尝试主动与“逻辑回路”进行某种形式的“对话”或“反击”,也开始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文明的航船,在穿越暗流时,内部的方向盘,也开始需要更加小心地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