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瑶端坐在书案前,取出纸笔,学着旁人的样子仔细摆好。没过多久,钟声悠悠响起,正式上课的时候到了。
她将背脊挺得笔直,双手规规矩矩地交叠在案上,眼睛专注地望向讲台,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今日我们学‘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八字。”
陈先生戒尺轻点“天”字,声音清朗,如同山涧溪流,缓缓淌过学堂。他手中的戒尺轻点着书案上摊开的字帖,目光扫过座下一个个屏息凝神的弟子。
“你们看这‘天’字——”
他手腕微抬,戒尺在空中虚划。
“上一横,平展如苍穹,覆盖四野;下一撇一捺,交叠如支柱,顶天立地。此一字,便道尽了至高无上、包罗万象之意。”
他的指尖移向下一字,眼神变得深沉:
“再观这‘地’字。左为‘土’,厚德载物;右似人躬身而立,脚踏实地。这一字,写尽的便是至低至厚、孕育万生之德。”
戒尺轻轻落在书案上,发出清脆一响。陈先生抚须环视,语气沉静却自有力量:
“这一笔一划间,藏着的乃是天地运转的至理,是古圣先贤观乾坤、察万物后,为我们留下的道韵真意。”
林清瑶目光紧紧追随着那柄游走的戒尺,生怕漏掉一字一句。待先生领读完毕,她便小心翼翼地提起笔,笔尖饱蘸新墨,落在纸面上。
起初几笔,字形难免生涩歪斜,她却毫不气馁,稳住微颤的手腕,依着方才所讲的意象,重新落下笔锋——
一横,力求平直如远山天际;
一撇一捺,务求沉稳如人大步立于天地之间。
她写得极慢,极认真,仿佛笔尖流淌的不是墨,而是她对那个广阔而未知的世界,最初、最虔诚的认知。
阳光从窗棂间隙洒入,墨香与桃花的清甜萦绕鼻尖,她忽然觉得,识字似乎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困难。
下课的钟声“当——当——”响起时,林清瑶已工整抄满了整整两页纸。
手腕虽酸,指尖染墨,可她望着纸上那些虽稚嫩却端正的字迹,心里无比满足。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清瑶在启蒙堂的学习渐入佳境。
她本就心思细腻,又肯下苦功,不过半月工夫,那些原本陌生的字迹在她眼中已渐渐变得亲切起来。歪歪扭扭的笔画,如今已能写得横平竖直;原本读来磕磕绊绊的句子,也能流畅地诵读出声。
顾云归所赠的那本《千字文注解》更是被她翻了不知多少遍,页边密密麻麻添了不少她自己的注解。
课后,她还会独自留在堂内,借着窗外最后的天光,将当日所学的字反复练习,直到墨色与暮色一同沉淀。
转眼又是一个晨曦。
陈先生手持戒尺,在黑板上缓缓写下“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八个苍劲的大字。当他点向“日”字时,林清瑶便不自觉地轻声接道:
“日,太阳之精,光明之所宗。”
陈先生略显惊讶地看了她一眼,随即眼中露出赞许。
待到讲解“月”字时,她又能脱口而出:
“月,太阴之精,盈亏有常。”
陈先生抚须笑道:
“林清瑶,你来说说‘辰宿列张’何解?”
她应声起身,略一思索便清晰地答道:
“辰,指日月交会之处;宿,为群星所居之所。列张,是指星辰布列,张于天际,各守其位,运行不殆。”
她语气平稳,目光澄澈,随即又轻声补充。
“正如我们的修行,也当循天地法则,各安其位,勤修不辍。”
话音落下,堂内一片寂静,陈先生眼中赞赏愈浓,连连点头。
“解得好。不仅通晓字义,更能融会贯通,可见平日不曾懈怠。”
放学后,几个年纪稍长的弟子好奇地围了过来,问她为什么会进步的这么快?林清瑶不慌不忙地从储物袋中取出那《千字文注解》,耐心解释道:
“不过是多读多写罢了。这本注解帮了我许多,其中每个字的来历、演变都说得清清楚楚,理解之后再记忆,就容易多了。”
这一天之后,启蒙堂的学员都默默的养成了做笔记,注解释义的习惯。
乘着纸鹤返回灵植峰的路上,林清瑶俯瞰下方不断掠过的山峦与溪流。忽然间就发现,这些熟悉的景致,竟都能在心中找到贴切的词语来相配——
山是“巍然屹立”,峰峦如聚,气势磅礴;
水是“涓涓流淌”,波光潋滟,清澈见底;
林是“郁郁葱葱”,碧涛翻涌,枝叶婆娑;
花是“幽香袭人”,芬芳四溢,令人心醉。
她恍然明白,识字读书不仅是认得几个符号那般简单,更是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全新感知世界的窗。
从此天地万物,皆有了名性与意义,连风拂过耳畔的声音,都仿佛化作可诵读的诗篇。
林清瑶渐渐察觉,自己在识字读书上似乎有着不同寻常的天赋——
连她自己与陈先生都感到惊讶。
先生教授的文字,她往往只需凝神看上一两眼,便能清晰印入心底,再不会忘;那些笔墨的走势、结构的疏密,她随手摹写,便能把握得恰到好处,仿佛笔尖早已熟悉了千百遍。
起初,她以为是自己格外专注用心的缘故。
可一个月后,当她已经将整本《千字文》烂熟于心,而比她早入门数月的同窗仍在第三章徘徊时,她才真正意识到——
自己的学习之能,非常人可及。
可她很清楚,自己根本不是什么天才。就连绣个花,针脚总是歪的,做饭也做的马马虎虎,更没有三姐那种天生的大力气。
那么,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总不能是突然开窍吧。
林清瑶想了会,突然就记起当初在月华城时,那位仙子姐姐曾请她喝过一杯“明心茶”;后来百里珩又赠了她一枚“净体果”。
难道……
那茶与果子改善的不仅是她的心境与体魄,连她的悟性与灵智,也一同被提升了?
她低头看向自己如今落笔从容的手,和写的可以算得上娟秀的字,唇角轻轻扬起。
这终归是一件好事。
在这份意外“助力”之下,她的进步惊人。
陈先生将这一切尽收眼底,时常捋着花白的胡须,看向她的目光从最初的平淡渐渐转为毫不掩饰的赞赏:
“你这过目不忘的天资,确实是块读书修行的好材料。定要继续保持,切莫辜负了这份恩赐。”
转眼间,两个月的时光便在笔墨书香中悄然流逝。
林清瑶早已将《千字文》熟记于心,就连《凌霄引气经》上的文字也认全背熟了,书页间更是密密麻麻写满了v注解。
窗外的梧桐叶黄了又落,新芽悄然萌发;灵植峰的稻田里,嫩绿的稻穗已悄然抽长,在风中泛起浅浅的波浪。
这两个多月来,她每日晨曦微露便起身温书,午后在学堂全神贯注地听讲,傍晚则伴着药草的清香专心温习功课。每一个时辰都过得很充实。
陈先生说,如今的她,只要再通过启蒙堂的结业考试,并且成功引气入体,便能踏入“悟法堂”,正式踏上修行之路。
“清瑶!”
这日刚回到灵植峰,江歌清脆的嗓音便从田埂另一端传来,她提着一个铺着软布的竹编小筐。
“我给你接了些醒神草上的露水。柳眉师姐说,这个喝了最能提神醒脑!你读书认字累了时,正好用得上。”
林清瑶笑着接过竹筐,随即从怀中取出一本用工整字迹抄写的小册子,轻轻放到江歌手中。
“这是我这两个月听课整理的《识字概要》,你先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来问我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