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十七年正月十七,永定门外的晨光刚漫过护城河的冰面,就被一阵马蹄声踏碎。叶赫与科尔沁的使团车驾列成长队,玄色的车帘在寒风中微微晃动,车辕上挂着的族徽——叶赫的白杨树与科尔沁的雄鹰——在朝阳下泛着冷光。
东哥坐在最靠前的一辆马车里,指尖轻轻划过袖口绣着的金线纹路。她穿了件石青色的貂裘,领口处露出银狐绒的边缘,衬得那张素来清冷的脸多了几分柔和。车窗外掠过京城的城墙,青灰色的砖缝里还沾着元宵夜未化的雪粒,她忽然想起三天前在叶赫河收到的密信,指腹不自觉地攥紧了腰间的玉佩——那是努尔哈赤早年送的,如今倒成了烫手的物件。
“格格,快到驿馆了。”侍女的声音传来,东哥收回目光,掀开车帘一角。只见驿馆外站着两队锦衣卫,玄色飞鱼服上的金线在晨光里闪着,腰间的绣春刀鞘擦得锃亮。为首的是个面生的百户,见车驾停下,立刻上前躬身:“下官奉命在此等候叶赫与科尔沁的贵客,陛下已安排妥当,明日辰时,明慧郡主将在御花园设宴。”
哲哲的马车紧随其后,她掀帘下车时,风吹起了她鬓边的银饰。这位科尔沁的格格穿了件粉色的织金锦袍,外面罩着件白色的羊皮袄,袄角绣着草原特有的卷草纹。她刚站稳,就见奥巴从后面的马背上跳下来,这位蒙古贝子穿了件藏青色的缎面袄子,腰间挂着柄镶嵌宝石的弯刀,脸上带着草原人特有的爽朗笑意,只是眼底藏着几分警惕——来京前,莽古斯反复叮嘱他,大明的繁华背后,藏着无数看不见的刀子。
驿馆的房间早已备好,暖炉里的炭火燃得正旺。东哥刚坐下,叶赫使者苏嘛就走了进来,他脱下沾着寒气的貂帽,眉头微蹙:“格格,方才锦衣卫的人说,明慧郡主今年才三岁,明日的宴,怕是太后或太子妃会陪着。”
“三岁?”东哥有些意外,她指尖摩挲着茶杯的边缘,“万历让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见我们,是轻视,还是另有打算?”
苏赫摇头:“不好说。不过听说这位郡主是太后的心尖肉,去年元宵,陛下还特意为她在慈宁宫搭了戏台。或许,是想让我们看看大明的‘太平’——连孩童都能掌待客之礼。”
东哥没说话,转头看向窗外。驿馆的庭院里,几株红梅开得正艳,雪落在花瓣上,像是裹了层糖霜。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也曾在叶赫的庭院里种过红梅,只是后来建州的兵来了,那些梅树全被砍了。
次日辰时,御花园的角门准时打开。两队宫女提着宫灯走在前面,宫灯上绣着缠枝莲纹,灯光透过薄纱,在青砖路上投下细碎的光影。东哥与哲哲、奥巴跟在后面,穿过栽满松柏的小径,远远就看见前面的暖阁外,站着个小小的身影。
那就是明慧郡主朱徵姐。
她穿了件石青色的绣金线团龙纹小袄,领口和袖口滚着一圈白狐绒,像是裹了层软乎乎的雪。下身是粉色的撒花夹裤,裤脚塞进一双虎头绒靴里,靴尖缀着两颗圆润的珍珠,走路时轻轻晃荡,叮当作响。她手里攥着柄羊脂玉小如意,玉柄上系着明黄色的丝绦,丝绦尾端挂着个银铃,风一吹就发出清脆的声响。最显眼的是她头上的小冠,用赤金打造,上面嵌着几颗红宝石,冠檐垂着一圈珍珠串,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衬得那张粉雕玉琢的小脸越发可爱。
明慧正被奶娘牵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盯着走来的使团。当东哥走近时,她忽然挣开嬷嬷的手,小跑到东哥面前,仰着脑袋看她头上的宝石簪子:“你头上的花好亮呀,是从草原上摘的吗?”
东哥愣了一下,随即弯下腰,声音放轻:“不是花,是叶赫的宝石。郡主若是喜欢,我让人送你一颗。”
明慧眼睛一亮,刚想点头,就被旁边的嬷嬷轻轻拉住。嬷嬷躬身笑道:“格格心意,郡主心领了。只是陛下有旨,不可随意收外臣的礼物,还请格格莫怪。”
明慧噘了噘嘴,攥着玉如意的手紧了紧,却没再坚持,只是转头看向哲哲。哲哲穿的粉色锦袍很合她的眼缘,她伸出小手,想摸一摸哲哲袄角的卷草纹:“你的衣服上有草,和我宫里的地毯一样。”
哲哲连忙蹲下身,让她摸得方便些,柔声说:“这是科尔沁的卷草纹,郡主宫里的地毯,一定比这个好看。”
“才不是呢!”明慧立刻反驳,小脸上满是认真,“我宫里的地毯是黄色的,上面有龙,皇爷爷说,那是只有皇家才能用的颜色。”
这话一出,苏赫和科尔沁的使者都悄悄交换了个眼神——这孩子年纪小,话里却带着几分敲打,显然是听大人说过不少。
奥巴见状,连忙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皮鞭,递到明慧面前:“郡主,这是草原上的小皮鞭,能赶小羊,你要不要玩?”
那皮鞭是用小羊皮做的,鞭柄上镶嵌着颗绿松石,很是精致。明慧盯着皮鞭看了一会儿,又转头看嬷嬷。嬷嬷这次没拦着,只是笑着说:“郡主,贝子的心意,你可以收下。”
明慧这才接过皮鞭,小手攥着鞭柄,轻轻挥了挥,银铃跟着响了起来:“谢谢大哥哥!我能用它赶宫里的小兔子吗?”
奥巴大笑:“当然能!草原上的小羊,比宫里的兔子还乖呢。”
正说着,远处传来脚步声。众人转头看去,只见太子朱常洛陪着李太后走了过来,身后跟着张清芷,她穿了件浅青色的侍女服,腰间别着短剑,手里牵着朱徵娟。朱徵娟穿了件红色的小袄,她是太子朱常洛的长女,生母是郭太子妃,今年5岁。徴娟头上扎着两个小辫子,辫子上系着红绸带,看见明慧,立刻挣脱张清芷的手,跑了过去:“明慧妹妹!”
明慧看见朱徵娟,眼睛更亮了,举起手里的皮鞭:“姐姐,你看,这是弟弟校哥儿送我的!”
朱徵娟凑过去看了看,笑着说:“真好看!我也有礼物给你,是校哥儿教我做的小灯笼。”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纸灯笼,灯笼上画着一只雀儿。
李太后走到近前,笑着打量东哥和哲哲:“两位格格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明慧年纪小,不懂事,若是有失礼的地方,还请多担待。”
东哥连忙躬身:“太后客气了,郡主天真可爱,是我们的福气。”
哲哲也跟着行礼:“太后体恤,臣女感激不尽。”
李太后点点头,看向暖阁:“里面已经备好了茶点,我们进去说话吧。明慧,你带着徵娟和两位格格,先去看看阁外的梅花,哀家与太子还有些事要谈。”
明慧脆生生地应了声“好”,拉起朱徵娟的手,又转头对东哥和哲哲说:“两位姐姐,我带你们去看梅花,可好看了!”
东哥和哲哲对视一眼,跟着两个孩子走出暖阁。张清芷默默跟在后面,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周围的锦衣卫——郭振明早已安排好了人,盯着使团的一举一动,确保不会出任何差错。
阁外的梅花开得正盛,红色的花瓣上沾着雪,像是燃着的火焰。明慧跑到一株梅树下,指着花瓣对东哥说:“姐姐,你看,这花像不像我冠上的红宝石?”
东哥笑着点头:“像,比红宝石还好看。”
“那当然!”明慧得意地扬起下巴,“皇爷爷说,这是御花园里最老的梅树,开的花最香。对了,姐姐,你们从叶赫来,路上要走多久呀?有没有看到过梅花?”
东哥心里一动——这孩子看似在问路程,实则是在探她们的行程。她斟酌着回答:“骑马来,比较快(话外音,来这保命啊,能不快吗)叶赫的冬天很冷,梅花很少开,不像京城,冬天也这么暖和。”
“那你们路上吃什么呀?”明慧又问,小手摸着梅枝上的雪,“我宫里有很多好吃的,有杏仁酪,还有枣泥糕,姐姐要不要尝尝?”
哲哲连忙说:“郡主的心意我们领了,驿馆里已经备好了食物,不敢劳烦郡主。”
朱徵娟在一旁忽然说:“妹妹,昨天听宫里人说,叶赫那边来了好消息,周叔叔他们把坏人打跑了。”
这话一出,东哥和哲哲都愣住了。她们还没收到叶赫的消息,没想到朱徵娟会突然提起。明慧眨了眨眼:“是打建州人的那个周叔叔吗?”
“对呀!”朱徵娟点头,小脸上满是骄傲,“周叔叔带了好多人,有小哥哥,还有小姐姐,他们都很厉害,把建州的兵打跑了!”
东哥心里一阵激动,却不敢表露出来,只是轻声问:“徵娟郡主,这消息是真的吗?”
朱徵娟刚想回答,张清芷就走上前,笑着说:“郡主只是听人说起,具体的还不清楚。两位格格若是想知道叶赫的消息,不如等会儿问太子殿下,他应该知道详情。”
东哥会意,不再多问。明慧却拉着朱徵娟的手,蹦蹦跳跳地说:“不管是不是真的,只要坏人被打跑了,就是好事!走,我带你去看我的小兔子,就在前面的兔园里。”
两个孩子跑远了,张清芷对东哥和哲哲说:“两位哥哥,太后和太子殿下快谈完了,我们回去吧。”
东哥点头,跟着张清芷往暖阁走。路上,她忍不住问:“张清芷姑娘,徵娟郡主说的消息,是真的吗?叶赫……真的没事了?”
张清芷看了她一眼,轻声说:“昨天夜里,周遇吉将军派人送来消息,叶赫之围已解,建州兵已经撤退了。具体的,太子殿下会跟你们细说。”
东哥悬了多日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眼眶微微发热。她想起出发前布扬古的嘱托,若是大明不肯出兵,就想办法拖延时间,没想到,竟然是一群流民子弟解了叶赫的危局。
暖阁里,李太后和朱常洛正等着她们。桌上摆着茶点,杏仁酪冒着热气,枣泥糕的香气飘满了整个房间。朱常洛见她们进来,开门见山:“两位格格,想必你们也听说了,叶赫之围已解。这次多亏了周遇吉将军和他带领的队伍,还有明慧提议建立的武馆,那些核子,都是好样的。”
苏嘛激动地站起身:“太子殿下,这是真的?建州兵真的撤退了?”
“是真的。”朱常洛点头,拿起一份密报递给苏嘛,“这是周将军送来的战报,建州兵损失惨重,努尔哈赤已经下令撤回建州,暂时不会再攻打叶赫了。”
苏嘛接过密报,双手都在发抖。哲哲也松了口气,她想起出发前莽古斯的担忧,若是叶赫被灭,科尔沁就成了建州的下一个目标,如今叶赫无事,科尔沁也能喘口气了。
李太后喝了口茶,缓缓说:“大明与叶赫、科尔沁,本就该互相扶持。努尔哈赤野心勃勃,若是让他统一了辽东,对我们都没有好处。这次叶赫解危,也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陛下已经决定,加强与你们的合作,盐铁贸易可以继续,若是建州再敢来犯,大明会出兵相助。”
东哥连忙躬身:“太后大恩,叶赫永世不忘。”
哲哲也跟着行礼:“科尔沁也愿与大明结盟,共抗建州。”
朱常洛点点头:“陛下还说,你们可以在京城暂住,明慧郡主会带你们先逛逛京城,感受一下大明的风光。西市的灯市还没撤,通州的运河也很热闹,你们可以去看看。”
正说着,外面传来宫女的声音:“陛下驾到——”
众人连忙起身迎接。万历穿着件明黄色的龙袍,缓步走了进来,身后跟着李恩和王天瑞(王恭妃之兄的孙子),王升(王才人之弟)这两人都是御前侍卫,沈砚(戚家军后人,是锦衣卫佥事,并.教授皇太孙朱由校武术和兵法)。万历皇帝.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东哥和哲哲身上:“两位格格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叶赫的消息,你们应该已经知道了,朕很高兴,大明能帮到你们。”
东哥和哲哲连忙躬身:“谢陛下恩典。”
万历走到明慧身边,抱起她,笑着说:“明慧,今天有没有好好招待客人?”
明慧搂着万历的脖子,脆生生地说:“有!我带两位姐姐看了梅花,大哥哥还送我皮鞭。”
万历大笑:“好,我的乖孙女儿,真懂事。”他看向东哥和哲哲,“你们在京城多玩几日,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沈砚说,他会安排妥当。”
“谢陛下。”众人齐声应道。
万历又说了几句,便离开了。李太后和朱常洛也起身告辞,暖阁里只剩下东哥、哲哲、苏嘛,奥巴和张清芷。
苏嘛激动地说:“格格,这下叶赫有救了!大明愿意相助,努尔哈赤再也不敢轻易来犯了!”
东哥点头,心里却有些复杂。她想起努尔哈赤的密信,信里说,若是她能说服叶赫投靠建州,他就封她为大妃,让叶赫的人继续留在叶赫。当时她还犹豫不决,如今叶赫有了大明的支持,她也不用再考虑那些了。
哲哲看着东哥的神色,轻声说:“东哥格格,如今叶赫无事,你也不用再担心了。努尔哈赤野心太大,就算他许你再多好处,也不能信他。”
东哥回过神,点头:“我知道。以后,叶赫只会与大明和科尔沁合作,绝不会投靠建州。”
张清芷在一旁说:“两位格格若是想去西市或通州,我和明慧郡主会陪着你们。郭千户已经安排好了人,会确保你们的安全。’
东哥感激地说:“多谢张清芷姑娘。”
当天下午,明慧郡主和张清芷果然带着东哥、哲哲和奥巴去了西市。西市的灯市还没撤,各色灯笼挂在街道两旁,有龙灯、凤灯、兔子灯,还有绣着诗词的丝绸灯。百姓们穿梭在灯市间,欢声笑语不断。
明慧拉着东哥的手,跑到一个猜灯谜的摊子前。摊子上挂着个写着“举杯邀明月”的灯笼,摊主笑着说:“郡主,您来猜一个?猜中了有糖块。”
明慧歪着脑袋想了想,转头问东哥:“姐姐,‘举杯邀明月’是指什么.呀?”
东哥笑着说:“这是李白写的诗,下一句是‘对影成三人’。不过灯谜的谜底,应该是‘请光临’。”
摊主惊讶地说:“格格好才华!没错,谜底就是‘请光临’。”说着,递给明慧一块糖。
明慧高兴地接过糖,递给东哥:“姐姐,给你吃。”
东哥笑着摇头:“郡主自己吃吧,姐姐不吃糖。”
哲哲和奥巴在一旁看着,也忍不住笑了。奥巴走到一个卖糖葫芦的摊子前,买了几串糖葫芦,先递给明慧,再给东哥和哲哲:“尝尝这个,草原上没有这个。”
明慧接过糖葫芦,咬了一口,酸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她眼睛一亮:“真好吃!比宫里的蜜饯还好吃!”
张清芷跟在后面,目光扫过周围的人群。她注意到在不远处有个卖糖葫芦的小贩,腰间系着个黑色的腰带,腰带上画着个圈——那是建州探子的记号。她不动声色地走到郭振明身边(他扮成了一个普通百姓),低声说:“目标出现,在东边的糖葫芦摊子。”
郭振明点头,悄悄对身边的锦衣卫使了个眼色。那几个锦衣卫慢慢靠近小贩,准备随时动手。
就在这时,明慧突然拉着东哥的手,跑到了糖葫芦摊子前:“大哥哥,我还要一串糖葫芦!”
小贩看到明慧,眼神闪过一丝慌乱,连忙笑着说:“好,郡主稍等,我这就给你拿。”
张清芷心里一紧,快步走过去,笑着说:“郡主,我们该回去了,太后还在宫里等着呢。”
明慧噘了噘嘴,不情愿地说:“好吧。”
张清芷拉着明慧的手,转身就走。
郭振明趁机对锦衣卫使了个眼色,那几个锦衣卫立刻围了上去,将小贩按倒在地。小贩挣扎着喊道:“你们干什么?我是正经做生意的!”
郭振明走过去,亮出锦衣卫的腰牌:“奉陛下旨意,捉拿建州探子,你老实点!”
小贩脸色瞬间惨白,不再挣扎。周围的百姓见状,纷纷围了过来,郭振明连忙说:“大家不要惊慌,此人是建州探子,我们是锦衣卫,正在执行公务。”
百姓们这才散去。东哥和哲哲看到这一幕,都有些惊讶。张清芷解释道:“最近建州探子在京城活动频繁,郭千户一直在追查他们。两位格格不用担心,不会影响到你们。”
东哥点头,心里却更加清楚,大明对建州的防备,比她想象的还要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