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星河鹊桥横跨天际:“再进一层,剑是‘意’,你心中有守护,剑便有盾;你心中有决绝,剑便有锋。”
“如我昔年战魔族,以‘归藏无念’御敌,以‘星河鹊桥’破阵,剑随心动,意与剑合”
“此为剑之‘意境’,是你与剑的共鸣。”
沈倦听得入了迷,眼中满是震撼,下意识地问道:“那……再往上呢?”
姜璃的目光望向远方的苍穹,红色剑意骤然收敛,却又在瞬间与天地灵气交融
山风停止了流动,树叶悬停在半空,连阳光都仿佛凝固了
唯有那股剑意,与整个苍玄界的规则隐隐呼应:“再往上,剑是‘道’”
“是你对天地的理解,对自身的认知。剑在你手,你便是剑;剑在天地,天地便是剑。”
“无需刻意挥砍,无需强行凝聚,剑意所至,便是你的道之所向”
“此为剑之‘道境’,也是我毕生所求。”
话音落下,姜璃收起剑意。悬停的树叶缓缓飘落,山风重新流动,仿佛刚才那场震撼天地的剑意展示,只是一场幻觉。
可在场的所有人,尤其是练剑者,眼中都满是明悟
姜璃没有教他们具体的剑招,却为他们推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剑道的大门。
沈倦猛地跪倒在地,对着姜璃深深叩首,声音带着颤抖:“晚辈……晚辈受教了!”
他手中的青钢剑,此刻竟隐隐泛起一层淡淡的红光,周身的稚嫩剑意,也多了几分凝练与通透。
周围的修士们也纷纷躬身行礼,眼中满是敬畏与感激
哪怕不是练剑者,从姜璃对“剑”的阐释中,也悟到了修行的本质:无论是枪、是法、是才气,终究是“心”的延伸。
姜璃微微颔首,没有多言,只是退回萧尘身边,依旧是那副清冷的模样。
可在众人眼中,她的身影却愈发,那不仅是实力的威压,更是剑道境界的震慑。
沈倦从地上起身时,周身的气息已与方才截然不同
原本稚嫩松散的淡青色剑意,此刻凝实如铸,如同被打磨过的精钢
在他周身缓缓流转,连手中那柄未开锋的青钢剑,都隐隐泛起一层莹润的光泽。
他闭着眼,指尖轻轻划过剑刃,眉宇间满是明悟,显然是在姜璃的指点下
直接突破了剑道的桎梏,从“器境”触碰到了“意境”的门槛。
“好快的悟性!”人群中有人低呼,“不过是听姜璃前辈几句话,竟直接突破了!”
“这就是天骄的底蕴吗?换做是我,恐怕得琢磨个三年五载!”
沈倦缓缓睁开眼,眼中的迷茫早已褪去,只剩下对剑道的坚定。
他再次对着姜璃躬身行礼,这一次,姿态比之前更显恭敬,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多谢前辈指点!”
“晚辈此前困于‘剑为杀器’的执念,今日才知,剑可御、可守、可通天地,这份恩情,晚辈毕生难忘!”
姜璃微微颔首,示意他退下。
沈倦握着剑,脚步轻快地退回人群,周身的剑意收敛却不涣散,显然还在回味刚才的感悟。
有相熟的修士围上去,想请教他的心得,他却只是笑着摇头:“每个人的剑道不同,前辈的指点需自己悟,我多说无益。”
没等人群的议论平息,又有一人站了出来
那是个身材魁梧的壮汉,赤裸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布满练体留下的疤痕
手中握着一对玄铁拳套,正是苍玄界炼体宗门“金刚门”的弟子。
他对着石头拱了拱手,声音洪亮如钟:“石头前辈!晚辈金刚门赵虎,练体多年,却始终无法突破肉身桎梏”
“每次硬抗攻击都会伤及内腑,敢问前辈,炼体如何才能‘刚柔并济’?”
石头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没说废话,只是抬手对着旁边的一块巨石挥了挥。
看似随意的一拳,落在巨石上却没有惊天动地的轰鸣,只听“咔嚓”一声
巨石表面没有丝毫裂痕,内部却瞬间化作齑粉,顺着石缝簌簌落下。
“俺当年也跟你一样,觉得炼体就是‘硬扛’,把肉身练得比铁还硬就行。”
石头挠了挠头,语气直白却透着真意,“后来师尊跟俺说,‘刚’是肉身的壳,‘柔’是气血的魂。”
“你看俺这拳,看着没用力,其实是把气血揉进拳里,顺着石头的纹路走”
“练体不是跟天地硬碰硬,是跟自己的肉身‘交朋友’,让气血跟着肉身走,而不是让肉身拖着气血跑。”
赵虎眼睛一亮,下意识地握紧拳头,试着将气血往拳头上聚,却不再像之前那样一味硬顶,而是让气血顺着手臂的经脉缓缓流动。
片刻后,他对着旁边的小石子挥了一拳,石子没有被打碎,反而被拳风轻轻推开
虽只是小小的变化,却让他瞬间明悟:“晚辈懂了!多谢前辈指点!”
紧接着,又有一位身着青衫的文修站了出来,手持折扇,对着苏舍行礼:“苏舍前辈!”
“晚辈是苍玄界文渊阁弟子,修习浩然正气多年,却总觉得正气虽强,却难以持久,遇到邪祟浓郁之地便会力竭”
“敢问前辈,如何才能让浩然正气‘生生不息’?”
苏舍展开书卷,金色才气在书页上流转,化作“文以载道”四个字:“浩然正气,非唯‘强’,更在‘正’。”
“你觉得正气难续,是因为你将‘正气’看作‘武器’,用一次便少一分。”
“可实际上,正气源于‘心正’,源于你对‘道’的认知,你心怀苍生,正气便有苍生为基;你心怀天地,正气便有天地为源。”
他抬手,金色才气化作一缕清风,拂过周围的修士:“比如你见弱者受欺,心中生出不平,这便是正气;你见天地不公,心中生出匡扶之意,这也是正气。”
“正气不是用‘完’的,是用一次,便强一分,因为你的‘道’,在一次次践行中变得更坚定。”
文修弟子恍然大悟,对着苏舍深深一礼:“前辈所言极是!晚辈此前只知死记硬背圣贤书,却忘了‘知行合一’,多谢前辈点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