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心村的晨雾里,多了个熟悉的身影——二十岁的麦丫站在初心碑旁,手里握着那支磨得发亮的春秋笔,正教几个半大的孩子在竹简上写字。她的草鞋还是麦秸编的,只是不再磨破,鞋尖绣着小小的麦穗图案;怀里的旧竹简已经写满了,新的竹简堆在碑前,上面等着孩子们写下自己的初心。
“要写得认真些,”麦丫握着一个孩子的手,笔尖落在竹简上,“每一笔都要想着自己最想守护的东西——就像你们阿爹种麦时,每一粒种子都要埋得深些,才能长出好麦穗。”
孩子点点头,在竹简上歪歪扭扭地写:“我想护着阿娘的蚕,不让它们受冻。”旁边的另一个孩子立刻接话:“我想护着归墟海的鱼,不让大风吹翻渔船!”
麦丫笑着摸了摸孩子们的头,抬眼就看见阿烈走过来。他的黑衣上绣着麦穗和魔纹交织的图案,右臂的鬼纹完全化作了淡红的暖光,缠在手腕上,像串麦秸编的镯子:“幽冥渊来的小家伙们到了,带着他们新刻的初心石,说要跟归心村的孩子一起种麦。”
顺着阿烈指的方向,十几个穿黑衣的孩子扛着小小的锄头走过来,领头的是个眉眼熟悉的少年——是当年那个找阿爹的孩子,如今已经十五岁,叫小石头,手里抱着块新刻的初心石,上面写着“守着麦种,护着家”:“麦丫姐姐,我把西边村落的初心牌也带来了,想挂在初心碑旁,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初心和归心村的一样。”
云玄这时扛着新修的水车走过来,轮轴上的阴阳鱼旁多了个小小的麦穗图案:“道门的孩子们也到了,带着新制的农具,说要教大家用《两仪混沌诀》辨虫灾——以后麦子长得更壮,再也不怕虫咬了。”
苏文则领着一群穿儒衫的少年,手里捧着满满的竹简:“白鹿书院的学生们带来了九域各地的初心故事,有南边村落‘守着茶苗,等着茶香’的,有北边村落‘守着羊群,等着新毛’的,都想抄在归心村的竹简上,让初心碑的故事更满些。”
玄悲也走过来,身边跟着几个捧着麦秸灯的小僧人:“须弥山的小师父们带来了妙音大师的新佛灯,灯芯里裹着初心麦的麦壳,点起来的时候,佛光里会飘着麦香——这样夜里来祭碑的人,就不怕黑了。”
孩子们很快混在一起,黑衣的孩子教大家用魔心的力量松士,道袍的孩子教大家辨虫灾,儒衫的孩子教大家写竹简,小僧人则教大家点麦秸灯。只有个穿黑衣的小魔修,站在一旁不敢上前,盯着道袍孩子手里的阴阳符,小声说:“阿爹说,道修的符会伤魔修……”
道袍孩子听见了,立刻跑过去,把阴阳符递给他:“这符不是用来打架的,是用来引水流的!你看,我们一起用它给麦子浇水,好不好?”他拉着小魔修的手,把符放在水车旁,淡蓝的道心光和小魔修指尖的魔心红光缠在一起,水车慢慢转起来,清水顺着麦垄流进田里,麦芽晃了晃,像是在笑。
麦丫看着这一幕,掏出春秋笔,在新竹简上写:“道符引水流,魔心松沃土,儒笔写初心,佛灯照夜路——四道本无界,初心是归途。”
正午的太阳升到头顶时,众人一起收割新熟的初心麦。初心麦的麦穗比普通麦子饱满,麦粒泛着四色光,佛心金、道心蓝、儒心青、魔心红,还有暖黄的众生初心色。玄悲把麦粒分给每个人,说:“吃了初心麦,就能永远记得自己的初心,不管走多远,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小石头捧着麦粒,走到初心碑前,跪下磕了个头:“阿爹说,当年要是没有归心村的初心,我们父子俩还在海边挨饿。现在我要带着初心麦,回西边村落种,让那里的每个人都能吃到,都能记得初心。”
麦丫走过去,把那支春秋笔递给小石头:“这支笔跟着我很多年了,上面有简清言前辈的文心,你带着它,把西边村落的初心故事写下来,以后再带新的孩子来归心村,我们一起把初心碑的故事写得更长。”
阿烈也把守心石递给一个黑衣小魔修:“这石头能化戾气,也能护着初心,你带着它回幽冥渊,告诉那里的人,魔心不是用来打架的,是用来护着自己在乎的东西的——就像我们护着麦田一样。”
云玄把刻着阴阳鱼的小锄头递给道袍孩子,玄悲把麦秸佛灯递给小僧人,苏文把写满初心故事的竹简分给儒衫少年——每个孩子都接过了传承的信物,眼里闪着和当年麦丫一样的光。
傍晚的时候,老农用麦秸编出了十六个大字,挂在初心碑的顶端:“佛魔非岸,道儒非舟。长明非天,自渡即自由。”风一吹,麦秸字轻轻晃,麦香裹着字,飘向归墟海,飘向九域的每个角落。
孩子们围着初心碑,念着这十六个字,声音裹着麦香,像首暖暖的歌。麦丫靠在碑旁,看着远处的归墟海——浪是碧蓝的,夕阳是熔金的,九域的方向亮着点点微光,那是各地的初心牌在呼应。
阿烈走过来,递给她一碗刚煮好的初心麦粥:“你当年写的第一卷竹简,现在已经被白鹿书院抄了几百份,分发给九域的每个村落。他们说,那是最好的初心教材。”
麦丫接过粥,喝了一口,暖意在心里散开。她想起第一次在守心坛看见信物的光,想起在沉渊洞化解魔纹,想起在幻月洞府取鸿蒙残片,想起墨尘前辈的玄印碎片融入初心碑——原来所有的相遇和努力,都是为了让“初心”这两个字,能永远传下去。
“你看,”麦丫指着远处的麦田,孩子们还在那里嬉闹,黑衣和道袍混在一起,儒衫和僧袍缠在一起,“前辈们当年想看到的九域长安,现在就在这里。不是靠某个人的力量,是靠每个普通人的初心,靠大家一起守着。”
玄悲点点头,念珠转得轻柔:“妙音大师当年说‘渡人先渡己’,现在才明白,渡己就是守住自己的初心,渡人就是帮别人找回初心。这样一来,九域自然长明。”
夕阳慢慢落下,初心碑的光亮起来,裹着五件信物的光——残灯的佛光、春秋笔的文心光、剑穗的道心光、守心石的魔心光、凌霜纹木板的暖光,还有百姓们初心的光,缠在一起,往天上飘,变成一道长长的光带,覆盖了整个九域。
麦丫掏出新的竹简,在第一页写下:“归心村的麦香,是九域的初心;初心碑的光,是长明的灯。愿此后岁岁,麦浪翻金,初心传世,九域长安。”
她把竹简放在碑前,和无数卷旧竹简叠在一起。风裹着麦香吹过来,竹简轻轻晃,像是在回应。远处的孩子们还在念着那十六个字,声音飘在归心村的夜空里,飘在归墟海的浪声里,飘在九域的每一寸土地上——那是初心的声音,是长明的声音,是永远不会熄灭的,人间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