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结尔看着程然,圣光在眼底明灭,好半晌才道。“你不怕我?我是堕落天使,是被神驱逐的存在。”
“为什么要怕你?” 程然沉眉,语气平淡。“因为神不认可你,所以我就要怕你?”
他顿了顿,补充道。“在我浅薄的认知里,有一种说法,看人不能只看身份和外表,表面好人,说不定烂到根里去的大有人在。”
“多元化的世界有多样的人性,其他种族应该也一样。”
最主要的还是系统给他的底气,拉结尔要是有坏心,早就被踢出门了。
拉结尔沉默片刻,突然笑了,有些阴郁的面庞都缓和了许多,连暗影翅膀都染上了暖意。
这个变数,果然很有趣。
程然活动了一下,勉强能扶着东西走动,便立即往灶台边走。
拉结尔面色一顿,起身搀扶住他。“你要做什么?你现在需要休息。”
“我要准备摆摊的食物,也可以说是晚饭。”程然也没拒绝拉结尔的好意,大半身体重量倚在他身上,走向灶台。
“你还真是……爱自己的身份啊。”拉结尔眼神波动,有几许无奈。
程然咬着牙往前走。“你不懂。”
“那你不解释?”
“不解释。”
“……”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来到自己的战场,程然拿起铲子,挥斥方遒。
胡辣汤是中国北方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早餐汤品,以辛辣鲜香、暖身开胃的特质深入民间,尤其在河南、陕西等地成为 “早餐灵魂”。
它的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
胡辣汤的起源尚无确凿史料定论,但民间传说与饮食文化研究指向多重可能,核心可追溯至宋元时期,与中原地区的汤羹文化、辣味食材的普及密切相关。
相传北宋皇室喜食汤羹,御厨将羊肉、药材与辛辣调料(如胡椒)同煮,制成暖身驱寒的“滋补汤”。
北宋灭亡后,御厨流落民间,将配方带入河南、陕西等地,逐渐简化改良为平民化的胡辣汤。
胡椒在唐代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宋代已成为常见调料,为胡辣汤的“辣”味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原地区自古以小麦、杂粮为主食,且气候干燥寒冷,需辛辣食材驱寒祛湿。民间百姓将杂粮面、蔬菜、肉类与胡椒、辣椒(明代后传入)等煮成汤羹,既饱腹又暖身,逐渐形成早期胡辣汤的雏形。
胡辣汤的真正普及与定型始于明清时期,这一阶段中原地区商业繁荣,人口流动频繁,催生了适合街头快食的早餐文化,胡辣汤因制作快捷、味道浓郁而迅速传播。
明清时期,中原地区的杂粮种植(如豌豆、红薯)、家畜养殖(牛、羊、猪)普及,为胡辣汤提供了丰富原料。
民间逐渐形成“以骨汤为底,加杂粮面勾芡,配肉类、蔬菜、辛辣调料”的固定工艺,口感从早期的清淡滋补转向浓郁辛辣,更符合大众口味。
河南作为交通枢纽,周口、漯河等城镇因水运兴盛成为商贸重镇,码头、驿站周边的小吃摊将胡辣汤作为“快手早餐”,方便商旅食客快速果腹。
这一时期,胡辣汤开始出现地域特色分化,形成不同流派。
胡辣汤在发展中因地域食材、口味偏好差异,形成多个特色流派,其中以河南的逍遥镇胡辣汤和北舞渡胡辣汤最具代表性,此外陕西、山东等地也有变种。
逍遥镇胡辣汤,以“麻辣鲜香”着称,汤色偏深,辣味突出,口感浓稠。
北舞渡胡辣汤,以“醇厚柔和”见长,汤色浅亮,胡椒味为主,辣味较淡,更重鲜味。
陕西胡辣汤,融合关中小吃特色,加入土豆、莲花白等蔬菜,口感偏硬,配锅盔食用。
山东胡辣汤,偏清淡,加入鸡蛋、粉丝,更像“汤羹”,辣味温和。
从宫廷到市井,从单一滋补汤到千味流派,它的发展始终贴合普通人的饮食需求。
程然在星际也做过胡辣汤当早餐,当时做的口味偏逍遥镇口味的胡辣汤,辣味重,口感浓稠。
小兔子基氩吃得脸上胡子上到处都是,却停不下来。
显然是很爱偏重口味的胡辣汤。
程然这次做的是偏北舞渡口味的胡辣汤,主要以鲜为主,展现胡辣汤的绵柔醇厚,以及胡椒温润的辛辣。
慢火熬煮的牛骨汤,汤色清亮得能映出灶火的微光。
程然扶着灶台站稳,先炒料将胡辣汤汤底熬煮上,然后拌包子馅料,拿出醒发好的面,擀皮包包子,扯油条,擀烧饼坯。
拉结尔看着程然吃力的样子,主动上来帮忙。
可因为手生,笨拙的把面团捏成各种乱七八糟的形状,就是成不了圆咕隆咚的包子。
拉结尔从来没觉得一件事这么难,以往在天界挥剑斩断暗影荆棘,在战场操控圣光净化邪祟时,指尖的力量都精准得如同呼吸般自然。
可此刻面对掌心这团软乎乎的面团,却像遭遇了最棘手的魔法结界。
他试着捏出程然那样的褶子,结果要么把面皮捏出个破洞,馅料顺着指缝流到手腕上,要么把包子捏成了歪歪扭扭的月牙形,面粉沾得银灰色的睫毛上都是。
程然看着拉结尔的操作,眉头能拧得夹死苍蝇。“算了,别跟包子打架了,我教你拉油条和擀烧饼坯吧……”
说着开始揉面切剂子,拉条,下油锅。
不一会儿,一根金黄酥脆的油条就浮了起来。
拉结尔双眼睁大,看得新奇,立即操刀开始学。
程然顾不上他,加入淀粉水至汤底中,待汤底浓稠后依次加入泡软切段的粉条,煮熟的花生米,洗净切丝的黄花菜、木耳、海带、豆腐皮。
稍煮几分钟加入切断的面筋和切片的熟牛羊肉。
最后调味。
拉结尔忙着手里的工程,时不时瞥一眼程然。
他看着他明明行动还发颤,却在握起汤勺时眼神发亮,看着他把切好的食材依次下锅,动作熟练得像在完成一场神圣的仪式。
他见过无数战场的血火,见过圣光与暗影的碰撞,却从未见过有人能在一锅汤里倾注这么多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