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湘云找到宝钗。
宝钗看湘云狼狈,带她换了棉袍。
询问湘云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听湘云说,是遇到香菱告诉,才找到这里来的。
宝钗心下才明白了。
这一世,由于她有了先知。
从贾家搬了出来,又谋划着保些家财。
薛姨妈和香菱两个,都不用像前世那般,跟着她和贾家,一起出城受苦。
所以,香菱才有了奇遇。
只是不知香菱跟那夫人去了,命运会不会改变。
上一世,香菱本就体弱。
和母亲一起跟着我,吃不好穿不暖的。
香菱最后患血枯之症而亡!
宝钗希望香菱这一世,能有个好结局吧!
寻思香菱这一世遇到故人。
香菱离了我家,未来自然不同于前世!
所以又改变了湘云的命运走向。
按照前世湘云描述。
此时的湘云,应该为冯紫英在乞讨。
随着冯紫英病重,湘云想救紫英,去了青楼。
这都是前世的事。
宝钗故作不知,三个人聊起香菱。
说起香菱学诗,黛玉愿意教的事!
宝钗想着当初,香菱缠着自个想学诗。
当时想香菱只是哥哥的通房丫头。
朝高了抬,也只是个妾。
又是拐来的,识什么字,又懂什么诗!
香菱做好针线活才是本份。
诗词歌赋是主子们的闲情雅致。
香菱哪里来的闲情,又哪里有那雅致。
我竟没想到林丫头是有教无类。
更没想到香菱会痴爱作诗。
黛玉又诲人不倦。
竟将香菱教成半个诗人。
宝钗想着重生这一世。
香菱被人家认了去。
而今香菱如果认主归宗。
凭着这半分诗情,若能给她招个金贵婿倒也不差!
林丫头此一教,香菱有了好造化也未可知。
听到湘云赞黛玉说道:“宝姐姐,当初我们都没想到,林姐姐如此善教,把个没碰过诗的香菱,硬生生教得写出一首好诗来!”
宝钗心里叹道,这便是林丫头令我羡慕之处!
我担着家族未来,自小祖父教我做事。
要先权衡利弊方再为之,才能无悔!
林黛玉自小无忧,父母护在翼下。
率性而为,开心便好。
做什么事,都有人兜底。
就是父母俱亡,还留了足够家财送到贾府,保她余生无忧。
黛玉到了贾府。
老太太和老爷,也都罩着她。
还有个宝玉,捧黛玉如同捧着精美瓷器。
宝钗想起乡下之行,黛玉活的那个滋润!
还生了对软软糯糯萌哒哒的小娃娃。
想起那两个小娃娃,宝钗的心莫名地柔了一下!
唉!我若活在她那位置。
也不必瞻前顾后,率性而为!
只负责开开心心乐一世。
宝钗向湘云笑道:“我们哪里比得她呢!”
湘云想起宝钗的当铺,宝钗大掌柜的身份。
向宝钗笑道:“宝姐姐也是能干,我看到那当铺了,好气派的!”
薛姨妈听湘云赞宝钗。
心里开心,我这女儿是真能干。
现在这生活,都是宝钗挣来的。
想起现在生活,猛然才又想起,门前见到湘云的狼狈!
薛姨妈向湘云说道:“你说撞见香菱,我们扯了香菱闲聊,还没问你呢,好孩子,先前见你,咋的如此狠狈?”
宝钗揣起明白。
也向湘云说道:“是呀,圣上只抄了贾府,妹妹咋会——”
湘云在宝钗宅前,徘徊等待时。
寻思以宝钗的财力,给紫英寻个好郎中,再好好地调养,病肯定会好的。
等紫英身体康复。
我们夫妻余生都供宝姐姐驱使,还她恩情是了!
湘云原本急躁的心,想着紫英有救,倒安了下来。
所以换了衣服来到厅上。
宝钗问起如何找来,提起香菱便扯了闲话。
见薛家母女问起她来。
史湘云觉得见到宝钗、薛姨妈,便如见到亲人了。
又是个直性子,便细细把自个遭遇。
向薛姨妈和宝钗讲了!
连打算投奔来以后作驱使的话也说了!
薛姨妈先是听湘云说到冯府抄家,投奔娘家遭拒,沦为乞丐,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乞讨到香菱身上。
又是同情又是心疼,连连叹息!
忽然听湘云说要住到这里,还带个痨病男人的话。
薛姨妈吓了一跳,整个人懵逼!
这史姑娘带个痨病男人回去娘家。
史家叔叔、婶婶,连门儿都不许进。
凭什么住到我家来!
史姑娘这脑回路呀!
我与史家,八竿子打不着半点亲戚关系。
以前住在贾家,孤儿寡母依靠贾府。
王夫人是我姐姐,贾政是我姐夫。
我还担心老太太嫌弃,去讨好老太太。
连着老太太的侄孙女湘云、外孙女黛玉,我都要去喜欢!
现在贾家败了,且不用依着贾家。
若是贾家儿女好歹还是姨亲,沾着血脉关系。
我没有推脱的理由!
史家是老太太的娘家,。
且湘云又是史家嫁到冯家的女儿。
和我更没关系了!
我哪有道理收留他们夫妇呢。
退一万步来讲,我这院里住个痨病的男人。
对我母女,亦是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