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万物复苏。
时间在工人们“叮叮当当”的忙碌声中,悄然流逝。
经过半个月的紧张施工,林家那栋备受瞩目的二层小洋楼,终于完成了所有的外部工程。
这一天,王大锤决定,拆除包裹着楼房的脚手架。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下溪村。
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放下了手里的活计,自发地聚集到了林家新宅的周围。
他们都想在第一时间,亲眼看看这座传说中的“神仙房子”,到底长什么样。
林家人,包括林远山,周玉兰,也都紧张又期待地站在人群的最前面。
随着王大锤一声令下,工人们开始一层一层地,拆除那些由钢管和木板搭建而成的脚手架。
就像揭开一位新娘的盖头,楼房的真容,一点一点地,展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当最后一根钢管被移开,整栋小洋楼完整地矗立在春日的阳光下时。
现场,爆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惊呼和倒吸凉气的声音。
“天呐!”
“这……这是我们村的房子?”
“太……太漂亮了!”
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给彻底震撼了。
只见那是一栋洁白无瑕的二层小楼。
外墙上,贴着光洁如玉的白色瓷砖,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与周围那些灰扑扑的,由青砖或土坯构成的农房,形成了无比鲜明的对比。
宽大而又明亮的蓝色玻璃窗,像一颗颗镶嵌在白色宫殿上的蓝宝石,充满了现代感和时尚感。
二楼那个带着欧式雕花铁艺栏杆的大阳台,更是点睛之笔,让整栋建筑显得格外洋气和浪漫。
屋顶上,铺着红色的瓦片,与白色的墙体交相辉映,充满了视觉冲击力。
这栋房子,完全不像是一栋建在贫困山村里的农宅。
它更像是一座从画报里,从电影里走出来的,属于城里有钱人的别墅。
“鹤立鸡群!”
人群中,不知道是谁说出了这个词。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词用得实在是太贴切了。
林家这栋小洋楼,就像一只洁白优雅的仙鹤,傲然矗立在一群土鸡之中,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那么的卓尔不群。
村民们的脸上,写满了震惊,羡慕,以及一种与有荣焉的自豪。
刘根生站在最前面,他激动得满脸通红,扯着嗓子对身边的人喊道:“看到了吗!看到了吗!”
“这就是跟着冒烟,跟着合作社干的结果!”
“当初谁要是再敢说冒烟是瞎胡闹,我刘根生第一个跟他急!”
张翠花也叉着腰,像个骄傲的公鸡一样,四处炫耀。
“瞧瞧,瞧瞧这房子!比镇长家的楼房还气派!”
“我告诉你们,这还只是开始!等我们合作社的加工厂建起来,我们村,家家户户都能盖上这样的小洋楼!”
她的这番话,更是激起了所有村民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他们看着那栋漂亮的房子,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家。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的桑塔纳轿车,缓缓地驶入了村口。
车子在林家新宅前停下。
车门打开,红旗镇的王镇长,和农技站的赵卫国站长,从车上走了下来。
他们是听说了林家新楼落成的消息,特地“碰巧”路过,前来视察的。
当他们看到眼前这栋堪称艺术品的小洋楼时,也被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建国同志,这就是你们家的新房子?”王镇长扶了扶眼镜,语气里充满了不敢置信。
林建国和林远山连忙迎了上去。
“王镇长,赵站长,您二位怎么来了?”
“我们是来祝贺的!”王镇长握着林建国的手,用力地摇了摇。
“了不起!太了不起了!”
他绕着房子走了一圈,嘴里不停地发出赞叹。
“我走过咱们县那么多村镇,还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这么有设计感的农房!”
“这已经不是一栋简单的房子了!这是我们红旗镇,乃至我们麓山县,建设‘小康致富新农村’的样板!是标杆!”
王镇长越说越激动,他转身对随行的秘书说道:“马上通知县电视台的记者过来!要拍专题,要大力宣传!”
“我们要让全县的人都看看,我们红旗镇的农民,过上了怎样的新生活!”
这番话,更是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林家人站在自家崭新的小楼前,听着镇长的赞扬,听着村民们的喝彩,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骄傲和自豪。
周玉兰拉着陈秀兰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她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辈子,竟然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林远山则默默地站在一旁,点燃了他的旱烟。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吐出的烟圈,在阳光下袅袅升起。
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看不出太多的表情,但那双微微颤抖的手,却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壮阔。
这个家,从一贫如洗,到今天的光耀门楣。
仅仅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
而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他那个还没到七岁的,被所有人视为福星的孙女,林冒烟。
他转过头,在人群中寻找着那个小小的身影。
只见林冒烟,正被陈浩和陈芳一左一右地牵着,站在不远处。
她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兴奋地尖叫,也没有像大人们那样激动地议论。
她只是安安静静地看着眼前的这栋房子,看着家人们脸上的笑容。
她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欣慰而又平静的光芒。
仿佛眼前的一切,都在她的意料之中。
仿佛这座房子的落成,只是她宏伟蓝图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