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燕臣挂了电话,抬头对李锐说:“我先走了。明天约了老赵,还要做个最终的功能评估。”
“好的老师!您慢走!” 李锐连忙应道。
孟燕臣点点头,走向长廊尽头。
无影灯下的征途已经重新启程。
……
孟燕臣担任一助时的表现,经由手术室里的护士、麻醉师,尤其是主刀李锐的讲述,在医院内部不胫而走。
“你是没看见,那打结的手法,又快又稳,跟没受伤前一模一样!”
“李主任都佩服得不行,说师父就是师父,那份手感,学不来!”
“关键是那份沉稳,感觉他站在那儿,整个手术室的气场都不一样了。”
赵主任的最终功能评估报告确认:孟燕臣右手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精细操作能力、力量、耐力均达到健康水平,具备重返临床一线工作的能力。
消息正式公布,如同一阵春风,吹遍了仁济医院。
孟燕臣的专家门诊号,在沉寂六年后,重新挂在了医院预约系统的最顶端。
开放预约的第一天,系统几乎被挤爆。
那些曾经慕名而来却失望而归的老患者,那些听闻传奇、渴望得到顶尖诊治的新患者,如同潮水般涌来。
沪市老城区的菜场里,空气里混杂着泥土的腥气、鱼虾的咸鲜、熟食的酱香,还有此起彼伏的吆喝和讨价还价声。
两个头发花白、拎着菜篮的老太太正聊得热火朝天。
“诶,侬听讲了伐?仁济医院那个孟一刀,回来开刀了!” 胖点的老太太嗓门洪亮,带着沪语特有的腔调。
“啥?孟一刀?就是那个以前开刀老灵额,后来手坏特了的孟医生?” 瘦点的老太太立刻来了精神。
“就是伊呀!回来了!我外甥媳妇上个礼拜刚在伊手里头剖的!讲伊开刀快得不得了,手稳得嘞,一点血都没出多少!缝得也老漂亮!讲伊现在名气大得吓煞特人,专家号抢都抢不到!” 胖老太太说得唾沫横飞,仿佛亲眼所见。
“哦哟!真的啊?那交关结棍了!手坏特噶许多年还能练回来?真额是本事大!” 瘦老太太啧啧称奇,“格记仁济妇产科又要轧破头了!”
“可不是嘛!讲伊现在是仁济的金字招牌!多少大官、大老板的太太都排着队等伊开刀呢!老灵额!”
孟一刀的传奇在江湖上轰轰烈烈地传扬。
手术排期表上,孟燕臣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
他重新执起了主刀的重任。从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到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一台台高难度手术,如同他归来的宣言。
手术台上,无影灯的光芒聚焦在他那双稳定的手上。
那双手,曾经握不稳一支笔,如今却能精准地操控着最精密的器械,在生命的方寸之地游刃有余。分离、止血、缝合…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一种经过岁月沉淀和磨难淬炼后的圆融与精准。
那份举重若轻的气度,让手术室里的年轻医生们看得心驰神往。
“看孟院分离这层粘连,简直像在剥开最嫩的豆腐,一点损伤都没有!”
“这止血速度…电刀都跟不上他钳夹的速度!”
“这缝合……我的天,这针距,这线结,简直是艺术品!录像!快录像!回去好好学!”
助手们私下里的惊叹,是对他实力最直接的肯定。
他很少说话,只在关键处给出简洁精准的指令,或者亲自示范一个精妙的动作。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台高效运转的手术机器最核心的稳定器。
尤其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产妇胎盘大面积植入子宫肌层,血供极其丰富,术中出血汹涌如泉。麻醉师紧张地报告血压下降。
手术室里气氛瞬间凝重。
孟燕臣站在主刀位,眼神锐利如鹰。他声音沉稳,没有丝毫慌乱:“自体血回输准备。李锐,控制好近端。小张,吸引跟上,保持视野!”
他的右手如同最精准的雷达,在血泊中快速而准确地钳夹住一根根活跃的出血血管,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却又稳如磐石。
同时,他迅速而果断地指挥着助手进行子宫动脉结扎和特殊的压迫缝合。冷静的指挥、精准的操作、强大的控场能力,硬生生将产妇从死神边缘拉了回来。
当最后一处出血被止住,产妇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时,手术室里爆发出压抑不住的、低低的欢呼和掌声。
汗水浸湿了孟燕臣的额发,他微微喘了口气,抬头看向监护仪上回升的血压数字,紧绷的下颌线终于放松了一丝。
护目镜后的眼神,闪烁着疲惫,但更多的是属于胜利者的、内敛的光芒。
“孟院,您真是太神了!” 年轻的助手由衷地赞叹,眼神里充满了崇拜。
孟燕臣只是微微颔首,继续专注地进行最后的缝合。
对他而言,这不过是一个医生应尽的本分,是这双重新握起手术刀的手,必须完成的使命。
“孟一刀”的名号被重新叫响,带着前所未有的敬意和传奇色彩。
而在沪市乃至全国的产科学术圈,孟燕臣重返手术台的消息,如同投入深水的一颗炸弹,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学术会议邀请函雪片般飞来。
当孟燕臣再次出现在全国产科年会的讲台上,以一台极其复杂的、他主刀的腹腔镜下盆腔脏器脱垂重建手术的精彩录像作为演讲结尾时,全场起立,掌声经久不息。
录像里,他那双稳定、精准、仿佛带着魔力的手,征服了所有同行。
“老孟,你真是浴火重生啊!” 昔日的老同学、如今的业界大牛,拍着他的肩膀,感慨万分。
“孟教授,您的手术录像我们科室反复观摩学习,简直叹为观止!特别是处理血管的那份精准……”
“孟院,什么时候来我们医院指导交流一下?我们有好几个复杂病例……”
孟一刀出山的传说,在业界迅速传扬开来。
这不仅仅是一个顶尖外科医生技术的回归,更是一个关于毅力、信念和医者仁心的传奇故事。
他的门诊一号难求,手术预约更是排到了半年后。仁济妇产医院因为他的回归,金字招牌被擦拭得更加闪亮。他成了医院当之无愧的定海神针和灵魂人物。
无论外界如何喧嚣,无论手术台上有多少惊心动魄,孟燕臣的生活节奏,总会在推开家门的那一刻,瞬间切换。
家里,总有一盏温暖的灯为他亮着。进入孕晚期的王小河肚子已经很大了,行动没有以前那么敏捷灵便,但精神很好。
听到开门声抬起头,她总是给他一个温暖的笑容:“回来啦?今天顺利吗?”
孟燕臣会脱下沾染了医院气息的外套,洗去一身疲惫,然后习惯性地走到她身边坐下,大手自然地覆在她高高隆起的腹部,感受着里面那个小生命有力的踢动。
他会简单地说几句今天的工作,比如做了台手术,挺顺利,或者门诊看了个复杂病例。
小河通常只是嗯一声,顶多问一句累不累,从不刻意打听他在外面的辉煌。
在她眼里,他永远是她的燕臣哥,是星星月儿的爸爸。
他的成功,如同呼吸一样自然,无需刻意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