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小组的成立仪式简单而务实。沈锐从全局挑选了十二名精英:六名来自技术部门的数字追踪专家,四名经验丰富的跟踪队老手,还有两名犯罪心理学家。
“我们的优势在于融合。”沈锐在第一次小组会议上说,“高科技的眼睛,传统方法的脚力,心理学的头脑。”
小组的第一个任务是重新审视“幽灵盗窃案”的所有证据。技术团队用最新算法分析现场数据,跟踪队老手则用经验直觉寻找模式,心理学家构建罪犯心理侧写。
“嫌疑人极度自信,喜欢挑衅执法部门。”心理学家李博士分析,“每次作案都会留下‘签名’——那些谜语和标志不是必须的,而是他游戏的一部分。”
技术团队发现了一个微小但关键的细节:在所有案发现场,都检测到一种特殊的低频声波,人耳无法察觉,但会影响某些安保传感器的精度。
“这不是市面上能买到的技术。”首席技术官阿杰报告,“是定制设备,需要顶尖的工程能力。”
跟踪队陈健提出一个观点:“这种高科技设备需要维护和调试。嫌疑人一定有个安全的工作室,而且不会太远——精密设备不适合频繁移动。”
三方面结合,目标范围大大缩小:有能力制造这种设备的工作室在濠镜不超过五家,其中三家有合法业务,可以排除。
“重点监控另外两家。”沈锐下令。
镜面小组采用创新监控方式:技术团队用无人机和卫星进行大范围扫描,跟踪队则化装成环卫工人、外卖员等进行近距离观察,心理学家则通过行为模式预测目标可能的活动。
三天后,一个可疑现象被发现:第二嫌疑地点——一家废弃的电子厂——虽然看似无人进出,但夜间用电量异常,且有一种特殊的散热模式,与高性能计算机的工作特征吻合。
“就是这里。”沈锐确认,“但不能打草惊蛇。我们需要知道他什么时候在里面。”
通过分析用电模式,团队预测嫌疑人最可能的活动时间是凌晨两点到五点。沈锐决定在这个时间段进行突袭。
行动夜,镜面小组全员到位。技术团队切断了工厂的所有通讯但保持供电以免惊动目标,跟踪队封锁了所有可能的逃脱路线,心理学家则通过监控分析嫌疑人可能的反应模式。
凌晨三点,突击开始。当队伍冲入主工作室时,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只有设备在自动运行。中央大屏幕上显示着一行字:
“预测到你的预测。下次更聪明点。——m”
沈锐不怒反笑:“有意思。他知道我们在监控用电模式,故意设置了这个模式引我们过来。”
技术团队检查设备,发现这些只是幌子,真正的工作室在别处。但嫌疑人犯了一个错误——这些设备仍然散热,而散热需要通风。
“查所有通风管道!”沈锐下令。
跟踪队老手沿着通风管道追踪,发现一条被巧妙隐藏的通道,通向隔壁一栋看似住宅的建筑物。
第二次突击更加谨慎。当队伍潜入建筑物时,终于发现了真正的工作室——里面满是先进设备,一个身影正在紧急销毁数据。
“不许动!警察!”沈锐举枪喝道。
那人转身,出乎所有人意料——竟是个年轻女子,看起来不到三十岁,眼神中既有惊慌也有不屑。
“沈副局长,终于见面了。”她冷静地说,“但你已经晚了。”她按下手中的按钮,所有设备开始过载!
技术团队迅速切断电源,但数据已经大部分销毁。女子被逮捕,但拒绝透露任何信息。
在工作室中,小组发现了令人震惊的证据:不仅有针对珠宝盗窃的计划,还有对濠镜电网、供水系统甚至医院设备的入侵蓝图。
“她不是在盗窃,是在测试入侵关键基础设施的能力。”技术专家分析,“所有这些犯罪都是更大计划的准备工作。”
审讯中,女子始终保持沉默,直到沈锐出示一个证据:在她设备中恢复的部分数据,显示她有一个重病的弟弟,需要昂贵治疗。
“我们可以帮助你弟弟,”沈锐说,“但你需要合作。”
女子眼中闪过一丝动摇,但仍坚持沉默。
心理学家李博士提出一个新角度:“她不是主谋。看她的设备使用模式——太多高级功能没有被充分利用,像是有人在远程指导。”
技术团队果然发现设备中有隐藏的后门,数据被实时传输到另一个地方。反向追踪发现信号源竟然在——司法局内部!
“内鬼还在活动!”程雪震惊。
沈锐却若有所思:“不一定。可能是故意误导。”
他设计了一个精妙测试:向不同部门发放不同的假信息,观察哪个版本会被泄露。
果然,两天后,其中一个版本出现在暗网上——来自司法局网络安保部门!
突击检查发现,网络安保主管的电脑被一种高级病毒控制,自动发送特定信息。进一步追踪发现,病毒是通过一个看似普通的系统更新包植入的。
“所有人都被利用了。”沈锐判断,“真正的主谋从未露面,只是通过层层代理和黑客手段操纵一切。”
女子得知自己也被利用后,终于开口:“他自称‘教授’,只在暗网联系。说我弟弟的治疗他已经安排,只要我完成这些测试。”
根据她提供的信息,技术团队追踪到一个位于公海的通信浮标,但当警方赶到时,只剩下被销毁的设备。
“就像打地鼠游戏,”陈健沮丧地说,“每次都快抓到了,又消失了。”
沈锐却越来越兴奋:“不,每次交手,我们都了解更多。他在测试我们的能力,我们也在研究他的模式。”
通过分析所有案件,小组发现一个地理模式:所有活动都围绕濠镜的五个点展开,形成一个五边形。心理学家指出,这可能是某种仪式性或象征性的布局。
“查一下这五个点有什么共同之处。”沈锐下令。
调查发现,这五个点都是濠镜最早期的葡式建筑所在地,地下有古老的水道系统。
跟踪队老手提出一个观点:“老城区的地下通道四通八达,二战时期还被用作防空洞和走私通道。如果有人想不露行踪地活动...”
沈锐立即组织对地下通道系统的全面搜查。在迷宫般的通道中,他们发现了一个被现代科技改造的秘密据点——墙上满是屏幕和设备,中央是一个巨大的全息投影台,显示着濠镜的实时三维模型。
“这就是指挥中心。”沈锐说,“但他已经撤离了。”
技术团队在废墟中发现了一个未被完全销毁的硬盘,恢复部分数据后,显示出一个令人不安的计划:“镜面阶段二”——针对濠镜年度最大的国际金融论坛。
论坛将有全球金融领袖参加,是展示濠镜国际形象的重要事件。
“这才是真正目标。”沈锐面色凝重,“所有之前的犯罪都是测试和分散注意力。”
镜面小组立即投入论坛安保工作。结合之前学到的所有经验,他们设计了多层防护:既有最先进的技术监测,也有传统的人力布控,还设置了精心设计的陷阱等待“教授”上钩。
论坛当天,濠镜戒备森严。当各国嘉宾齐聚一堂时,沈锐坐镇指挥中心,监控每一个细节。
果然,攻击开始了——但不是预期的方式:论坛会场的所有玻璃突然变成显示屏,显示濠镜各关键设施的实时画面,然后一个个被“入侵”的画面出现:电网瘫痪、交通混乱、医院紧急疏散...
嘉宾陷入恐慌!但沈锐保持冷静:“是假的!全是合成影像!”
技术团队迅速切断外部信号连接,启用备用系统。会场恢复正常,但恐慌已经造成。
就在这时,沈锐收到一条信息:“看窗外。——m”
他望向窗外,震惊地看到濠镜多个地标建筑上的广告牌同时被黑客控制,显示出一行字:“你们的安全只是幻觉。”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广告牌同时释放出一种特殊的频闪光,引发大规模的光敏性癫痫发作!人群陷入混乱!
“医疗队立即响应!”沈锐下令,“技术团队追踪信号源!”
混乱中,沈锐注意到一个异常:所有事件都是制造恐慌,但没有实际伤害。这不符合之前的行为模式。
“他在测试社会恐慌反应!”沈锐恍然大悟,“所有这些都是实验!”
他立即调整策略:不再被动防御,而是主动引导。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冷静信息,组织有序疏散,展示控制能力。
果然,攻击逐渐停止。最后一条信息出现在所有屏幕上:“数据收集完成。直到下次测试。——m”
事后分析显示,这次攻击没有造成重大伤亡,但收集了大量珍贵的社会行为数据。
沈锐站在指挥中心,看着逐渐恢复秩序的城市,明白这场较量远未结束。
“他不是在犯罪,是在做社会实验。”他对镜面小组说,“我们需要理解他的实验目的,才能预测下一次行动。”
通过分析所有数据,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模式:每次测试都在测量特定压力下的社会反应能力,像是在寻找崩溃的临界点。
“他在寻找让社会系统失效的最小必要力量。”李博士分析,“就像在寻找结构中的脆弱点。”
沈锐想起继承者和德雷克的理念,但觉得这个“教授”更加危险——他不是要破坏或控制,而是要理解和量化社会本身的脆弱性。
当晚,沈锐收到一条加密信息:“你开始理解了。但理解不代表能阻止。——教授”
沈锐回复:“每个系统都有脆弱点,但人类社会的优势在于适应和进化。你会看到我们的适应能力。”
他放下手机,召集镜面小组:“从今天起,我们不仅防御,还要主动研究。我们要比他更了解这个社会,才能保护它。”
新的阶段开始了。镜面小组不再是单纯的执法队伍,而成为了社会行为学和犯罪预防的研究前沿。
在光明与黑暗的交界处,一场关于社会本质的较量正在上演。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