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青还通过子公司秘密购回自己高价售出的豪宅,这种拉抬股价的手法在后世看来并不高明。
这就像明星在报纸上刊登虚高片酬,等待有人相信并买单,一旦有人出价,虚高的价格就难以下调。
不过陈松青此前铺垫做得好,坊间传闻他背后有某国政要夫人的支持,凭借这一神秘身份,他不断贷款并大肆收购,毫不计较价格。
据信息部统计,佳宁集团已成为香港一家规模庞大的多元化企业集团,旗下附属公司多达60余家。
其规模已直逼香港历史悠久的财团。
刘照天清楚,佳宁在急速扩张的过程中,涉及大量欺诈和财务造假。
因此,他整理了一份关于佳宁集团的资料,向领导进行了详细汇报。
他特别指出,应深入调查香江的裕民财务和马来西亚的裕民银行。
领导半信半疑地收下了刘照天的材料。
材料提交仅三天后,领导便批准了他的提案。
但此次刘照天不再是股票交易的主要负责人。
刘照天能够理解这一点:首先,他并非真正的专家;其次,他的身份敏感,若被人发现参与做空牟利,将不利于后续工作。
因此,他转为在幕后出谋划策,由他人负责前台交易。
由于需要筹集大量资金并准备详实的佐证材料,准备工作需要一段时间,刘照天并不着急。
他知道佳宁神话目前仍坚不可摧,短期内不会出现问题。
他明白什么叫“大而不倒”——当一家企业规模大到整个香港都不愿看到它倒下时,一旦出现问题,自会有人主动为其解决麻烦。
从去年开始,佳宁就凭借股市中获得的资金,逐步踏上了扩张的道路。
一桩桩高价收购的背后,不仅有汇丰、渣打这样的大型银行支持,还有香江数十家中小银行参与协助。
其子公司遍布地产、旅游、航空等多个行业,投资范围更是覆盖了丑国、倭国、马来等地。
可以说,佳宁正如站在风口上的猪,风不停,它也不会掉下来。
在这段时间里,信息部忙着搜集资料,漫画创作刘照天也插不上手,便闲了下来。
他着手推动劝服傻柱的计划。
刘照天清楚两人之间矛盾难解,尽管当初傻柱来香江前他给过金条接济,但傻柱始终只将这份人情记在何雨水头上。
摸清了傻柱的心思后,刘照天开始反向操作。
经过不断劝说,傻柱也动了回京城生活的念头,并打算把这里的房产和铺面都过户给何雨水。
刘照天没多推辞,直接应了下来。
何雨水对傻柱的反常举动感到不解,开口问道:“这些都是你自己辛苦挣的,我们不缺这些,你还是留着吧。有房子,再成家也方便些。”
傻柱愁容满面,叹气道:“我来香江本就是为了娄晓娥,现在婚也离了,没什么可留恋的。还是回老家过得自在,这里始终不习惯。”
“再说这买房的钱也不是我的,是刘照天给的,现在一并还他,从此两不相欠。”
刘照天见傻柱想彻底撇清,便呛声道:“我当初还给娄家几十根金条呢,你要真想两清,不如把那些也一并还我?”
傻柱心知刘照天没说假话,而且那些金条也间接导致了自己离婚,于是语气不善地回道:“要不是你的那些金条,我也不会离婚。有本事你自己去找娄家要!”
刘照天没再多争,怕他改变主意留在香江,转而说:“现金你也留下吧,回京城用不上。我会按汇率找人帮你兑换。”
傻柱没犹豫,他知道有何雨水在,刘照天不会在这事上骗他。
留下全部现金后,傻柱动身准备过关返回内地。
看着他消失在闸口另一端,何雨水意识到是刘照天促使傻柱回京,不解地问道:“你为什么要让他回京城?在这里不也挺好吗?”
刘照天毫不避讳地对何雨水说:“让你哥和你爸一起生活,两个单身汉互相陪伴。”
何雨水觉得刘照天的做法虽然有些过分,但或许是最合适的安排。
傻柱返回北京,刘照天不仅为他办妥了通行手续和车票,还提前解决了他在北京的身份问题。
原本在京城时,刘照天就已经计划让傻柱回来,因此把他所有的身份事宜都安排妥当。李主任之前对傻柱的指控也全部被撤销。
这件事并没有耗费刘照天太多精力,因为李主任当初的指控缺乏证据,只是凭空猜测,所以那些罪名根本站不住脚。
从档案上看,傻柱背景清白,遵纪守法,没有任何不良记录。因此他这次回京一路顺畅,程序上毫无阻碍。
然而,真正等待他的并不是身份问题,而是回到四合院后可能引发的种种纷扰。离开了十多年,院里的邻居们必定对他这些年的经历充满好奇。
傻柱生性喜欢炫耀,藏不住秘密,估计不出几天,他就会把自己这些年的事情全都说出去。
四合院里大家的生活条件普遍不宽裕,一旦听说傻柱手头有钱,难免会有一 人跑来借钱。
因此,这次回家,刘照天并没有给他太多现金,只给了他一万多元作为临时开销。如果将来缺钱或想做生意,可以直接联系小魏。
这笔钱虽然属于傻柱,但刘照天也不愿眼睁睁看着大院的人把它骗光。毕竟,为了将大院从过去的吵闹不休整顿成如今的安宁有序,他付出了很多心血。
别看一万多块钱不多,在那个年代,如果傻柱不挥霍、不乱交女友、不养孩子、不供养闲人,这笔钱足够他用上五六年。
当时“万元户”的分量,不亚于后来的千万富翁。后来可能一套房子就值上千万,但在那个多数人靠工资生活、不允许自由经商的年代,谁家也没有多少积蓄。
只有少数私下做生意的人可能有点钱。虽然当时已允许做些小生意,但大多是小夫妻经营,规模有限。即便生意不错,也不敢轻易扩大,顶多叫父母来帮忙。
因此,普通家庭想存够一万块钱,几乎难如登天。
尽管傻柱还有几十万没有到手,但他把所有现金都留给了刘照天保管,而且从未怀疑过刘照天的支付能力。
刘照天从不担心钱的问题。
两人毕竟是亲戚关系,再怎么样刘照天也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们父子挨饿。
但傻柱要面对的远不止金钱的考验。
还有人性的纠葛。
当他再次见到年少时抛弃自己的亲生父亲,
遇见那个永远放不下、却已嫁给仇人的秦淮茹,
还有那个他曾视如己出、如今却在牢狱中的棒梗——
刘照天明白,一旦回到京城,那些傻柱爱过的、恨过的、甚至恨不得对方消失的人,都将重新闯入他的生活。
归去之后,必然波澜再起。
说起来,在香江开着汤铺的那段日子,大概是傻柱最安宁的时光。
吃穿不愁,手头宽裕,闲时小酌几杯,闷了就去附近走走。
可他终究选择了回去,离开香江的繁华,重返京城——虽是刘照天极力推动,却也是傻柱自己的决定。
傻柱离开后,刘照天清点他的资产,不由暗暗佩服。
没想到他不但有房有铺,还有几十万现金、数根金条,连玉石珠宝都有一些。
现金按约定与刘照天兑换,珠宝全给了何雨水。
铺子照常经营,毕竟员工还要生活。
刘照天把店铺交给傻柱在这收的一个徒弟打理,并大方分给他一成利润作为管理费。
这小伙子踏实稳重,也是从内地来的,刘照天很放心。
傻柱曾住的房子则交给娄晓娥高价出售。
行情正好,房子很快出手,成交价很高。
而这次傻柱回京,刘照天也间接得到了一大笔现金。
消息传开后,众人又是羡慕又是嫉妒,“软饭男”的说法悄悄传开。
但从此再没人怀疑他钱财的来路。
刘照天并不在意那些闲言碎语。
这几天他忙着办理傻柱房子的过户手续。忙完之后,他发现自已又闲了下来。
目前刘照天让公司继续保持保本投资的路线,收益只略高于银行利息。
但他认为这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再过两年,除了两家发钞银行外,任何银行都可能倒闭。
香江目前虽有七八十家银行,可一旦危机来临、市民挤兑,能留下一半已算侥幸。
因而与其多做多错,不如选择发钞银行推出的保本理财产品,方为上策。
中 司中大部分人清闲,唯有一个部门始终忙碌,那就是核心所在——信息部。
中投正是围绕信息部构建,财务、行政、法务、业务等部门均辅助其运作。
因此,信息部堪称中投的重中之重。
信息部下设三个分支:公关关系科、决策委员会与风险管控事业部。
决策委员会负责信息采集、提取、归纳,以及预案与提案的制定。
其余两部门则协助决策委员会的运行。
在刘照天的有意引导下,信息部已形成完善的组织架构。
其余所有人,都只是配合信息部运作的执行者。
他意在确保即便中 司未来壮大,有人试图接手,也不会因外行指挥而导致公司崩溃。
目前,除刘照天之外,无人真正理解信息部的运行逻辑。
即便有人中途接手,也无法完全掌控中 司,除非找到其运作规律,否则唯一的方法是解散整个信息部。
但若失去信息部,中投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刘照天对中 司的规划,是一家纯粹以营利为目标的企业。
至于利润如何分配,中投可以不参与,但盈利过程必须由中投自主决定。
他清楚,此举难免触及当权者的利益,毕竟有能力直接接手的人,身份背景绝非寻常。
但他也相信,只要中投按照他所设计的路径前行,
中投或许成不了伟大的企业,但必将成为赚钱效率最高的机构。
一家以信息收集为核心,加上他先知先觉的辅助,失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刘照天考察完信息部后,为业务部安排了保本基金与定期存款的任务,随后离开了中 司。
此时绝非出手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