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出发,最多两个月。这期间你要有什么事,就跟你们科长说,我已经交代过了。”刘照天回答。
于海棠想到要这么久见不到刘照天,眼眶不由得泛起雾气。
忽然,刘照天见于海棠踮起了脚尖……
“别闹,会被人看见的。”
“有人看见我也不在乎。”于海棠蛮横地瞪了刘照天一眼,“谁爱看谁看,我偏要亲。”
刘照天有点怕她了。
他只好说:“别闹了,快回去上班吧。我回来给你带礼物。”
于海棠马上转成笑脸:“你放心走吧,我无聊了就去找雨水聊天,不让她一个人在家闷着。”
说完,也不管刘照天一脸惊讶,蹦蹦跳跳回办公室去了。
刘照天无奈,这个于海棠现在比秦淮如还难缠,沾上就甩不掉了。
刘照天摸了摸被于海棠亲过的嘴角,哭笑不得。
他自我安慰:就当是帮于海棠摆脱崔大可的“利息”吧。
虽然知道于海棠喜欢自己,却没想到她这么主动。
事已至此,刘照天也不多想了,船到桥头自然直。
他又去车间转了一圈。
车间基本达到刘照天的要求,只是交接班时还有些混乱。
他在每个班增设了一个安全员,专门负责安全工作。
看看时间不早,刘照天就直接回家了。
回到家,等何雨水回来,刘照天告诉她过几天要出差。
何雨水一听就不高兴:“你们领导真不体贴,这刚结婚几天就让你出差!”
看她气鼓鼓的样子,刘照天心里一动,弯腰一把将她横抱起来。
“正因为要走了,我们才要抓紧时间!”他坏笑着看着怀里的雨水。
时间匆匆,快到晚上十点多。
刘照天挣扎着起床做晚饭。
何雨水也起来帮他收拾行李。装好内衣后,她又回傻柱屋里翻出一件羊皮内衬的大衣,也装进包里。
这几天刘照天也没闲着,工作完成后请车间老师傅帮忙做个柴火炉。
老师傅不解:“刘主任,你去后勤拿个汽油桶就行,现在司机出门都带汽油桶或煤气炉。”
但刘照天知道柴火炉好使。
这东西安全可靠、火力旺,烧的是木柴,随手可得,还不像汽油那样危险。
只听名字,柴火炉这称呼并不起眼,反而显得有点土气。但实际上,它的全称相当霸气,叫做“木柴气化炉”。
接着,刘照天向老师傅讲解这个炉子的工作原理。炉子点火是从燃料的上方开始,最上层的燃料在热解后会形成一层高温碳层。这些高温碳会对下方的燃料进行被动热解,类似于干馏的过程,下层燃料受热后主要分解成新的碳和部分气态物质。
这些气态物质就是木煤气。木煤气属于热空气,比重比空气轻,产生后会向上流动,穿过上方的高温碳层,并与炉膛夹层中预热的空气混合,最终燃烧生成火焰。
师傅虽然没太听懂刘照天的解释,但还是按照他的要求把炉子做了出来。周围的人也听得云里雾里,但都充满好奇。见状,刘照天便带着炉子到空旷处现场试验。
果然如他所说,炉子不仅火力强劲,而且几乎不冒烟。司机班的人见到这一幕,纷纷兴奋起来。他们平时用的汽油桶炉子虽然火力大,但耗柴多;煤油炉好用,煤油味又太重。没过几天,司机班里几乎人手一个这样的柴火炉。
时间慢慢过去,转眼就到了出发那天。不到四点,刘照天一行人已经启程。这次一共出动了六辆运输车,大家的行李都装在第一辆车的车斗里。
刘照天注意到,出发前每位司机都领取了武器。他明白路上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因此并未大惊小怪。但随行的技术人员却看得目瞪口呆,紧张地问刘照天:“刘主任,我们这一趟不会遇到什么危险吧?”
刘照天没好气地回答:“能有什么危险?司机们走南闯北惯了,带武器也就是为了路上驱赶野狗什么的。就算真有事,咱们也帮不上忙,大家安心上车休息就行。”
中午,车队找了一处空地停车休息半小时,主要是为了清点人数,防止有车辆掉队。每天上午、中午和晚上,车队都会停下来核对人数,顺便等等落后的车辆。这时大家也可以吃点东西,顺便到附近村庄打些开水。
由于常年跑这条线,司机们对沿途情况很熟悉,通常会停在熟悉的村庄或乡镇,方便换些食物或日用品。众人或坐或站,各自吃着干粮。因为出发第一天,大家带的食物还很充足,就没有用炉子做饭,打算等到晚上再吃点热乎的。
一直到了下午七点左右,车队才抵达当天的停车点。
如今,柴火炉几乎是这些司机的标配。大家直接把锅架在炉子上,往锅里加水、加玉米面,搅成糊糊,再放点调料和白菜进去。
虽然卖相不怎么好,可一天没吃上热乎东西了,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大家还是吃得格外高兴。
两天周而复始地过去,因为吃不好、睡不好,加上路途颠簸,车上的技术人员已经被折磨得只剩半条命了。
刘照天看着身边的司机,虽然他们经常这样出行,但毕竟要开车,还得时刻注意路况,精神一直紧绷着,状态其实也和大家差不多。
刘照天心里不由得感叹:这些司机赚得确实多,可也真是辛苦。
走走停停,行车六天后,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刘照天他们身后的五辆车顺利送达货物,随后众人住进招待所,准备在这里休息一天。
第二天,五辆车开始返程,大家都坐在第一辆车的车斗里。
据司机说,剩下的路已经不远,大概再有两三天就能到了。
果然,在出发后第九天的晚上,一行人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包安钢铁厂。
众人到达后,包安钢铁厂的门卫立刻通知了厂里。
几分钟后,钢铁厂的钱厂长和几位领导就出现在大门口。
钱厂长接过刘照天递来的文件,确认了众人的身份,随即热情地上前与刘照天一行人握手。
本来见天色已晚,钱厂长还想安排大家吃饭,但看到他们疲惫的精神状态,也就没有多寒暄。
他直接喊来后勤科张科长:“小张,你现在带刘工他们去招待所休息,让招待所二十四小时待命。”
钱厂长又对刘照天说:“刘工,看你们风尘仆仆的,我就不安排晚饭了,你们先好好休息,有什么事直接找招待所的人。”
刘照天道了谢。他虽然不算特别累,但这么多天颠簸下来,精神确实不太好。
随后,刘照天一行人跟着张科长来到早已备好的招待所。
因为现在没有其他客人,每人都分到了一个单间。
刘照天进屋一看,房间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被褥也都是新换的。
看来钱厂长早就知道他们要来,提前做了准备。不管未来一个多月的改造过程中会不会有矛盾,至少目前看来,对方对他们还算客气。
第二天一早,在招待所吃过早饭,刘照天就带着众人直接前往厂长办公室。
钱厂长见到刘照天一行人十分欣喜,立即上前关心地问道:“刘工,你们昨晚休息得还好吗?昨天时间太晚,没来得及为你们接风,中午我安排一下,请大家吃顿便饭。”
刘照天此行身负任务,便客气地回应:“钱厂长太周到了,接风宴不急,等我们顺利完成改造,到时和庆功宴一起办吧。”
他接着认真说道:“钱厂长,请恕我直言,我们这趟带着任务来,每个人都顶着不小的压力。希望改造工作能尽早开始,也好让上级早些放心。能否请您安排我手下几位同事,从今天起就熟悉设备与运行情况?”
钱厂长笑着点头:“好,我就喜欢爽快的人!既然大家都有压力,吃饭也难尽兴。等改造成功那天,我们一定痛痛快快喝一场!”随即叫来秘书,嘱咐他带众人去见王总工,了解厂里的设备。
两人目送大家离开,秘书关上门后,钱厂长再次与刘照天握手,郑重说道:“刘工,再次欢迎你们到来。”
接着他拿出刘照天编写的《质量管理体系》,诚恳表示:“我虽然是技术出身的厂长,管理方面不算在行,但看了这份文件,真的深受启发。您是项目的发起人,不知能否请教几个问题?”
刘照天见他态度诚恳,便点头应道:“谈不上请教,我们一起探讨。”
钱厂长随即拿出记满笔记的笔记本,略带歉意地说:“等您来的这几天,我把文件中不太明白的地方都记了下来。”
刘照天提醒道:“钱厂长,我得先说明,我不是技术出身,设备方面的专业问题我可能答不上来。这份体系主要聚焦于管理优化。”
钱厂长表示理解。随后,刘照天逐一为他解答了笔记本上的疑问。钱厂长不愧是技术背景,每个问题都问得深入细致,幸好刘照天经历过本厂的改革实践,才没有被难倒。
解答完所有问题后,钱厂长感慨道:“这套体系不仅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难题,提升了效率,还包含了对人的关怀。我特别欣赏您写的最后一句——所有生产过程中,一切都应以人为本。”
“和你一番交流,真是让我收获颇多!”
中午时,钱厂长并未安排正式的接风宴,但午餐依然相当丰盛。刘照天以工作为由,婉拒了席间的饮酒邀请。
接下来的几天,刘照天带来的技术人员逐步熟悉厂里的设备。包安钢铁厂与红星钢铁厂规模相仿,设备型号也基本一致,大家很快掌握了情况,开始讨论升级改造事宜。
刘照天这几天也没闲着,一直在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这套体系的关键并不在于设备改造,而在于人员培训。
通过这几日对厂里的了解,刘照天逐渐明白了领导派他前来的用意。这个厂面临的问题,与他初到红星钢铁厂时颇为相似。若说不同,那就是钱厂长的威信远高于刘峰。
钱厂长是从基层工人一步步升上来的,与空降的刘峰完全不同。他在厂里说一不二,工人们也都信服他。即便有些事工人心里不理解,甚至有些抵触,但只要钱厂长交代下来,大家都会不折不扣地执行。
与此同时,刘照天一边忙于钢铁厂的改造工作,一边密切关注崔大可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