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的槐树已撑起满树绿荫,细碎的花瓣随风飘落,在青石板路上铺出一层浅白。这天清晨,李泽岚刚到办公室,就看到桌上放着一份厚厚的材料——是“民生热线”开通一周的汇总报告,封面用红笔标注着“办结率92%,群众满意度89%”。
他指尖划过报告,目光停在“未办结事项”一栏:西河镇的农田灌溉渠堵塞、东城区菜市场占道经营、县一中周边交通拥堵。这三件事看似零散,却都关乎老百姓的日常生计。他拿起笔,在每一项后面都画了个圈,随即拨通了陈明的电话:“陈县长,上午我们去西河镇看看灌溉渠的问题,顺便把菜市场和一中周边的事也安排人实地调研,下午开会讨论解决方案。”
挂断电话,小张端着一杯热茶进来,递过一份邀请函:“李书记,下周五省法治建设督导组要来张北检查,这是他们的行程安排,重点检查基层执法规范化和民生诉求处理情况。”李泽岚接过邀请函,快速扫了一眼:“把‘清风行动’的案例汇编、民生热线的处理台账,还有各部门的执法记录都整理好,要做到事事有依据、件件有回音。另外,通知市场监管局、住建局、教育局,提前准备好汇报材料,重点说老百姓关心的事。”
上午九点,李泽岚和陈明驱车前往西河镇。车子驶过乡间小路,路边的麦田绿油油的,随风起伏,几个农民正扛着锄头往田里走。“现在正是小麦拔节期,缺水会影响收成。”陈明看着窗外,语气带着担忧,“西河镇的灌溉渠还是十年前修的,去年冬天冻裂了好几处,一直没来得及修。”
半小时后,两人抵达西河镇的东李村。远远就看到一群村民围在灌溉渠边,有人拿着铁锹在渠里挖泥,有人在旁边议论。村支书看到李泽岚,赶紧迎上来:“李书记,您可来了!这渠堵了快半个月了,上游的水过不来,地里的麦子都快蔫了,我们自己挖了两天,也没挖通。”
李泽岚走到渠边,弯腰查看——渠里积满了淤泥和杂草,只有少量水在缓慢流动,渠壁上有几处明显的裂缝。“为什么不早点上报?”他问。旁边的村民叹了口气:“以前报过,镇里说‘等县里拨款’,一等就是大半年,我们以为这次也一样,没想到打了民生热线,您亲自来了。”
李泽岚心里一沉,转身对跟来的镇水利站负责人说:“立刻联系县水利局,调挖掘机和抽水泵过来,今天必须把淤泥清完,三天内把裂缝补好。另外,组织村民成立‘灌溉渠维护队’,以后定期检查,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负责人赶紧点头:“我现在就联系,保证按时完成!”
陈明蹲在田边,摸了摸小麦的叶片:“这麦子还能救,只要及时浇水,不会影响收成。我们再协调农业局,派技术员过来,指导村民施肥,把损失补回来。”村民们听了,脸上露出笑容,纷纷拿起工具,跟着水利站的人一起清理渠道。
从东李村出来,李泽岚让司机绕到东城区菜市场。刚到菜市场门口,就看到路边摆满了摊位,自行车、电动车随意停放,行人只能在摊位之间挤着走。一位买菜的大妈提着菜篮子,小心翼翼地避开摊位:“以前菜市场里面宽敞,现在都摆到马路上了,开车的、骑车的挤在一起,特别危险。”
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正在劝导摊主,一位卖菜的摊主却有些抵触:“里面摊位费贵,我们小本生意,租不起啊!”李泽岚走过去,拍了拍摊主的肩膀:“师傅,占道经营不仅影响交通,还不安全。我们跟市场管理方商量,降低里面的摊位费,再划出一块‘便民区’,专门给小摊贩用,不收租金,您看行不行?”
摊主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要是这样,我们肯定愿意搬进去!”李泽岚转头对市场监管局局长说:“今天下午就和市场管理方谈判,三天内完成摊位调整,同时安排专人维护市场秩序,确保交通畅通。”
离开菜市场,两人又去了县一中。正值中午放学,校门口挤满了接送学生的家长,电动车、三轮车堵在马路上,汽车喇叭声此起彼伏。一位家长无奈地说:“每天放学都这样,孩子要在车流里挤半天才能出来,太危险了。”
李泽岚看着校门口的交通状况,对教育局局长说:“协调交警部门,在上学、放学时段安排交警执勤,疏导交通;另外,在学校周边划‘禁停区’,设置隔离护栏,保障学生安全。再和公交公司商量,增加放学时段的公交线路,方便学生回家。”
下午三点,县委会议室里,相关部门负责人都已到齐。李泽岚把上午调研的情况向大家作了介绍,随后让各部门汇报解决方案。水利局局长首先发言:“西河镇灌溉渠的修复方案已经制定,挖掘机和材料明天就能到位,三天内保证通水。另外,我们计划对全县的灌溉渠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市场监管局局长接着说:“菜市场的摊位调整方案已经和管理方谈妥,摊位费降低30%,‘便民区’明天就能划定,三天内完成摊主搬迁。我们还会安排专人每天巡查,防止占道经营反弹。”
交警大队队长也表态:“县一中周边的交通疏导方案已经制定,从明天开始,上学、放学时段安排四名交警执勤,同时安装交通监控,抓拍违停车辆。公交公司也同意增加两条公交线路,方便学生出行。”
李泽岚点点头:“很好,这些事都要尽快落实,不能拖延。省督导组下周五要来检查,我们要把工作做在前面,让督导组看到张北的变化,更要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散会后,李泽岚回到办公室,刚坐下,纪委书记赵刚就拿着一份文件进来:“李书记,‘清风行动’又查出两起问题。一是县住建局的一名科员,在审批建房手续时,向村民索要‘好处费’;二是东河乡的一名村支书,违规将集体土地承包给亲戚。我们已经对两人进行了立案调查,准备给予党纪处分。”
李泽岚接过文件,认真翻看:“处理得及时。把这两起案例也加入‘清风行动’的案例汇编,发给全县干部,让大家引以为戒。另外,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尤其是村支书、村主任这些‘一线干部’,他们直接面对老百姓,作风问题影响最坏。”
赵刚点点头:“我们计划下周组织全县基层干部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培训,邀请党校的老师讲课,同时让违纪干部现身说法,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傍晚时分,李泽岚提前下班回家。推开门,就看到苏晴正在厨房里忙碌,念安坐在客厅的地毯上,玩着积木。看到他,念安立刻放下积木,摇摇晃晃地跑过来,抱着他的腿,仰着小脸叫:“爸爸!”
李泽岚弯腰把孩子抱起来,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念安今天乖不乖?有没有想爸爸?”念安搂着他的脖子,小脑袋在他怀里蹭了蹭,奶声奶气地说:“想!妈妈教念安唱儿歌了!”说着,就哼起了“两只老虎”,虽然跑调,却格外可爱。
苏晴端着菜从厨房出来,笑着说:“今天带念安去公园玩,她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唱歌,回来就缠着我教她。对了,我妈刚才打电话来,说家里的杏仁吃完了,让你再寄点张北的杏仁回去。”
李泽岚点点头:“明天我让办公室的人去买,顺便多买些张北的特产,一起寄回去。对了,下周五省督导组要来检查,可能会比较忙,不能经常陪你们了。”
苏晴摇摇头:“没事,你忙你的,我和念安在家挺好的。只要你把工作做好,让老百姓满意,我们就放心了。”
吃饭时,李泽岚给苏晴夹了块鱼:“今天去西河镇看了灌溉渠,去了菜市场和县一中,解决了不少老百姓的难题。下午开会,各部门都制定了解决方案,很快就能落实。等省督导组检查完,我就带你和念安去草原玩,看看张北的草原风光。”
苏晴笑着说:“好啊,念安还没见过草原呢,肯定会喜欢的。”
夜色渐浓,张北的街道上亮起了路灯,暖黄的灯光映着青石板路,像一条温暖的河。李泽岚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老城区的灯火,心里充满了坚定。他知道,党风廉政建设和法治治县,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但只要始终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用心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就一定能让张北的天空更蓝,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幸福。
接下来的几天,张北的变化肉眼可见:西河镇的灌溉渠顺利通水,小麦喝上了“救命水”;东城区菜市场的摊主全部搬进市场,道路恢复畅通;县一中周边的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家长们再也不用为孩子的安全担心。民生热线的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相信,只要有困难,打个热线就能解决。
周五那天,省法治建设督导组如期而至。在听取了张北的工作汇报,查看了相关台账,实地走访了政务大厅、菜市场、县一中后,督导组组长对张北的法治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张北的法治建设,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把老百姓的事放在第一位,值得在全省推广。”
送走督导组,李泽岚松了口气。他回到办公室,看着窗外的槐树,心里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只是张北法治建设的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但他有信心,只要全县干部齐心协力,始终坚守初心,就一定能把张北建设成一个干部清廉、百姓安居、法治清明的好地方。
傍晚,李泽岚回到家,苏晴已经做好了晚饭。念安看到他,立刻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幅画:“爸爸,念安画的爸爸!”画上是一个歪歪扭扭的小人,旁边写着“爸爸”两个字,虽然笔画稚嫩,却充满了童真。
李泽岚接过画,心里暖暖的。他把画贴在客厅的墙上,然后抱起念安,对苏晴说:“明天我们就去草原,带念安看看张北的美景。”苏晴笑着点头,眼里满是幸福。
第二天一早,一家三口驱车前往草原。车子驶离县城,路边的景色渐渐变成了绿色的草原,远处的羊群像白云一样,飘在草原上。念安趴在车窗边,兴奋地叫着:“羊!好多羊!”
李泽岚停下车,抱着念安走进草原。春风吹过,带着草原的清香,念安在草原上奔跑,笑声像银铃一样。苏晴站在旁边,看着父女俩,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李泽岚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充满了满足。他知道,自己不仅要建设好张北这个“大家”,也要守护好自己的“小家”。而这两个“家”,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只有把“大家”建设得更好,“小家”才能更温馨;只有“小家”充满温暖,才能有更多的动力去建设“大家”。
夕阳西下,草原被染成了金色。李泽岚一家三口坐在草原上,看着夕阳慢慢落下。他心里暗暗发誓,要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的努力,让张北的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让自己的“小家”永远充满温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