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舆论风波并未如康拓所愿那般轻易击垮林默团队,反而在苏晚晴和瑞泰公关的联手应对下,逐渐被更多理性的学术讨论所淹没。然而,王副院长那边的攻势,却变得更加直接和凶狠。
一份由院办公室直接下发、抄送杂交中心的“红头文件”被送到了龙泉工作站。文件标题是《关于规范我院新技术临床研究与应用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规定要求,所有在院外进行的新技术临床研究,必须经过医院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的“双重前置审批”,且审批流程不得少于45个工作日;所有研究中产生的数据、论文、专利等知识产权,其所有权“原则上”归属于医院,主要研究者个人不得擅自进行处置或对外合作;任何涉及与外部企业合作的临床研究,需经由医院设备科和招标办统一审核流程……
这份规定,看似冠冕堂皇,旨在“规范管理”,实则条条框框都像精准的手术刀,直指林默团队在龙泉的工作。前置审批的漫长时间足以拖死任何急需临床验证的新技术;知识产权的强硬归属,意图将林默的成果完全掌控在医院(或者说王副院长)手中;而对外合作的复杂审核,更是直接掐断了与瑞泰这类“非合作企业”进一步深入协作的可能。
“釜底抽薪。”苏晚晴拿着文件,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们这是要直接把成果抢过去,或者,干脆就把它拖死、困死在这里。”
胡一山看到文件副本,脸色也变了:“这……这规定要是执行下来,林主任你们在龙泉的工作岂不是……”
林默看完文件,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熟悉他的人能感觉到,那平静表象下酝酿的风暴。他没有立刻评论这份文件,而是转向陆青屿:“青屿,我们目前在龙泉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所有病例,其完整的术前评估、手术录像、术后监测数据及初步的疗效分析,整理得怎么样了?”
陆青屿立刻回答:“已完成病例的全部数据均已录入数据库,并按照国际临床研究标准进行了初步锁定和分析。正在进行的数据也实时更新。可以生成一份详尽的阶段性研究报告。”
“好。”林默点头,又看向张浩和赵德明,“你们独立完成的那两例中等难度手术,患者恢复情况如何?”
张浩挺直腰板,信心十足:“老师,两位患者恢复良好,术后一周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均已顺利出院。所有操作步骤均严格遵循我们制定的规范,手术录像和数据分析完备。”
林默的目光最后落在苏晚晴身上:“晚晴,以杂交中心和林默个人的名义,起草两份报告。”
“第一份,是《关于‘林氏肺单元功能性重塑术’在龙泉市应用的阶段性总结与重大进展报告》。附上我们所有的病例数据、疗效分析、技术规范V2.0版、以及张浩他们独立完成手术的成功案例。这份报告,直接递交韩老、省卫健委赵立民处长,并抄送医院学术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全体成员,以及……《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辑部。”
他这是要用最硬的核,去碰最硬的墙。用无可辩驳的临床数据和已经初步验证可复制的技术成果,绕过王副院长的行政掣肘,直接向更高层和学术界展示这项技术的巨大价值与成熟度。
“第二份,”林默继续道,语气冷了几分,“是《关于杂交中心在龙泉进行技术帮扶期间遭遇不合理行政限制的情况说明》。明确指出,新下发的《补充规定》严重阻碍了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和临床价值的新技术的验证与推广,与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政策精神相悖。这份,只递交韩老和赵立民处长。”
他不与王副院长在院内规定的泥潭里缠斗,而是直接将问题提升到政策和战略层面。这是阳谋,凭借的是手中紧握的、足以改变行业格局的技术王牌。
苏晚晴眼神一亮,立刻领会了林默的意图:“我明白了!我马上起草,数据部分由青屿协助,确保每一句话都有扎实的数据支撑。”
“另外,”林默补充道,目光扫过窗外龙泉灰蒙蒙的天空,“联系陈薇,以瑞泰公司的名义,向龙泉市第一医院捐赠一套最新的胸腔镜系统和一批相关手术耗材,指定用于‘终末期肺病杂交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捐赠协议明确,技术支持由我们团队负责。”
这一手,既巩固了在龙泉的根据地,解决了硬件依赖的后顾之忧,也是对康拓和王副院长试图用“器械绑架”来攻击他们的最有力回击——看,我们不仅可以带来技术,还能带来资源,而你们,除了设置障碍,还做了什么?
命令迅速被执行下去。团队如同精密的齿轮再次高速运转起来,只是这一次,目标不仅仅是救治病人和完善技术,更包含了一场关乎前途和理念的保卫战。
几天后,当那两份措辞严谨、数据详实、附件厚重的报告,以及瑞泰公司高调捐赠设备的消息,分别抵达不同层级和部门的案头时,所引起的震动,远比王副院长那份《补充规定》要大得多。
滨海的医院内部,暗流骤然变得汹涌。而龙泉的工作站里,林默刚刚完成了第九例肺重塑手术,患者是一位年仅四十八岁、家中唯一劳动力的尘肺病人。看着监护仪上稳步上升的血氧饱和度,林默知道,他选择的这条路,每一步都踩在实处。任何来自背后的冷箭,都无法改变他向前行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