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提出的“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联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方案,在心胸外科乃至整个滨海附一院的高层引起了轩然大波。
支持者认为这是创新,是针对特殊高危病例的唯一生机,体现了医院顶尖的技术实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反对者则视其为疯狂冒险,将患者的生命和医院的声誉置于不可控的风险之下,尤其是主推者还是一个有“前科”的住院医师。
院长陈国栋力排众议,在听取了秦雪详细的汇报和林默那份令人震惊的详尽手术方案后,最终拍板:做!
但前提是,必须进行最充分的多学科讨论(mdt),制定万无一失的应急预案,并获得患者家属的完全理解和同意。
接下来的两天,心外科笼罩在一种高强度、高压力的备战氛围中。
mdt会议开了又开,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敲、争论、完善。麻醉方案、器械准备、人员配置、甚至可能出现的每一种意外情况及应对措施,都进行了近乎苛刻的预演。
林默作为方案的首倡者和秦雪指定的跟进者,全程参与了所有讨论。他话不多,但每次开口,必然直指关键,提出的建议往往精准而高效,让一众主任专家们从最初的怀疑,逐渐变为惊讶,最后甚至开始习惯性地询问他的意见。
这种转变,悄然而迅猛。
高伟和其他心外医生看着林默在众多大佬面前侃侃而谈、镇定自若的样子,心情复杂难言。这个住院医师,根本不能用常理度之。
与此同时,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也至关重要。
刘老的儿女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起初听到要改变手术方案,进行一个听起来就风险极高的新术式时,反应激烈,难以接受。
但当秦雪和林默(秦雪特意带上了他)一起,用三维动画模拟和极其专业的解释,将传统手术的巨大风险和新方案的原理、优势、以及医院为此做的万全准备一一说明后,家属陷入了沉默。
最终,是林默的一句话打动了他们。
“没有任何手术是零风险。但新方案,是我们在现有条件下,能为刘老找到的生还概率最高的选择。我们无法承诺百分百成功,但我们会付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
他的眼神平静而坦诚,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回避风险,那种基于绝对专业自信而生的真诚,反而更具有说服力。
刘老的女儿,一位气质干练的中年女性,看着林默年轻却沉稳的脸庞,又看了看旁边权威的秦雪主任,最终重重点头:“秦主任,林医生,我们相信您,相信医院。拜托了!”
手术日。
杂交手术室(兼具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功能)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
无影灯将室内照得亮如白昼。血管外科团队、心外科团队、麻醉团队、护理团队……超过十名医护人员严阵以待。各种尖端仪器设备闪烁着幽光,发出低沉的嗡鸣。
刘老安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全身麻醉,生命体征在精密药物的控制下维持着脆弱的平衡。
秦雪和血管外科张主任站在主刀位,神情肃穆。林默作为一助,站在秦雪身旁。高伟等医生在观摩台或负责其他辅助工作。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几块巨大的显示屏上,上面实时显示着血管内超声、dSA造影等影像。
“开始。”秦雪的声音通过口罩传出,冷静而清晰。
首先由血管外科张主任主导,进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
导丝顺着股动脉小心翼翼上行,如同在布满裂痕的脆弱管道中航行,每一步都惊心动魄。屏幕上,主动脉夹层的真腔假腔影像错综复杂,看得人头皮发麻。
张主任全神贯注,额角渗出汗珠,护士不时替他擦拭。
林默的目光紧盯着屏幕,【苍生医典】处于全负荷运转状态,实时比对、分析着影像数据,预判着导丝和导管的前进路径和可能遇到的阻力。
“轻微阻力,疑似内膜片遮挡。”林默忽然低声提示。
张主任动作微调,导丝果然灵巧地绕开了那处肉眼难以察觉的薄弱区域。
张主任惊讶地瞥了林默一眼,这小子眼力也太毒了!
覆膜支架被精准输送到预定位置。
“定位准确。”
“释放准备。”
“释放!”
支架如同一把精巧的伞,在病变的主动脉内瞬间张开,完美地覆盖了那个致命的破口!
造影确认,破口被完全隔绝,血流恢复通畅,无内漏,左锁骨下动脉血供完好!
“漂亮!”观摩台上有人忍不住低呼。
第一步,成功了!手术室内的紧张气氛缓解了少许。
但所有人都知道,更关键的第二步即将到来。
短暂的设备调整和人员位置更换后。
秦雪站到了主刀位,林默依旧作为一助。
tAVI手术开始。
股动脉穿刺,建立通道。导丝引导下,装载着压缩人工瓣膜的输送系统,沿着刚刚放置了支架的主动脉,缓缓向心脏方向前进。
这一步,对操作的稳定性和精准度要求达到了极致。任何的磕碰、抖动,都可能惊扰那刚刚被安抚的夹层,或者损伤血管壁。
秦雪的手稳如磐石,眼神锐利如鹰。
林默在一旁配合得天衣无缝,递器械,调整设备参数,目光同样死死锁住屏幕和患者生命体征数据。
麻醉科李主任紧紧盯着监护仪,手下微调着药物泵入的速度,将血压和心率控制在一个极其狭窄的安全窗口内。
输送系统终于抵达主动脉根部,定位球囊扩张,人工瓣膜被精准释放!
“释放成功!”
“位置完美!”
“形态良好!”
“无瓣周漏!”
一连串好消息传来!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刚要松一口气的瞬间——
“不好!血压骤降!60\/30!”麻醉护士突然惊叫!
监护仪上,患者的血压曲线几乎是垂直下跌!
“室颤!发生室颤了!”另一个护士的声音带着哭腔!
屏幕上的心电波形变成了混乱的蠕动!
最可怕的情况发生了!在心脏最脆弱的时候,发生了恶性心律失常!
“充电!200J!准备除颤!”秦雪的反应快如闪电,但声音依旧保持镇定。
“不行!患者体内刚放了金属支架和瓣膜!电击风险太大!”高伟急声喊道,声音都变了调。
常规电除颤的电流可能会对金属植入物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移位或功能异常!
手术室内瞬间乱成一团!死亡的阴影再次笼罩!
“肾上腺素1mg静推!”
“无效!”
“胺碘酮300mg静推!”
“还是无效!血压快测不出了!”
时间一秒秒流逝,每一秒都是生与死的距离。
秦雪的脸色也白了,各种药物和手段似乎都难以逆转这突如其来的崩溃。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可能是冠脉开口受瓣膜支架挤压或血栓栓塞!”林默的声音如同冰泉,骤然响起,压过了所有的慌乱,“准备冠脉介入导管!我来尝试抽吸!”
他根本不是在请示,而是在陈述一个决定!
话音未落,他已经直接从器械台上拿起一根冠脉抽吸导管,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之前,已经接驳好系统,直接经刚刚建立的tAVI输送鞘管,将导管逆向送入了主动脉根部!
“林默!你!”高伟骇然失色,这太乱来了!
秦雪瞳孔骤缩,但看着林默那无比坚定和精准的动作,她猛地一咬牙:“配合他!快!”
她选择相信这个一次又一次创造奇迹的年轻人!
导管在林默手中,如同拥有了生命,在x光透视下,灵巧地探入疑似被影响的冠脉开口。
【苍生医典】超负荷运转,提供着毫米级的导航!
“抽吸!”
负压启动。
短短两三秒后。
“有东西!抽出来了!”林默沉声道,迅速撤出导管。
导管头端,可见些许细小的血栓和组织碎屑。
几乎就在抽吸完成的同一瞬间!
监护仪上,那令人绝望的室颤波形,猛地跳了一下,瞬间转为了虽然微弱但规则无比的窦性心律!
血压曲线如同枯木逢春,艰难地、但却坚定地开始回升!
70\/40… 80\/50… 90\/60……
“回来了……心跳回来了!”麻醉护士喜极而泣。
整个手术室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浑身被冷汗湿透。他们看着缓缓放下导管、表情依旧平静得可怕的林默,仿佛在看一个神只,或者说……一个怪物。
刚才那电光火石间的判断和操作,精准、大胆、高效到令人窒息!
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将患者从鬼门关又一次硬生生拉了回来!
秦雪看着林默,胸口剧烈起伏了几下,最终,所有情绪化为一声长长的、带着颤抖的呼气。
她什么也没说,只是伸出手,重重地拍了拍林默的肩膀。
一切尽在不言中。
后续的收尾工作顺利完成。
当刘老被平稳地送出手术室,送往IcU进行后续监护时,杂交手术室内爆发出一阵压抑已久的、劫后余生般的欢呼声。
成功了!
这台前所未有的高危联合手术,成功了!
虽然过程惊险万分,但结果完美!
每一个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脸上都洋溢着疲惫却兴奋的光芒。他们共同完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而所有人都知道,这台手术最大的功臣,除了稳坐中军的秦雪主任,就是那个一次次力挽狂澜的住院医师——林默。
消息像无声的惊雷,瞬间传遍了整个医院。
心胸外科。
急诊科。
行政楼。
所有关注着这件事的人,都被这惊人的成功深深震撼。
副院长赵启明在办公室里沉默了足足十分钟,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
院长陈国栋则开怀大笑,连说了三个“好”字。
苏晚晴听到消息时,正在批阅文件,笔尖顿在纸上,洇开了一小团墨迹,她却浑然不觉,只是喃喃道:“果然……”
而在心胸外科。
当林默脱下手术衣,走出手术室时,门外所有遇到的医生和护士,都自发地停下了脚步。
他们看着他的眼神,不再有怀疑、轻视或好奇,只剩下纯粹的、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尊重。
高伟走上前,神色复杂,最终化作一个真诚的笑容,伸出手:“林医生,辛苦了。佩服!”
林默看着他,顿了顿,伸手与他轻轻一握。
“团队的努力。”他轻声说道,然后点了点头,径直走向医生值班室。
他需要休息一下。【苍生医典】的高强度运用,也消耗了他巨大的精神力。
但他的背影,在众人眼中,已然变得无比高大。
一颗心外科的超级新星,在这场无声的惊雷中,正式冉冉升起。
没有人再会因为他住院医师的身份而轻视他。
林默这个名字,从今天起,在心胸外科,拥有了全新的分量。
【苍生医典】微光流转:
【成功参与并主导完成世界级难度联合手术,挽救极高危患者,获得巨额医道功德。】
【解锁新知识分区:【心脑联合手术理论与实践】及【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学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未来理论)】。】
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心外,只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