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在苏黎世克洛滕机场平稳降落。异国的空气带着几分清冷与陌生。林默、张浩、陈薇以及随行的器械工程师一行四人,刚走出抵达通道,便看到了接机的人群中一块醒目的中文牌子:“欢迎林默医生团队”。
举牌者是一位身着考究西装、气质沉稳的欧洲中年男士,他身旁还站着穆勒教授的助理。见到林默等人,他立刻迎了上来,用流利但略带口音的中文说道:“林默医生,您好!我是瑞士Schmid医疗器械公司全球市场总监,弗雷德里克·阿德勒。这位是穆勒教授的助理,安娜小姐。我代表Schmid公司,热烈欢迎您和您的团队来到苏黎世!”
阿德勒的热情出乎张浩和陈薇的意料。林默则只是微微点头,与他握手:“阿德勒先生,你好,麻烦你了。”
“这是我们的荣幸!”阿德勒语气真诚,“林医生选择并使用我们的器械完成那么多杰出的手术,总部非常关注。得知您此行,我特意在此等候,希望能有机会与您深入交流。不知各位安顿好后,今晚是否赏光共进晚餐?当然,安娜小姐和穆勒教授团队的主要成员也会在场,算是为各位接风。”
林默看了一眼安娜,见她微笑点头,便简洁回应:“可以。”
在前往酒店的车上,阿德勒与林默同车。他没有过多寒暄,而是直接探讨起林默在使用Schmid器械进行杂交手术时的一些技术细节和改进建议,显示出极高的专业素养。林默虽然话不多,但也给出了几个关键的技术反馈,让阿德勒眼前一亮,更加笃定眼前这位年轻医生价值非凡。
抵达酒店稍作安顿后,团队便直接前往苏黎世大学医院心脏中心。
现代化的建筑,锃亮的地板,安静而高效的氛围,无处不彰显着这座世界顶级医疗中心的实力与底蕴。在会议室门口,院方为他们配备的一位华裔翻译已等候在此。
会议室内,坐了近十位医生,主位上的汉斯·穆勒教授起身欢迎。简单的介绍后,会议进入正题。穆勒教授的团队详细介绍了十二岁女孩索菲亚堪称“灾难性”的复杂病情。
当穆勒教授将目光投向林默,示意他可以开始阐述方案时,林默对身旁的翻译微微摆手,示意不用。在翻译和几位欧洲专家略显诧异的目光中,林默站起身,走到了屏幕前。
他首先用清晰而沉稳的英语说道:“感谢穆勒教授和诸位的介绍。出于技术交流精准性的考虑,请允许我直接进行阐述。”
随即,他拿起激光笔,开始分析病情。他的英语带着些许口音,但用词精准,尤其是在描述解剖结构和手术步骤时,专业术语毫无滞涩。
更让人惊讶的是,当他引用到一些德国学者发表的、关于类似冠状动脉畸形的文献时,为了确保概念传递的绝对准确,他自然地切换成了德语,引用了文献中的原始表述,然后迅速切换回英语进行解释。
这一举动,让在场的包括穆勒教授在内的所有专家都微微动容。语言,尤其是专业语言的能力,往往是融入国际学术圈的第一道门槛。林默展现出的语言自信和对细节的苛求,瞬间改变了部分人心中可能存在的、因地域和年龄而产生的轻视。
施耐德医生原本带着一丝审视和轻蔑的表情,也收敛了不少。
林默无视了这些细微的变化,激光笔的红点精准地落在屏幕影像的关键位置,继续用英德交替的方式,清晰阐述了他那套“分阶段、序贯处理”的创新方案,并展示了基于精密模拟得出的血流动力学预测数据。
“听起来很巧妙,林医生。”施耐德医生再次开口质疑,但语气已然郑重了许多,“但模拟和现实总有差距。你如何确保……”
林默直接用德语回答了他的问题,引用了本地熟悉的临床案例和数据作为佐证,回答得滴水不漏。施耐德张了张嘴,最终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
穆勒教授一直沉默地听着,看着屏幕上严谨的数据,又看了看自信从容、沟通无障碍的林默,眼中闪过一丝激赏。
“非常出色的方案,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林医生。”穆勒教授终于开口,这次,他的语气中多了一份真正的尊重,“那么,我们期待明天,你能将这份精彩的理论,转化为挽救生命的现实。”
当晚的接风宴,气氛融洽了许多。
阿德勒总监作为东道主,举止得体,既表达了Schmid公司对与林默深度合作的期望,也充分尊重林默的学者身份,没有过多涉及商业话题,更多是探讨技术前沿。陈薇在一旁,凭借着对产品的熟悉和近期恶补的专业知识,也能适时插话,与阿德勒及Schmid的技术人员交流,展现了她的成长。
穆勒教授团队的成员,包括施耐德医生,也主动与林默交流,之前的隔阂感明显减弱。
宴席散去,回到酒店。
张浩依旧有些兴奋:“默哥,你还会德语?太牛了!今天镇住他们了!”
陈薇也由衷佩服:“林医生,今天多亏了你,交流顺畅了很多。”
林默表情依旧平淡:“工具而已,关键在于手术本身。都早点休息,明天是关键。”
他站在酒店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苏黎世静谧的夜景。语言的障碍已扫清,初步的认可已获得,但真正的考验,在明天的手术台上。那里,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取巧,唯有绝对的技术,才是唯一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