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师傅有劳了,进展神速啊!”我对工匠们投以钦佩的眼神。
“秦公子,你若还有奇巧设计,可否还交于我们做?”一位老工匠师傅问道。
我看了看张知州,他微笑的颔首。
“老师傅,若有需要,那是自然。”我对老工匠说道:“你们的技艺超群啊!”
“秦公子过誉了!”老工匠连连摆手,眼中却难掩激动,“主要还是公子您的设计非凡,巧夺天工啊!”
“是啊,”另一位中年工匠忍不住插话,“公子画的图纸,每一条线、每一个尺寸都恰到好处。我们照着做,不仅省力,还特别顺手!”
我心中一暖,连忙谦逊道:“各位师傅技艺精湛,这才是最重要的。我的图纸不过是纸上谈兵,没有你们的一双巧手,也成不了真东西。”
“大人,这工期进展如此神速,超出我的预料。我还需要会看天象的人,要熟悉黑松崖的气候,比如,风向,风力等等。”我对张知州说道。
“周捕头,你安排人去寻来。”张知州对周捕头说道。
“是,大人。”周捕头回禀。
“好,那我们就各自去安排。”张只说完朝设厅方向走去,周捕头去安排事务。
我往后院走去,天色也不早了!
我刚到房间,小七冲出去,拉着我的手,满脸笑容:“哥哥,听说你设计的热气球明天就可以做好了!”
“是的。”我一把把小七拉到身边。
“你这几日如何?习惯了吗?”我询问小七。
“哥哥,我已经不怕了!这里的人对我都很友善,张姐姐和小莲姐姐对我特别好。”小七的眼睛亮亮的,我看她的脸色也红润了许多,也张开了一些。
“哥哥,你怎么会做那么多东西呀?”小七好奇的问我。
“小七为何会知惊鸟有异?提前知道有山匪要来?”我反问小七。
“哥哥,我早年间,被一个奇怪的乞丐抓住,他说要收我做徒弟,带着我到处跑,教了我许多这样的本领。可是有一次,遇到歹人,他把我藏起来,他自己引开歹人,后来我再也没有见到他了。”小七认真的说道。
“原来如此,你还是有些奇缘在身啊!”我心中感叹。
我为什么会这些东西,我也想知道啊!
死而重生了好几次,脑子里经常冒出来稀奇古怪的东西。
我现在到底是谁?
我还是小豆芽吗?是七皇子吗?
我的男子还是女子?
一想到这些,我就头大,不想不想。
肚子饿了!
“秦公子,用晚膳了!”张小姐声音传来,小莲拿着食盒跟在她身后。
“有劳张小姐和小莲姑娘了!”我说完就开始吃起来,确实是饿了!
夜里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这热气球做出来,也不知道实际情况如何?
心里生出一丝担忧,想着想着,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七哥,你让我一顿好找!”九皇子对着我抱怨。
“我信里不是说清楚了吗!你把银子安排过来就行,你怎么也跑来了?”我对九皇子说道。
“你就这样偷偷跑出来,我能不来!父皇和皇后娘娘都着急的寝食难安。”九皇子嗔怪道。
“我留书了!不是偷偷跑的,我是光明正大的出来的。”我强词夺理。
“七哥……”九皇子娇嗔的喊道。
“你要做什么?”我发觉他状态不对劲。
“七哥,我真的很想你。”九皇子说着一把搂住我,他那沁人心脾的气息充斥着我的大脑。
我的身体瞬间不受控制,任其摆布!
我猛得一惊,不行!
我瞬间坐了起来,原来又是一场梦。
我掀开被子,还好,这次没有湿!
我是不是已经开始可以控制这男子的身体了!
我深深舒了一口气,外面已经天亮了!
我起身,准备去设厅,不知周捕头有没有找到了解黑松岭气候的人。
刚刚吃完早膳,小莲就告知我张知州请我去设厅。
设厅内,张知州,周捕头,还有一位老者。
周捕头兴奋的说道:“大人,秦公子,人我给你们带来了!”
只见一位精瘦的老者走了进来,须发皆白,眼神却很有神。
周捕头热情介绍:“这位是宋老丈,住在黑松林外,人称‘风伯’。黑松林的风向、风力,何时起雾、何时雾散,他都了如指掌!”
我对宋老丈拱手:“宋老丈,久仰大名!”
张知州点头示意:“宋老丈,请坐。听闻您对黑松林的天气了如指掌,不知可有把握?”
宋老丈坐下,声音沙哑却有力:“回大人,黑松林的脾气,我摸了几十年。它的风什么时候来,从哪来,有多大劲儿;雾什么时候起,能浓到啥程度,我闭着眼都能说个八九不离十。”
我追问道:“那明日清晨,适合进山吗?”
宋老丈:“明日卯时(清晨5-7点)东南风起,风力不大。辰时(7-9点)后雾气会慢慢散去,但巳时(9-11点)前阳光不足,林中仍湿滑。若要行动,辰时末、巳时初是最好的时机。”
张知州满意的点头:“好!有宋老丈相助,我们的计划就更有把握了。”
周捕头兴奋的一拍大腿:“这下好了!有了宋老丈,咱们就等于有了个活的‘风向标’和‘雾钟’!”
这时来了一位官差,拱手行礼,禀告:“大人,热气球已经完成了!”
张知州闻言,立刻起身:“走,我们去看看!
设厅外,我们一行人直奔热气球场地。
金色的气囊在晨风中微微鼓起,像一只蓄势待发的巨兽。
工匠已在等候,我准备现场教学。
我指着吊篮里的炉具和排气绳,开始讲解:
“这是升与降的关键。想上去,就加大火力;想下来,就减小火力。需要快降,就拉这个排气绳放气。记住,上升时火力要循序渐进,别猛开,不然气球会突然上冲。”
我边说边亲自演示调节火力,让他们感受火焰大小与气囊张力的变化。
宋老丈在一旁观察着风向,点头道:“风向正好,可以一试。”
接着,我又指着地面说:“着陆要提前减火,慢慢下降。选空旷平坦处,让吊篮底部先着地。地面的人要准备好,一落地就上前抓住吊篮,稳住它。”
讲解完毕,我和周捕头、一名老工匠进入吊篮。
随着火势渐旺,热气球轻轻一颤,缓缓离开了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