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一集?按40集有效出场算……”
只能说濮伦实在太了解俞良了。虽然这次他通过和郑小龙的深入沟通,获取了更多关于《红高粱》项目的信息,但正如前文所说,他最清楚俞良最关心的终究还是片酬。
当听到“42集”时,俞良心里迅速按40集做了估算——1600万。他忍不住暗自嘀咕:这片酬确实不低了,比他拍电影的报酬高出一大截。
他现在确实值这个价。尽管道理如此,他还是感到有些吃惊。毕竟去年他的最高片酬也才二三十万,今年就直接跳到40万,而且这还只是郑小龙那边的初次报价,他们甚至还没开始往上谈。
要是能谈到50万,按40集算那可就是2000万!
好家伙,这绝对算得上一线演员的片酬水平,甚至在一线里都算高的。
单说接电视剧来说。
不过俞良并没有立即和濮伦讨论具体怎么谈、后续如何抬价,而是先询问起剧组更详细的内情。主要他之前确实没和郑小龙聊得太深入,对项目很多细节还不了解。
随后,濮伦向他进一步介绍了《红高粱》剧组的情况,不得不说,整个过程确实一波三折。
这部电视剧并不是郑小龙一个人投资的——这也正常,这么大项目怎么可能独自投资?实际上,这次是郑小龙与山东卫视合作。山东卫视主动找到郑小龙,希望联合出品,并给予了郑小龙极大的创作自主权。
郑小龙经过一番考虑,也有意复制《甄嬛传》的成功,便接下了这个项目。山东卫视这次手笔很大,不仅自己投入,还拉来了湖南卫视共同投资。三家联合之下,《红高粱》的总投资高达1.5亿。
山东卫视为郑小龙提供了很多支持,比如请来了着名编剧赵冬苓。赵冬苓虽然公众知名度不高,但在业内绝对是顶尖的编剧之一。能请动她非常不容易。确定合作后,她亲自前往高密采风,完成了剧本初稿,之后又和郑小龙一起反复打磨。
不过整个创作周期相当紧张,主要原因在于《红高粱》的故事与高粱成熟季节紧密相关,每年只有特定拍摄窗口,因此剧本撰写的时间被大幅压缩,进度显得特别赶。
其实,濮伦所不知道的是,郑小龙力荐俞良出演也经历了一番波折。山东卫视原本认为,如此重大的项目,主要角色当然应该请国内最知名的演员来试镜,尤其是男女主角,必须是一线中的一线。
在男主角“余占鳌”的人选上,山东卫视提了几个名字,其中并没有俞良。但郑小龙却坚持要用他。
山东卫视方面有人提出异议,倒不是觉得俞良不红,更多是担心他的形象是否符合角色。郑小龙则据理力争,认为俞良的形象可以通过化妆调整,演技、身材和知名度都足够,完全能够胜任。
说实话,俞良的外形虽偏俊秀,但并非与角色格格不入。别忘了他在《火蓝刀锋》里留过板寸头,晒黑之后配上结实的身材,显得相当硬朗。
但问题在于,这部剧投资巨大,山东卫视作为主要出资方,尽管放权给郑小龙,心里仍不免忐忑。
更何况还要过莫言那一关——他们虽然花1000万买下了《红高粱》的电视剧改编权,但就像张艺谋拍《山楂树之恋》时要尊重原作者意见一样,电视剧选角同样需考虑莫言的看法。
原着中的余占鳌是个血气方方的汉子,山东卫视方面担心莫言不会认可俞良。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莫言和张艺谋的交情。
两人相识近三十年,私交甚笃。
而俞良和张艺谋的关系更不用说,圈内盛传,张艺谋非常喜欢俞良,已经认了俞良当干儿子。
至于是谁传出来的...咳咳咳,不重要,反正张艺谋是俞良的最大靠山。
郑小龙恰恰抓住这一点进行回应,向山东卫视表明,如果俞良来演,莫言那边根本不是问题。
山东卫视的负责人这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
圈内谁不知道张艺谋和莫言关系好?
要是俞良真铁了心想演,哪怕郑小龙不邀请,俞良走走张艺谋的门路,让莫言帮忙说句话,这个角色恐怕照样是他的。
这就是人脉的力量,这就是“义父”的能量!
随后,郑小龙又向山东卫视细数了俞良的种种优势。山东卫视方面斟酌之后,也觉得可行,终于认可了俞良的出演。这才有了前几天郑小龙亲自打电话邀请俞良的事。
说回正题。俞良详细了解完项目背景后,并没插话或多打听——毕竟如果他真接下这部剧,制作层面的事也与他无关,他只是演员。
然后,就是心动,彻底地心动。之前他已有一些意向,但仍顾虑自身形象是否符合,最终决定“看片酬再说”。而现在,听到濮伦报出“40万一集,按40集算就是1600万”,俞良再也按捺不住了。
说实在的,这个片酬已经非常高,还有往上谈的空间,说不定能突破2000万。他不心动才有鬼!
咳咳……当然,也不能辜负郑导对他的赏识不是~
反正至此,俞良对“余占鳌”这个角色产生了强烈兴趣。他越想越觉得:这个角色,非他莫属!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于是俞良开口道:“行,不过制作的事和咱没关系,咱们主要和郑导谈片酬。”
电话那头的濮伦一听,暗笑:果然,俞良最关心的还是片酬。他接着说道:“对,而且我听郑导的口气,肯定还有商量余地。我保证至少能谈到50万一集,那就是2000万啊良子!”
其实濮伦自己也特别高兴。虽然他现在不从俞良的电视剧片酬中抽成,但公司有他5%的股份,年底可以参与分红。
两人在电话里又合计了一番,最终定下50万作为最低目标,能谈得更高当然更好。
他们也简单聊了聊张艺谋新片的情况,不过那边濮伦了解不多,毕竟还没正式开始和乐视谈判。但他承诺会尽快帮俞良敲定《红高粱》的合同,之后就能全力投入“义父”那边和乐视的协商中。
挂了电话,俞良心情大好。原因很简单:他再次感慨,这世道真的开始变了。距离他“208梦想”(日薪208万)的实现,越来越近了!
同时他也再次确信:要说将来赚钱,别看电影动不动票房几十亿,但真要论稳定性和收益,还是电视剧更靠谱。
俞良觉得自己之前的战略完全正确。他手里囤了不少言情Ip小说,之所以先拍《唐探》而不是这些,一是因为《唐探》项目更紧迫,二是因为他觉得现在拍电视剧还“太亏”。
之前多次提到,再过两年才是娱乐圈资本爆发的高峰期,各大互联网公司会纷纷下场。到时候只要剧集质量过硬,视频平台愿意花大价钱购买,电视台也仍有一定购买力,意味着可以同时赚两份钱。虽然现在也可以,但那时的片酬、制作费和版权费可比现在高得多。
所以俞良早就想好了:等到2014年,再从他手中的Ip里选一部开拍,先试水一波。等资本热潮真正到来,就是他全力出击、大捞特捞的时候。他甚至已经计划好了。
那两年他要全年无休,无论是自己拍,还是接别家的戏,总之就一部接一部地拍。
赚钱嘛,就得抓住黄金时期。
过着村就没这店了。
节操?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