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化冰消,润物无声。
当第一缕带着泥土芬芳的春风拂过北疆大地,潜龙镇内外已是一片繁忙景象。
去岁冬日的战略定策,如同埋入沃土的种子,随着气温回升,开始悄然萌发。
布政使司衙门内,一场简单却郑重的仪式刚刚结束。
郭孝换下了那身洗得发白的青袍,穿着一身苏文为他准备的、合体的深色儒衫,虽依旧白发萧然,但脊梁挺直,目光湛然,昔日“鬼谋”风采重现。在苏文的见证下,郭孝对着李晨,郑重行下拜主之礼。
“孝,飘零半生,所见者众,然能合吾心志者寥寥。今遇主公,观潜龙气象,听治国之言,方知天下尚有明光。孝,愿竭此残年,效犬马之劳,助主公廓清寰宇,再造太平!此心天地可鉴,若有异志,人神共戮!”
李晨快步上前,亲手扶起郭孝,语气诚挚而有力:“能得先生相助,如旱苗得甘霖,暗夜见明灯!自此,先生与子瞻,便是我李晨之左膀右臂,潜龙镇之栋梁基石!愿我与先生、子瞻,同心协力,共襄盛举!”
苏文在一旁捻须含笑,眼中满是欣慰。他与郭孝,一稳一奇,一正一辅,自此将成为潜龙镇最核心的智囊,辅佐李晨在这乱世洪流中劈波斩浪。
随着郭孝的正式加入,潜龙镇的机器运转得更加高效。
通往三郡的水泥主干道在化冻后加快了铺设进度,如同一条条灰色的巨龙,蜿蜒在初绿的原野上。
道路上,满载种子、农具的牛车、驮马络绎不绝,将春的希望送往四面八方。
河曲、安丰、林西三郡,在柳如烟、赵顺以及新任命的河曲郡守(由原潜龙镇一名干吏提拔)的治理下,也初步摆脱了去岁的混乱与萧条。
水利沟渠得到疏浚,荒地被大量开垦,来自潜龙镇的高产粮种被分发下去。
田野间,随处可见辛勤耕作的农夫,吆喝声、犁铧破土声交织成一曲充满生机的春耕乐章。
一位安丰郡的老农,扶着崭新的曲辕犁,踩着脚下平整的、由潜龙镇指导修建的田间小路,对身旁的儿子感慨:“活了六十多年,头一回觉得这地种得有盼头!路好走了,水渠也通了,种子还是李布政使给的好种!今年,说啥也得让咱家仓房满起来!”
潜龙镇外城,新规划的居民区和商业区更是日新月异,人流如织,商贾云集,“潜龙醉”和“杏花翠”的名声随着商队传得更远,连江南、蜀地的客商都开始慕名而来。
整个潜龙布政司,如同一个被春风唤醒的巨人,舒展筋骨,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而在齐家院内,春风也带来了新的喜悦。
连续多日,孙采薇带着愉悦的笑容,接连向李晨报喜。
“夫君,小玉妹妹有喜了!脉象平稳,已近两月。”
“恭喜夫君,杏儿妹妹也诊出了喜脉!”
“还有翠儿妹妹,亦是如此!”
接连的好消息,让李晨都有些应接不暇,心中被巨大的幸福感填满。
林小玉、王杏儿、李翠儿三位夫人更是喜极而泣,抚着尚未显怀的小腹,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与终于得偿所愿的激动。
她们多年的期盼,终于在这春暖花开之时,得到了回应。
大玉儿抱着咿呀学语的李破虏,笑着打点内院事务,安排人手悉心照料几位孕中的妹妹。
院内时常传来她们聚在一起,交流孕期心得、讨论孩儿将来时的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如今,院内未曾有孕的,便只剩下如月、素云、以及远在州府的周秀娥(其怀孕消息尚未传回)。如月和素云在替姐妹们高兴的同时,眼中也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一丝羡慕,只盼着夫君下次雨露,能早日惠及己身。
李晨穿梭于前庭的军政要务与后院的温情脉脉之间,只觉得肩上责任重大,却又动力无穷。
他要为这些信赖他、追随他的人,打下更坚实的基业,创造一个真正安宁富足的家园。
这一日,李晨与苏文、郭孝站在新建成的、可俯瞰大半外城的内城城楼上,望着下方如棋盘般规整的田亩、笔直的道路、熙攘的街市以及更远处冒起阵阵白烟的工坊区。
郭孝捋着胡须,眼中闪烁着洞察世情的光芒:“春耕有序,民心渐附,工坊不息,商路畅通。主公,潜龙之基已初步夯实。接下来,便是依计而行,远交宇文,暗图西凉了。只是,漠北草原,那只‘紫狐’……亦需多加关注,若能驾驭得当,将来或可成为插入草原腹地的一枚妙棋。”
李晨颔首,目光越过广阔的田野,投向北方那隐约可见的连绵山影:“先生所言极是。内修政理,外拓疆土,潜龙之腾飞,便始于今春!传令下去,犒赏三军与各级吏员,春耕期间,所有参与劳作者,伙食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