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府任命的文书在青山镇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当李晨以新任“青山镇巡检”的身份,第一次在镇衙召集众人时,气氛颇为微妙。
刘能带着手下几个歪瓜裂枣的兵卒早早赶到,见到李晨进来,立刻站起身,脸上堆起真诚的笑容,抱拳行礼:“属下刘能,见过巡检大人!”
这声“大人”叫得干脆利落,没有丝毫勉强。
刘能心里明镜似的,自己这几号人根本守不住青山镇,如今来了个有实力、有手段的李晨顶在前面,还不用自己掏钱粮养兵,简直是天大的好事。至于权力?在这朝不保夕的边境,实打实的活下去比虚名重要得多。
李晨虚扶一下:“刘校尉不必多礼,往后镇防之事,还需你我同心协力。”
“那是自然!大人但有吩咐,属下万死不辞!”刘能拍着胸脯保证,随即很自觉地站到了李晨下首位置,姿态摆得很正。
跟随李晨前来的是大玉儿和柳城。
大玉儿依旧是一身雍容打扮,眉宇间却比往日多了几分郑重。
柳城则拄着拐杖,眼神扫过这简陋的镇衙大堂,心中已在盘算如何利用这新身份为商行谋取更多便利。
李晨坐在主位,手指轻轻敲击着那份任命文书,开门见山:“王刺史给了这个名分,也甩了个烫手山芋。突厥人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尽快将青山镇经营起来,使之成为真正的屏障,而非任人宰割的肥肉。”
目光转向大玉儿:“玉儿,你出身国公府,见识非凡,对于治理此地,有何见解?”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大玉儿身上。
只见她不慌不忙,微微颔首,声音清越从容:“夫君既问,妾身便抛砖引玉。得此巡检之名,我们便占了‘大义’,许多事情便可名正言顺去做。妾身以为,当务之急有四。”
她伸出纤纤玉指,一条条道来:
“其一,立规矩,明法度。即刻以巡检司名义张贴安民告示,申明治安条例,严禁趁乱劫掠、欺行霸市。组建巡街小队,由护商队轮流兼任,遇有违反,严惩不贷!乱世用重典,先让镇民安心,市集恢复秩序,人心才能凝聚。”
“其二,清户籍,编保甲。派人清查镇内现有住户、流民,登记造册。仿效前朝保甲法,十户一甲,十甲一保,设甲长、保长,互相监督,连带负责。如此,既能掌握人口动向,便于管理,也能在胡匪来犯时,快速组织青壮协防。”
“其三,固城防,储物资。镇墙低矮破败处,需立即征调民夫修缮加固,设置拒马、鹿砦。同时,以官仓名义,号召镇民捐输或平价售卖部分余粮,由巡检司统一储存、管理,以备战时或灾荒之需。此事可由柳掌柜协助,以商行名义操作,更为顺畅。”
“其四,也是眼下最能凝聚人心的一步,”大玉儿看向李晨,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减免税赋,或至少明确税则。夫君可宣布,因局势艰难,巡检司初立,本月乃至下月,免除所有市集交易杂税,只按较低比例收取必要的治安维持费。并与刘校尉商议,暂停或减少官兵对商户、农户的额外摊派。让利于民,民方能归心,愿与我等共守此镇。”
一番话条理清晰,切中要害,既有短期维稳手段,也有长期治理框架,更包含了收拢人心的策略。不仅李晨听得连连点头,就连柳城也暗自赞叹,这位主母娘娘果然不是寻常闺阁女子,见识手段堪比朝中能吏。
刘能更是听得目瞪口呆,他只知道打打杀杀或者混日子,何曾想过治理一个镇子还有这么多门道?
李晨握住大玉儿的手,毫不掩饰眼中的赞赏:“玉儿真乃我的贤内助!此四策,正是当下最急需之举!”他当即拍板,“便依玉儿之言!柳城,安民告示和税赋减免之事,由你负责草拟细则,即刻张榜公布!刘能,你配合柳城,约束手下,不得再行摊派,以往种种,既往不咎,但从今日起,若再犯,严惩不贷!巡街与城防修缮,铁弓负责!户籍清理和保甲编练,暂时……便由赵四带人先行着手!”
一道道命令发出,众人凛然遵命。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任务,这台因为李晨获得新身份而开始整合的机器,迅速运转起来。
当减免税赋、整肃治安的告示贴在镇口,当护商队员开始精神抖擞地巡街,当镇墙开始有民夫在指挥下修补时,青山镇的百姓们从最初的惶恐、观望,渐渐变得安定,甚至生出了一丝希望。
或许,这个新来的李巡检,真的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日子。
站在修缮中的镇墙上,看着下方逐渐恢复生气的街道,李晨对大玉儿笑道:“得妻如此,夫复何求。这青山镇,就按玉儿的方略,先梳理起来。待内部稳固,便是我们向外拓展之时。”
大玉儿依偎在他身边,柔声道:“妾身不过动动嘴皮子,真正劳心劳力,执掌方向的,还是夫君。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北边的威胁,终究要来。”
李晨目光投向北方天际,眼神锐利:“来吧。正好用他们,来磨砺我的刀锋!也让这北地看看,我这巡检,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