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的故事,在赵云和蔡琰于洛阳站稳脚跟、建立起庞大的“云琰纸坊”基业后,暂告一段落。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因个人的成就而停歇。短暂的平静之后,往往是更大的风暴。
汉灵帝刘宏在经历了何进被杀、宦官覆灭那场惊天动地的洛阳之乱后,本就虚弱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没过多久,便在一场大病中驾崩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下,年幼的皇子刘辩被推上皇位,由何太后(何进的妹妹)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的旧部袁绍、曹操等人辅政,改元“光熹”。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本该是万象更新的气象。但此时的东汉王朝,早已是千疮百孔,积重难返。外有黄巾余孽肆虐州郡,内有各方势力争权夺利,洛阳城表面恢复平静,实则暗流汹涌,危机四伏。
不过,这些军国大事,暂时还影响不到西市“云琰纸坊”的红火生意。甚至,新朝的建立,还给纸坊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商机”。
新皇登基,要颁布诏书,昭告天下;新太后听政,要批阅奏章,处理政务;新上台的袁绍、曹操等官员,要重新建立档案,发布文告……这一切,都离不开大量的纸张!而且,是新朝用的纸,不能再用旧朝库存的,要换新的!
一时间,宫廷、各大将军府、尚书台等衙门的纸张需求量暴增!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云琰纸坊”作为洛阳纸业的龙头,自然是首当其冲,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宫里的采办太监、各府的管事,几乎踏破了纸坊的门槛。
“赵员外!蔡大家!恭喜恭喜啊!”少府监新上任的采办管事(张让倒台后换的人)满脸堆笑地拱手,“新朝伊始,万象更新!这宫廷用纸,以后还得仰仗贵坊啊!这是新拟的采购单子,数量翻了一倍!价格嘛,好商量!好商量!”
赵云接过单子一看,好家伙!光是宫廷用纸,每月就要上千刀!这还不算各将军府、衙门的零散采购!
“管事放心!”赵云拍着胸脯保证,“要多少,有多少!保证都是最好的‘云琰精笺’!”
送走宫里的太监,袁绍府上的管家又来了:“赵员外,我家主公初掌朝政,文书往来频繁,特命小人来订一批急用公文纸,要厚实耐用的!”
紧接着,曹操府上、杨彪府上……甚至一些原本关系不大的官员,也纷纷派人前来订购。
纸坊的后院,工匠们日夜赶工,炉火彻夜不熄,新造出的纸张还带着温热,就被等候的各家仆从抢购一空。库房里的存货以惊人的速度减少,银钱则像流水一样涌进来。
“我的老天爷!”晚上盘账的时候,赵云看着账本上飙升的数字,眼睛都直了,“这新皇帝上台,简直就是给咱们送钱啊!照这个势头,用不了一年,咱们就能把整条纸坊巷买下来了!”
蔡琰却没有赵云那么乐观。她仔细核对着订单和库存,眉头微蹙:“赵师兄,莫要只看眼前利益。新朝初立,局势未稳,这纸张需求暴增,虽是机遇,却也隐藏风险。”
“风险?啥风险?”赵云不解,“咱们纸好,他们抢着要,还能有啥风险?”
“其一,需求激增,必然导致原料价格上涨,工坊成本增加。若我们盲目扩大生产,一旦需求回落,恐造成积压亏损。”蔡琰分析道,“其二,树大招风。我们生意如此红火,必招同行嫉妒,恐有小人作祟。其三,也是最重要的……”
她放下账本,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低声道:“新帝年幼,太后临朝,外戚(何进余党)与士族(袁绍、杨彪等)共同辅政,看似平衡,实则暗斗已生。我们与各方皆有生意往来,身处其中,需格外小心,切莫卷入权力旋涡。”
赵云听了,兴奋劲儿消退了不少,挠头道:“师姐你说得对!是得小心点!那……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蔡琰沉吟片刻,道:“为今之计,当以‘稳’字为先。订单照接,但需与客户言明,因原料人力所限,无法无限量供应,需按序排队,以免延误大事。价格可随行就市,略有上浮,但不可过分抬价,以免落人口实。同时,需加紧储备原料,培训新工匠,但扩张需循序渐进。”
“好!就按师姐说的办!”赵云点头应道。
然而,市场的反应,往往比预想的更激烈。由于“云琰纸坊”无法完全满足暴增的需求,其他纸坊的纸张也变得紧俏起来,整个洛阳的纸价开始飞速上涨!原本一刀中等麻纸只需几十文,现在竟然涨到了上百文!高端纸张更是有价无市!
这种疯狂的涨价,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一些清流官员上书,指责纸商趁新帝登基囤积居奇,扰乱市场。一些资金不足的小书院、寒门学子,更是叫苦不迭,连写字的纸都买不起了。
这股怨气,不知不觉中,便集中到了风头最劲、规模最大的“云琰纸坊”头上。
“都是‘云琰纸坊’带的坏头!他们一涨价,全城的纸都贵了!”
“听说他们日进斗金,富得流油!却苦了我们这些读书人!”
“奸商!发国难财!”
一些不好的流言,开始在士林和市井中流传。
赵云听到这些议论,气得直跳脚:“放屁!咱们什么时候囤积居奇了?是纸不够用!价格涨了,咱们成本也涨了啊!怎么都怪到我们头上了?”
蔡琰却显得很平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此乃人性使然。我们占据最大份额,自然成为众矢之的。此事,需妥善应对,否则恐损及声誉。”
她意识到,单纯的商业成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和舆论场中,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展现出更多的社会担当和智慧。
一场因新帝登基引发的纸张风暴,将“云琰纸坊”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而这一次,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商业竞争,还有更复杂的道德审视和舆论压力。
卷二的新篇章,就在这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背景下,拉开了序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