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荀攸府上回来,赵云和蔡琰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心里踏实了不少。荀先生的分析一针见血,指出的“藏拙”和“固本”两条路,让他们豁然开朗,找到了应对当前困境的方向。
“师姐,荀先生说得对!咱们以前就是太实在了,赚点钱恨不得让全天下都知道!”赵云一边帮着整理账本,一边感慨,“以后得学着哭穷!对,就是哭穷!你看城里那些真正的大户,哪个不是藏着掖着的?”
蔡琰被他逗笑了:“赵师兄,不是哭穷,是低调行事,财不露白。荀先生让我们‘藏拙’,并非要我们装穷,而是要将精力从单纯的赚钱扩张,转移到巩固根基、提升名望上来。”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赵云连连点头,“那咱们具体该怎么做?”
两人商量了一夜,制定了一个详细的“韬光养晦、固本培元”计划。
首先,在生意上,他们决定“降降温”。不再主动承接超大额的订单,对外宣称“原料不足、产能有限”,适当控制出货量,制造一种“供不应求”的假象,实际上是把一部分利润让出去,减少同行的眼红。同时,将一部分资金拿出来,用于“博取清名”——比如,定期向洛阳的几个大书院捐赠一批优质纸张,资助一些贫寒学子;再比如,出资修缮纸坊巷附近年久失修的道路和桥梁。这些善举花钱不多,但效果很好,很快就在士林和百姓中赢得了好口碑。
其次,在个人发展上,两人分头行动。
蔡琰正式以“兰台令史”的身份,每隔几天就去尚书台的兰台(皇家图书馆)“点卯”办公。她本来学识渊博,对典籍整理、校勘等工作得心应手,很快就赢得了兰台内那些老学究们的认可和赞赏。她还利用职务之便,主动参与了一些典籍的修复和抄录工作,并不时与来此查阅资料的文人学士交流学问,渐渐在洛阳的文士圈子里积累起了“才女学者”的名声,不再是单纯的“商贾之女”。这“以文养望”的路子,走得相当顺畅。
赵云则按照荀攸的建议,开始有意识地结交一些中低层的武职官员和江湖豪杰。他性格豪爽,武功又好,又不摆架子,很快就和洛阳县衙的几个捕头、巡城司的几个队正,甚至一些镖局的镖头称兄道弟起来。经常请他们喝个小酒,切磋下武艺,从他们那里能听到不少市井消息和官场动态,人脉广了,耳目也灵通了。虽然花销不小,但确实起到了“结善缘、通消息”的作用。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显着。“云琰纸坊”表面上不像以前那样“日进斗金”般火爆,但根基却更加稳固了。来自官面的骚扰和同行的排挤明显减少,社会声誉反而更高了。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他们以为可以稍微喘口气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或者说“坑”)找上门来了。
这天,那位曾经来索贿的尚书台考功司周主事又来了。这次,他脸上堆满了热情洋溢的笑容,一进门就拱手道贺:
“恭喜蔡令史!贺喜蔡令史!天大的好事啊!”
蔡琰和赵云面面相觑,不知这周扒皮又唱哪一出。
“周主事,何喜之有?”蔡琰谨慎地问道。
周主事凑近一步,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蔡令史,您可知晓?大将军(何进)府上,近日欲增设一名‘记室参军’,秩比六百石,专司文书往来。此职清贵,又近权枢,不知多少人盯着呢!”
大将军何进!当朝皇后的哥哥,手握兵权,是能与十常侍分庭抗礼的外戚领袖!他府上的“记室参军”,虽然品级不高,却是心腹近臣,前途无量!
蔡琰心中一动,但面上不动声色:“周主事的意思是?”
周主事搓着手,嘿嘿一笑:“下官不才,与大将军府的长史有旧。听闻蔡令史才名远播,书法文章俱佳,正是此职的不二人选!若蔡令史有意,下官愿代为引荐……只是,这大将军府的门槛,您也知道的,需要些……嗯……打点。”
他这话再明白不过了——有个好职位,我可以帮你运作,但得花钱!
赵云一听就火了,这分明是又来敲诈!他刚想开口,被蔡琰用眼神制止了。
蔡琰沉吟片刻,问道:“不知需要多少‘打点’?”
周主事伸出两根手指,轻轻晃了晃:“这个数,两百万钱。包您马到成功!”
两百万!又是两百万!加上之前捐官的三百万,这前前后后为了个虚名,就要砸进去五百万钱了!这简直是抢钱!
赵云气得脸都绿了,差点想一拳揍过去。
蔡琰却显得异常冷静。她仔细权衡着利弊。这个职位,诱惑极大。一旦进入大将军府,就等于有了一个强大的靠山,张让之流必然投鼠忌器,“凤鸣”的威胁也可能暂时缓解。而且,确实能接触到更高层面的信息。但风险也同样巨大!外戚与宦官的斗争是你死我活,一旦卷入,再想脱身就难了。而且,这周主事的话有几分可信?会不会是骗局?
思索良久,蔡琰做出了一个让赵云大吃一惊的决定。
她微微一笑,对周主事说:“多谢周主事美意。只是,琰才疏学浅,性情疏懒,恐难胜任大将军府要职。且纸坊事务繁杂,实在分身乏术。此事,琰心领了,但不敢奢望。”
她竟然拒绝了!
周主事也愣住了,他没想到蔡琰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他干笑两声:“蔡令史……不再考虑考虑?机不可失啊!”
“不必了。”蔡琰态度坚决,“烦请周主事回绝长史美意,琰感激不尽。”说着,她又让赵云取来一份厚礼(比上次多了一倍),递给周主事,“一点心意,酬谢主事奔波之苦,还望主事在考功司多多关照。”
周主事见蔡琰心意已决,又有厚礼相赠,虽然有些失望,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拿着礼物讪讪地走了。
周主事一走,赵云就跳了起来:“师姐!你干嘛拒绝啊?那可是大将军府!要是能进去,咱们还怕他张让个鸟!”
蔡琰摇摇头,神色凝重:“赵师兄,荀先生再三告诫,要我们远离派系争斗。大将军与十常侍势同水火,此时卷入,凶险万分。这周主事为人贪婪,其言未必可信。即便成功,我们便打上了‘何党’的烙印,再无宁日。两百万钱,买个烫手山芋,不值。”
她顿了顿,又道:“况且,我们刚定下‘藏拙固本’之策,岂能因小利而忘大局?还是脚踏实地,走我们自己的路稳妥。”
赵云听了,仔细一想,也觉得有理,但心里还是为那“错失的机会”感到惋惜,嘟囔道:“就是这钱……花得忒冤了!买个虚官,屁用没有,还招来一堆要钱的!”
蔡琰叹了口气:“乱世之中,虚名有时也是护身符。这钱,就算是我们为立足洛阳,不得不交的‘学费’吧。只希望,这‘护身符’,真能护我们周全。”
然而,他们都清楚,在这暗流汹涌的洛阳城,仅靠花钱买来的虚职和小心翼翼的经营,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风暴来临之时,这些薄薄的防御,又能支撑多久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