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府的宴会设在后花园的“览翠轩”中。虽说是“小宴”,但能被蔡邕邀请的,无不是洛阳文坛翘楚、清流名士。当蔡邕带着蔡琰步入轩中时,原本喧闹的场面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位久闻其名、却鲜少见其面的蔡家才女身上。
今日的蔡琰,褪去了在纸坊时的朴素,换上了一身淡青色的曲裾深衣,发髻轻挽,只簪一枚素玉簪,略施粉黛,却越发显得气质清雅,风姿绰约。她从容地跟在父亲身后,面对众多审视的目光,不卑不亢,微微颔首致意。
“伯喈公,这位便是令嫒吧?果然气质不凡!”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抚须赞道,他是大名鼎鼎的经学家郑玄。
“早闻蔡姑娘才名,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另一位中年文士也笑着附和。
蔡邕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向众人介绍道:“正是小女琰儿。性子顽劣,不谙世事,让诸位见笑了。”虽是谦辞,语气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蔡琰上前一步,向众人行了一个标准的万福礼:“蔡琰见过诸位世伯、先生。”
落座之后,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近日名声大噪的“云琰纸”上。蔡邕便让蔡琰将带来的纸张分与众人品评。
这些文坛泰斗、鉴赏大家,眼光何其毒辣?他们仔细验看纸张,又亲自蘸墨试写,无不露出惊讶和赞赏的神色。
“妙哉!此纸细腻滑润,吃墨极佳,墨色乌亮且不晕染,确是纸中上品!”郑玄率先赞叹。
“更难得的是,此纸韧性十足,反复折叠不易断裂,利于保存典籍啊!”另一位专注于古籍修复的大儒也连连点头。
“伯喈公,令嫒竟有如此巧思妙技,造出这般佳纸,实乃文坛幸事!”
赞誉之声,不绝于耳。蔡琰适时地简要介绍了造纸的些许心得(自然是泛泛而谈,核心技术绝不透露),言辞得体,逻辑清晰,更是让众人对她刮目相看。原本还有些人因为她是女子且从事商事而心存轻视,此刻也彻底折服。
宴会的气氛,因蔡琰和“云琰纸”的出现,变得格外热烈。然而,在众多欣赏和好奇的目光中,有一道目光,却显得格外不同。
那目光来自坐在角落的一位年轻公子。他约莫二十出头年纪,面容俊雅,气质温润,穿着一身月白色的儒衫,正是河东大族卫家的公子,素有才名的卫仲道。他是随叔父前来赴宴的。
卫仲道自幼聪慧,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是洛阳年轻一代士子中的佼佼者。他性格清高,向来眼高于顶,对寻常女子不屑一顾。但今日见到蔡琰,却只觉得眼前一亮,心中怦然。
他见惯了洛阳贵女们的娇揉造作,或是庸脂俗粉,却从未见过像蔡琰这般,既有倾城之貌,又有绝世之才,气质如兰,谈吐不凡的女子。她不像那些只知吟风弄月、无病呻吟的才女,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技艺和见识,甚至能在男人主导的领域里闯出一片天地。这种独特的气质,深深吸引了卫仲道。
尤其是在蔡琰讲解造纸之术时,那专注而自信的神情,那清澈而睿智的眼神,更是让卫仲道看得如痴如醉。他只觉得,这女子仿佛是为他心中那个“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理想量身打造的一般。
宴会进行到一半,众人开始饮酒赋诗,挥毫泼墨。卫仲道鼓起勇气,端着一杯酒,走到蔡琰面前,彬彬有礼地说道:“蔡姑娘,在下河东卫仲道。久闻姑娘才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姑娘所造之纸,堪称神品,仲道佩服之至。敬姑娘一杯。”
蔡琰早就注意到了这个一直默默注视着自己的年轻公子,见他气度儒雅,言语诚恳,便也起身,端起茶杯(她以茶代酒)回礼:“卫公子过奖了。公子才名,琰亦早有耳闻。区区薄技,不足挂齿。”
两人寒暄了几句,卫仲道趁机与蔡琰探讨起诗文和书法。蔡琰对答如流,见解精辟,更让卫仲道心生倾慕。他试着提出几个刁钻的学术问题,蔡琰竟也能引经据典,从容应对,显示出极其深厚的学识功底。
“蔡姑娘学识之渊博,实在令仲道汗颜。”卫仲道由衷赞叹,眼中欣赏之意更浓,“听闻姑娘那首咏纸诗,风骨凛然,不知仲道可否有幸,请姑娘墨宝一见?”
蔡琰便让侍女取来那日诗会所作的诗笺。卫仲道仔细观看,反复吟诵,越看越是喜欢,只觉得字字珠玑,与自己平生意趣甚为相合。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留取清白在人间……”卫仲道低声吟哦,抬头看向蔡琰,目光灼灼,“姑娘志向高洁,仲道心向往之。不知……日后可否常向姑娘请教诗文?”
他的意图,已经颇为明显了。席间不少人看出了苗头,纷纷投来意味深长的目光。蔡邕也瞥了这边一眼,眉头微蹙,但并未说什么。
蔡琰何等聪慧,自然明白卫仲道的心意。但她心中早已被那个在常山朝夕相处、一路生死与共的身影占据,对卫仲道的示好,只是礼貌而疏离地回应:“卫公子言重了。请教不敢当,若论诗文,公子当与家父及诸位大家切磋才是。琰于商事,恐贻笑大方。”
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开,既拒绝了卫仲道的亲近,又不失礼数。
卫仲道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并未气馁,反而觉得蔡琰不慕虚荣、端庄自持,更添魅力。他心中暗下决心,定要赢得这位才貌双全的奇女子的芳心。
宴会结束后,蔡琰告辞回府。卫仲道站在门口,目送蔡府的马车远去,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仲道,看什么呢?”他的叔父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可是对那蔡家女公子有意?”
卫仲道脸一红,却没有否认,喃喃道:“此女……非同寻常。”
叔父哈哈一笑:“蔡伯喈之女,才貌双全,倒也配得上我们卫家。只是……听闻她与那造纸的赵云,关系匪浅,你若有心,恐怕还得费些周折。”
卫仲道闻言,眼神微凝,望向西市的方向,心中第一次对那个素未谋面的“赵子龙”,生出了一丝莫名的……敌意。
蔡琰的首次正式亮相,大获成功。“云琰纸”彻底打开了高端市场,而她本人,也成为了洛阳上层社会津津乐道的焦点。只是,这突如其来的关注和卫仲道明显的好感,又会给她和赵云,带来怎样的变数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