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瑞金与田国富的密谈,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没有录音,没有记录,只有两人在密闭空间内压低声音的交流。当田国富最终面色凝重地从书记办公室走出时,汉东省反腐风暴的风向,已然在最高决策层发生了微妙的、却又是决定性的偏转。
目标,被锁定为常务副省长李为民,以及围绕在他周围的所谓“林城系”与“项目帮”。
沙瑞金的策略,如同蔡老所指示,并非直接硬碰硬。他授意田国富,以“深入核查巡视组移交线索,扩大反腐战果,净化汉东政治生态”为公开旗帜,将调查的重点,悄然覆盖至李为民曾经主政的林城市、其分管的省发改委、交通厅、国土资源厅等关键部门,以及所有经他手推动或审批的重大项目。
“重点查程序,查合规性,查利益关联。”沙瑞金对田国富交代得十分明确,“李为民同志级别高,影响大,没有确凿证据,绝不能轻举妄动。但是,他身边的人,那些具体办事的干部,还有那些从他这里获得政策便利的商人,难道个个都干净吗?就从他们身上打开缺口!”
田国富心领神会。作为沙瑞金一手提拔起来的纪委书记,他深知此举的风险,但也明白这是向沙书记证明忠诚和能力的关键时刻。他回到省纪委,立刻召集绝对可靠的核心骨干,进行了秘密部署。一批与李为民过往工作交集密切、但目前并非处于权力核心的处级、厅级干部,以及瑞龙集团等与李为民关系匪浅的企业,被纳入了“重点关注名单”,相关的初核与外围调查,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悄然启动。
与此同时,沙瑞金也开始在人事布局上投石问路。他试图在即将到来的部分厅局级干部调整中,安插更听命于自己的人选,尤其是李为民分管的经济口部门。然而,他的提议在书记办公会和常委会上,遇到了不小的阻力。省长刘长生态度暧昧,往往以“需要综合考虑”、“再酝酿一下”为由拖延;而组织部长提供的备选干部名单,也总能让李为民那边的人占据不小比例。沙瑞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李为民在汉东干部体系中那无形却强大的影响力,这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此人不挪位,汉东的人事权就难以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李为民并非对暗流毫无察觉。官场到了他这个层级,对于权力的微妙变化有着野兽般的直觉。他察觉到省纪委一些部门的调研和资料调取,方向开始变得有些耐人寻味;也感觉到沙瑞金在近期几次会议上的发言,虽然依旧肯定经济工作,但语气中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和审视。
他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神色平静。高育良的倒台让他警醒,沙瑞金的步步紧逼也在意料之中。他并不慌乱,自身的干净和过往政策的严谨是他的底气,而“区域协同创新与发展试验区”的宏大叙事,则是他最好的护身符和反击武器。他指示麾下干部,更加严格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所有工作留痕备查,同时加快“试验区”前期工作的推进速度,争取尽快拿出阶段性成果,用实实在在的政绩对冲可能到来的政治风险。
他再次约谈了赵瑞龙,语气前所未有的严厉:“瑞龙,把你集团所有的账目、项目,里里外外再给我梳理一遍,确保没有任何违规操作!尤其是早期在林城的一些项目,补偿款、土地手续,有任何模糊地带的地方,立刻想办法补救,该补手续补手续,该完善资料完善资料!这个节骨眼上,你那里要是出了纰漏,谁也保不住你!”
赵瑞龙见李为民神色凝重,不敢怠慢,连连保证:“为民哥您放心,我一定处理得干干净净!绝不给您添乱!”
然而,风暴的种子一旦播下,便自有其生长的逻辑。田国富手下的人,在核查一批巡视组转来的老旧信访件时,目光落在了一封反映多年前林城工业园区土地出让价格可能存在问题的匿名信上。虽然信件内容模糊,证据不足,当时并未深入调查,但结合现在“重点关注”的指令,这条几乎被遗忘的线索,被重新翻了出来,并与瑞龙集团当年在园区拿地的情况联系了起来。
几乎同时,在吕州,侯亮平虽然被调离反贪局,但他昔日的一些老部下,在钟小艾若有若无的暗示和某些来自更高层级(通过田国富系统)的“非正式关注”下,开始重新审视祁同伟在吕州新城建设初期,几家建筑公司中标过程中是否存在程序瑕疵的问题。一些原本被认为已经平息下去的旧事,被赋予了新的调查“价值”。
而在京城,某次小范围的聚会上,关于汉东“沙李不和”、李为民“坐大”、“可能阻碍沙瑞金同志开展工作”的议论,开始在某些特定的圈子里悄然流传。这些议论来源模糊,却精准地传递着对李为民不利的信号。
沙瑞金接到田国富关于林城土地旧信和吕州招标程序疑点的初步汇报时,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依法依规,继续了解情况。”
他知道,火苗已经点燃。虽然微弱,但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风力,星星之火,亦可燎原。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稳住大局,控制节奏,等待那个足以打破平衡的“契机”出现。
汉东的政局,在表面的平静下,已然暗流汹涌,而且这股暗流,第一次如此明确地,定向涌向了常务副省长李为民。一场针对实力派干将的围猎,在权力的阴影下,悄然张开了网。李为民能否再次凭借其能力和根基化险为夷,成为了悬在所有知情者心头的巨大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