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城市发改委的日常工作,依旧在宏观与微观、条文与数据间平稳流转。李为民将那份关乎国运的惊天秘密深藏心底,如同从未发生过一般,全身心投入到挂职干部的平凡角色中。他深知,爷爷和最高层的决定是对他最好的保护,也是最大的期许。他现在需要的,不是浮躁的等待,而是扎扎实实的积累。
发展规划处的老处长姓周,是个戴着厚厚眼镜、头发花白的老计委,为人严谨甚至有些刻板。最初,他对李为民这个从贫困乡镇来的年轻副镇长并未抱太大期望,只当是例行公事的挂职锻炼,安排给他的也多是一些基础性工作。
李为民不急不躁。他将从金山镇带来的那种务实作风和问题意识,悄然融入到了新的工作中。整理资料,他不满足于简单的归档,会梳理出数据背后的趋势和关联;撰写初步分析报告,他会在规范格式之外,尝试加入一些来自基层的鲜活案例和针对性思考,虽然言辞谨慎,但角度往往让人眼前一亮。
一次,处里讨论一份关于“优化市县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征求意见稿,众人发言多是围绕政策条文和宏观数据泛泛而谈。轮到李为民时,他结合在金山镇推动产业转型的实际经验,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周处长,各位同志,我认为在引导县域产业发展时,除了考虑资源禀赋和现有基础,还应特别注重‘产业生态’的培育。”他声音平和,条理清晰,“比如我们金山镇,最初只聚焦中药材种植,但后来发现,配套的烘干设备、初加工、乃至物流销售环节同样关键,甚至能反向促进种植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是否可以在政策引导上,鼓励这种‘链式’发展,而不仅仅是单个项目的扶持?”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贫困地区往往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将资源转化为资本和市场认可的能力。是否可以探索由市里牵头,搭建一个技术、信息、金融服务的共享平台,降低基层创新创业的门槛和风险?”
这番话,既有实践支撑,又有理论思考,一下子将讨论从空中拉回了地面。周处长推了推眼镜,多看了李为民几眼,缓缓点头:“李镇长来自基层,提出的问题很实际,这个‘产业生态’和‘共享平台’的思路,值得研究。”
此后,周处长开始有意无意地给李为民安排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比如参与某个专项规划的初步起草,或者带队去县区进行小范围的调研。李为民每次都完成得扎实出色,他的报告数据详实、分析到位,提出的建议既有前瞻性又具备可操作性,渐渐在处里树立了“能干实事”的形象。
他并不张扬,功劳往往归于集体和周处长的指导,自己则甘居幕后。这种沉稳谦逊的态度,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也让周处长对他越发赏识。偶尔,周处长会感慨一句:“为民啊,你在基层锻炼过,就是不一样,看问题比一直待在机关的人更接地气,也更敢想。”
李为民深知,在市发改委这样的宏观管理部门,视野和格局至关重要。他利用一切机会学习,研读各类政策文件、经济分析报告,关注国内外经济动态。他不再仅仅着眼于金山镇一隅,开始思考林城市乃至更大区域的发展问题。关于苏联剧变的先知,让他对国际形势与国家战略的联动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不能明言,但这种思考潜移默化地提升着他的战略眼光。
期间,他与金山镇保持着密切联系。祁同伟几乎每周都会打电话来,兴奋地汇报工作进展:合作社规模又扩大了,农机制造厂接到了邻省的大订单,镇上规划修建连接县道的水泥路……偶尔,也会遇到难题,在电话里向李为民请教。李为民总是耐心倾听,从更高层面帮他分析,提出建议,但绝不越俎代庖,充分尊重祁同伟在前线的决策权。
“同伟,你现在是经发办的主官,要敢于拍板,也要敢于承担责任。我相信你的判断。”李为民的信任,给了祁同伟莫大的鼓舞和力量。
挂职生活平淡而充实。李为民像一块贪婪的海绵,吸收着一切能够提升自己的养分。他没有因为那份“隐藏的功劳”而好高骛远,反而更加沉静,将这次挂职视为一次宝贵的“充电”过程。
然而,命运的涟漪总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扩散。一日,周处长接到市府办公厅的通知,要求发改委选派一名熟悉基层经济工作、思维活跃的年轻干部,临时借调参加一个“特殊经济政策研究小组”,该小组由一位刚从中央部委空降而来的副市长直接领导。
这位副市长姓郑,年纪不大,据说是经济领域的专家,作风务实,锐意改革。他需要的人,不仅要懂政策,更要了解基层实际,能打破常规思维。
周处长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在推荐人选一栏写下了“李为民”三个字。他对前来征求意见的李为民说:“为民,这是个机会,也是个挑战。郑市长要求高,但跟着他能学到真东西。你基础扎实,又有基层经验,去最合适。放开手脚,好好干!”
李为民心中微动。他隐约感觉到,这或许不完全是巧合。那位空降的郑副市长,是否与京城那边有着某种关联?抑或,这只是自己因缘际会的一次普通工作调动?
他无从得知,也不必深究。他只需做好自己。
“谢谢处长信任,我一定尽力。”李为民平静地接受了新的任务。
他知道,无论背后是否有那双无形之手的推动,他都必须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在新的岗位上站稳脚跟。市发改委的历练,已经让他褪去了不少基层的泥土气息,增添了几分宏观视野和政策水平。而现在,一个更接近决策核心、更能施展才华的舞台,似乎正在向他招手。
潜龙在渊,已窥天门。接下来的“特殊经济政策研究小组”,将是他检验自身所学、展现经纶之才的下一片试剑石。他整理好手中的资料,目光沉静,步伐坚定地走向了新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