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帐篷的缝隙,驱散了夜的寒意。朱慈烺与周太后、张太后简单用了些稀粥和干粮,范景文、倪元璐、李邦华等几位核心大臣也都在帐内,商议着接下来的安排。
虽然暂时安全,但前途未卜的忧虑依旧笼罩着众人。
叶云帆掀帘而入,帐内众人立刻将目光投向他。
经过昨夜一系列高效得近乎神奇的安排,他在众人心中的地位已无可动摇。
“陛下,太后娘娘,诸位大人。”叶云帆拱手一礼。
“云帆兄不必多礼,”朱慈烺连忙抬手,“外面一切可还顺利?”
“回陛下,李若琏、高文彩、王国兴三位将军已领命而去,防卫和侦察正在部署。营地秩序井然。”叶云帆简要汇报后,话锋一转,“陛下,臣此来,是想与陛下及诸位大人商议一件关乎未来军力建设的大事。”
众人闻言,神色一肃。朱慈烺正了正身子:“云帆兄请讲。”
叶云帆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心念微动,看似从随身的行囊(实为玉佩空间)中,取出了两件物品,轻轻放在帐内空地中央的简易木桌上。
一件,是一柄造型流畅、线条优美、刀身狭长笔直的长刀。刀鞘古朴,刀柄缠着防滑的细绳,即使未出鞘,也能感受到一股冷冽的锋锐之气。这正是大唐制式的横刀。
另一件,则是一个造型奇特、通体黝黑、充满金属质感、带有木质枪托和弯曲弹匣的“铁棍”。
其结构复杂,透着一种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工业美感。这正是AK-47自动步枪。
两件跨越千年的武器并列放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朱慈烺、以及几位大臣的目光瞬间被吸引,充满了好奇和惊异。
叶云帆先指向那柄横刀,对朱慈烺道:“陛下,请先看此刀。此乃仿唐时军中之制式兵刃,名为‘横刀’。其刀身笔直刚健,兼顾劈砍与刺击,破甲能力尤佳,乃步战利器。”
朱慈烺对于叶云帆拿出的横刀并不惊讶,因为之前就和大唐太子李承乾见过面了。
叶云帆示意可以朱慈烺拿起观看。
朱慈烺小心地拿起横刀,入手沉甸甸的,拔刀出鞘半截,寒光乍现,刀身如秋水,刃口锋利。他虽不习武,也能感受到这是一把好刀。他赞叹道:“好刀!果然精良!”
叶云帆点点头,目光转向兵部尚书李邦华。李邦华曾受崇祯之命整顿京营,对军事装备颇有了解。“李尚书,您精通军务,依您之见,若我军将士普遍装备此等横刀,于战力提升如何?”
李邦华走上前,从朱慈烺手中接过横刀,仔细端详刀身、掂量重量、用手指轻弹刀背听声,又做了几个简单的劈刺动作,沉吟片刻后,才谨慎地开口:
“回叶先生,陛下。此刀确乃上等利器!用料扎实,锻造精良,刃口锋利,韧性十足,远胜我军中寻常腰刀。若用于近身搏杀,破甲摧锋,威力定然不俗。”
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务实的神色:“然而……兵者,国之大事,需通盘考量。其一,造价。打造如此一把精良横刀,所耗工时、铁料、碳火乃至良匠,成本极高。若要装备数万大军,国库恐难支撑。其二,战术。我大明军制,历经演变,如今战法,讲究火器为先,远程轰击;次以弓弩覆盖,挫敌锐气;待敌阵散乱,再以骑兵突阵,最后才是步兵持短兵(如腰刀、长矛)近战清剿。横刀虽利,但长度介于长短兵之间,于结阵而战,不如长枪大刀利于拒马;于散兵搏杀,其长度又略显不便,不如雁翎刀、绣春刀等短兵灵活迅捷,且后者造价低廉,易于量产装备。”
他放下横刀,总结道:“故而,横刀虽好,却似有些……不合时宜。我朝军中现有之腰刀、顺刀等,虽不及此刀精良,但胜在造价低廉、便于携带、适合现行战法。若大量换装此横刀,恐事倍功半。”
叶云帆认真听着,没有反驳。
李邦华的分析很实际,是从成本、战术体系等现实角度出发的。他转而问道:“那若我能提供大量、且成本相对低廉的此类横刀呢?是否值得换装,以增强步兵近战格斗能力?”
李邦华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叶云帆有此一问,他沉吟道:“若真能解决造价和量产问题……单论兵器本身,自然是好的。但是否换装,还需综合考量训练、战术调整等诸多因素。此事……或许更应咨询襄城伯、新乐侯等一线将领的意见更为稳妥。” 他将皮球踢给了专业带兵的勋贵。
一旁的范景文也插言道:“叶先生,李尚书所言在理。兵器乃杀伐之器,关乎将士性命和战局胜负,确需慎重。新乐侯刘文炳、襄城伯李国桢等久在行伍,于兵刃优劣、战场应用更有心得。不如召他们前来,一同参详?”
倪元璐也点头附和:“正是。还需考量我军未来是以守岛为主,还是需跨海征战?不同作战环境,对兵刃要求亦不同。”
叶云帆见文官们态度谨慎,倾向于听取武将的意见,便不再坚持。他本来提出横刀,也有试探和引出话题的意思。他点了点头:“诸位大人考虑周全,是叶某思虑不周了。那便稍后请刘侯、李将军他们一同商议。”
说完,他的目光转向了桌上那件更引人注目的物品——AK-47步枪。
他伸手将步枪拿起,动作熟练地检查了一下保险,确保安全,然后对众人说道:“至于此物……陛下,诸位大人,此乃臣接下来想重点推荐之物。此物名为‘自动火铳’,或可称‘连珠铳’。”
他此言一出,帐内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住了那支造型奇特的“铁棍”。
“连珠铳?”朱慈烺呼吸有些急促,“云帆兄,此言何意?难道此铳……可连续击发?”
作为太子,他接触过火器,知道鸟铳、三眼铳都需要装填一次发射一次,极其缓慢。
“正是。”叶云帆肯定地点头,他简单解释道,“此铳,无需像鸟铳那般每次发射都需从铳口装填火药弹丸。其弹匣内可预先装填三十发子弹,扣动扳机,便可连续喷射火舌,顷刻间将弹匣打空,也可单发点射,或三发连射。其射速极快,威力远超现有任何火器。”
他用手比划了一下弹匣和扳机的位置,虽然没有实际演示(避免惊骇和走火风险),但描述已经足够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