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城里打工已经三年了。这三年里,他很少回家,总是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小杨知道,父亲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自己,才这么辛苦的。但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父亲那双粗糙的手,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心中便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
年底,父亲终于决定辞工回家了。这个消息,是小杨从母亲那里听来的。母亲说,父亲在城里打工这几年,虽然赚了一些钱,但身体却越来越差了。他经常腰痛,腿也有些不灵活。医生建议他回家休养一段时间,再考虑是否继续外出打工。
小杨听了,心中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父亲终于可以回家了,可以和他一起过个团圆年了;难过的是,父亲的身体状况让他担忧,他不知道父亲回家后,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每天给他做好吃的,陪他聊天。
父亲辞工的过程并不顺利。他所在的工厂,因为年底订单多,人手紧张,老板并不愿意让他走。但父亲态度坚决,他说自己的身体已经撑不住了,再干下去,恐怕会出大问题。
老板见父亲态度坚决,也只好同意了。但临走前,老板还是给了父亲一些钱,说这是对他这几年辛苦工作的补偿。父亲接过钱,眼眶有些湿润。他知道,这些钱虽然不多,但却是老板对他的一份心意。
辞工那天,父亲收拾好了行李,和同事们一一告别。他们中,有些是和他一起工作了好几年的老同事,有些则是新来的年轻人。但无论年龄大小,大家都对父亲表示了深深的祝福。
“老杨,你回家后好好休养,身体好了再回来。”一个老同事握着父亲的手,说道。
“是啊,老杨,你这几年辛苦了,回家后好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另一个同事也说道。
父亲听了,心中一阵感动。他知道,这些同事虽然和他没有血缘关系,但在这几年里,他们已经像家人一样了。
父亲辞工后,并没有立刻回家。他在城里又待了几天,处理了一些琐事。这几天里,小杨每天都会给父亲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
“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小杨在电话里问道。
“快了,就这几天。”父亲回答道。
小杨听了,心中既期待又担忧。他期待父亲能早点回来,和他一起过个团圆年;又担忧父亲的身体状况,不知道他回家后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每天给他做好吃的,陪他聊天。
终于,父亲要回家了。那天早上,小杨早早地就起床了,和母亲一起在村口等着父亲。寒风呼啸,雪花飘落,但小杨却一点也不觉得冷。他望着远处,期待着父亲的身影能尽快出现在他的视线中。
终于,父亲的身影出现在了村口。他穿着一件旧棉袄,背着一个大包,步履有些蹒跚。但当他看到小杨和母亲时,脸上却露出了笑容。
“爸,你终于回来了!”小杨跑过去,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父亲也紧紧地抱着小杨,说道:“是啊,我回来了,以后再也不走了。”
小杨听了,心中一阵感动。他知道,父亲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可能还是有些不舍的。毕竟,他在城里打工这几年,已经习惯了那里的生活。
回到家后,父亲并没有立刻休息。他放下行李,就开始忙碌起来。他给小杨和母亲做了好吃的,还和他们一起聊起了自己在城里的生活。
“爸,你在城里打工这几年,都经历了些什么啊?”小杨好奇地问道。
父亲听了,便开始讲述起自己在城里的经历。他说,他在城里打工这几年,虽然辛苦,但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他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面对困难。这些经历,让他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小杨听了,心中既敬佩又感动。他知道,父亲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农民工,但他的经历却比他丰富得多。他决心要向父亲学习,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父亲回家后,小杨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天放学后都只顾着玩耍。他开始主动帮助母亲做家务,还经常和父亲一起下地干活。
“爸,我想去镇上打零工,赚点钱补贴家用。”小杨对父亲说道。
父亲听了,心中既欣慰又有些担忧。他欣慰的是,小杨已经长大了,懂得为家里分担了;担忧的是,小杨还是个孩子,出去打工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