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镝尖啸,烽火燃城。
幽州北门方向传来的喊杀声与战鼓声如同汹涌的潮水,瞬间淹没了整座城池。火光在夜空下蔓延,映照着惊慌失措奔逃的百姓面孔,也映照着狄仁杰坚毅沉静的脸庞。
孙满仓被内卫粗暴地押下,他癫狂的笑声仍在厅中回荡,却已带上了穷途末路的绝望。他最后的指望,那支理应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幽州的契丹奇兵,似乎并未能如预想般瞬间摧垮城防。
“诸位!”狄仁杰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外面的喧嚣,传入每一位惊魂未定的官员耳中,“孙逆伏法,然外敌当前!幽州乃北疆屏障,一旦有失,则河北震动,社稷危殆!此刻,非是惶恐之时,需上下同心,共御外侮!凡守土抗敌者,无论过往,皆为功臣!凡临阵脱逃、勾结外敌者,立斩不赦!”
他目光如电,扫过众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决心。一些原本与孙满仓有所牵连、心中忐忑的官员,见狄仁杰并未立即清算,反而给予戴罪立功之机,心下稍安,也燃起了一丝血性。
“愿听狄阁老调遣!”以几名素来忠直的将领为首,众官纷纷躬身领命。
狄仁杰当即下令:“王将军!你即刻率本部兵马,增援北门,务必守住!李司马,你负责稳定城内秩序,扑灭火灾,抓捕趁乱造谣、纵火之宵小!张参军,速去清点府库,将箭矢、滚木擂石、火油等守城器械,全力运往北门!其余人等,各司其职,安抚民心!”
一道道命令清晰明确,如同定海神针,让混乱的场面迅速变得有序起来。官员将领们领命而去,各自奔赴岗位。
“元芳!”狄仁杰看向身旁战意昂扬的李元芳。
“末将在!”
“你率内卫精锐,坐镇城中,既是预备队,亦要负责清除城内可能存在的契丹内应,尤其是那些试图打开其他城门接应外敌的叛徒!同时,保护好沈韬等伤者及重要证物!”
“是!大人,您……”李元芳更想护卫在狄仁杰身边。
狄仁杰整理了一下衣冠,目光投向喊杀声最烈的北门方向:“本阁要去城楼。”
“大人!城楼危险!”李元芳急道。
“主帅亲临,方能激励士气。”狄仁杰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反驳的力量,“况且,我需要亲眼看看,契丹人的虚实,看看那位‘王爷’的手笔!你放心,有众将士在,本阁无虞。”
说罢,狄仁杰在李元芳担忧的目光和一小队内卫的护卫下,大步向驿馆外走去,登上了早已备好的马车,直驱北门。
北门城楼,已然是一片修罗战场。
契丹骑兵来得极快,显然早已在附近潜伏多时。他们借着夜色掩护,试图发动突袭,幸得守城将领警惕,及时关闭城门,放下了千斤闸。此刻,城下火把如龙,数以千计的契丹骑兵下马,扛着简陋的云梯,如同蚁附般向上攀爬。箭矢如同飞蝗般从城下射来,压制着城头的守军。
守军将士倚靠着垛口,用弓弩还击,将滚木擂石奋力砸下,惨叫声、兵刃碰撞声、战鼓号角声混杂在一起,震耳欲聋。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和硝烟味。
狄仁杰登上城楼,一身紫袍在火光和血光中格外醒目。守城将士见朝廷阁老亲临险境,无不精神大振,呼喊声、拼杀声更加猛烈。
“狄阁老!您怎么上来了?这里太危险!”一名浑身浴血的校尉急忙过来劝阻。
“将士们在此浴血,本阁岂能安坐后方?”狄仁杰摆手制止他,快步走到垛口前,不顾身边嗖嗖飞过的流矢,凝神向下望去。
契丹人攻势凶猛,显然志在必得。他们的装备虽不如唐军精良,但悍勇异常,前赴后继。狄仁杰注意到,在攻城部队的后方,有一小队人马簇拥着一个身着华丽皮裘、头戴鹰羽冠的首领,正在指手画脚,应是此次攻城的统帅。
“我们的伤亡如何?”狄仁杰问身边的校尉。
“回阁老,弟兄们死伤不小,但还能支撑!契丹人想一口气拿下幽州,也没那么容易!”校尉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污,咬牙道。
狄仁杰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城头,看到守军虽然英勇,但箭矢消耗极快,滚木擂石也渐渐不足,持续下去,情况不容乐观。
“传令,节省箭矢,放近了再射!将城内搜集到的火油集中起来,听我号令!”狄仁杰沉声道。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当契丹人又一次嚎叫着涌到城下,架起云梯时,狄仁杰看准时机,猛地一挥手:“倒!”
早已准备好的守军将士,将一锅锅烧得滚烫的火油顺着城墙泼下!黏稠滚烫的火油劈头盖脸地浇在攀爬的契丹士兵身上,顿时引起一片凄厉的惨嚎。
“放火箭!”狄仁杰再次下令。
数十支点燃的箭矢呼啸着射向城下沾满火油的区域!
“轰——!”烈焰瞬间冲天而起!城墙下方化作一片火海,无数契丹士兵在火海中翻滚哀嚎,云梯也被点燃,发出噼啪的爆裂声。契丹人的攻势为之一滞,攻势受挫。
城头守军见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士气大振!
远处的契丹首领见状,愤怒地咆哮起来,挥舞着马刀,似乎在下达新的命令。
然而,就在这时,异变再生!
幽州城内,靠近西门的方向,突然也传来了激烈的喊杀声和兵器碰撞声!
一名传令兵连滚爬爬地冲上城楼,气喘吁吁地禀报:“阁老!不好了!西门……西门有内应作乱,试图打开城门!李将军正带人剿杀,但乱党人数不少,一时难以肃清!”
“果然还有后手!”狄仁杰心道。孙满仓和那幕后之人,谋划果然周密,北门强攻吸引主力,西门内应试图打开缺口。
“告诉李元芳,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西门!凡有靠近城门者,格杀勿论!”狄仁杰厉声道。他相信李元芳的能力。
北门城下的契丹人也似乎收到了信号,攻势变得更加疯狂,不顾伤亡,再次涌上。
守军的压力陡增。箭矢即将耗尽,滚木擂石所剩无几,火油也已用尽。将士们只能依靠血肉之躯,用长矛、横刀与攀上城头的契丹士兵进行残酷的白刃战。
狄仁杰亲自立于城楼,虽不擅武艺,但其巍然不动的身影,本身就是一面旗帜。他指挥若定,将有限的兵力运用到极致,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战斗从深夜持续到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守军疲惫不堪,伤亡惨重,城防已是岌岌可危。连狄仁杰的袍袖都被流矢划破,险象环生。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东方的天际泛起一丝鱼肚白。
突然,契丹大军后方,传来了一阵沉闷而不同于契丹战鼓的号角声!紧接着,是如同雷鸣般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大地都在微微颤抖!
契丹攻城部队出现了明显的骚动,攻势顿时减缓。
狄仁杰极目远眺,只见在微熹的晨光中,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打着大唐的旗帜,如同决堤的洪流,从东南方向朝着契丹军的侧翼猛冲过来!当先一杆大纛上,赫然绣着一个“王”字!
“援军!是我们的援军!”城头上,不知是谁先嘶哑着喊了出来。
刹那间,疲惫不堪的守军爆发出劫后余生的狂喜和震天的欢呼!
契丹首领显然没料到唐军援兵来得如此之快,仓促间试图分兵抵挡,但阵脚已乱。来自侧翼的猛烈冲击,瞬间将契丹军的阵型撕裂!
城下的契丹攻城部队见后方被袭,主帅慌乱,军心顿时崩溃,再也顾不上攻城,纷纷掉头逃窜。
“打开城门!出击!”狄仁杰抓住战机,果断下令!
伤痕累累的北门在绞盘的吱呀声中缓缓开启,城内尚有余力的守军如同出闸的猛虎,在李元芳(已肃清西门内应赶来)的带领下,冲杀出去,与援军内外夹击!
契丹军大败,丢盔弃甲,向着北方草原狼狈逃窜。
朝阳终于跃出地平线,金色的光芒洒满血与火洗礼过的幽州城头。狄仁杰站在垛口,望着城外遍地的尸骸和远去的烟尘,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一场巨大的危机,终于暂时化解。
那名打着“王”字旗号的援军主将,在亲卫的簇拥下,策马来到城下,仰头抱拳,声如洪钟:
“河北道行军大总管,王孝杰!奉旨巡边,闻幽州警讯,特来驰援!狄阁老,末将来迟,让您受惊了!”
王孝杰?狄仁杰看着城下那位威风凛凛、面带风霜之色的将领,心中一动。此人乃是军中悍将,素以勇猛善战着称,但似乎……与朝中某位“王爷”也颇有渊源。
刚刚击退外敌的喜悦,瞬间被一层新的疑云所笼罩。这支援军,来得未免也太“及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