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苏明远还未出发,便收到一个意外的访客——太常寺卿司马光。
司马光是保守派的领袖人物之一,学问渊博,为人正直,在朝野都极有声望。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两人在朝堂上屡次交锋,可彼此都还保持着表面的礼貌。
此刻司马光突然来访,让苏明远既惊讶又忐忑。
司马大人驾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苏明远连忙迎接,快请进。
司马光一身素服,神色严肃,进门后也不客套,直接说:苏学士,我今日来,是想与你谈谈青苗法之事。
苏明远心头一紧。他知道,司马光来者不善。
请坐,请坐。他让司马光坐下,又让人上茶,试图缓和气氛。
可司马光并没有喝茶,而是直视着苏明远,沉声道:苏学士,你可知道,你制定的青苗法细则,如今在地方上造成了多大的祸害?
苏明远沉默了。他当然知道,只是一直在逃避这个事实。
我听说,河北路有个县令,为了完成放贷指标,强行要求每户农户都借青苗钱。有些农户本不需要,却被迫借贷,到期还不上,便被抓入狱中。司马光的声音很平静,可那平静中却蕴含着怒火,还有的地方,官员趁机盘剥,名为二分息,实则加上各种名目,高达四五分。苏学士,这就是你说的利民之策
每一句话都如刀子般扎在苏明远心上。他想辩解,可却说不出话来。
我知道你也是身不由己。司马光叹了口气,可正因如此,才更让人痛心。你明知这政策有害,却为了前途而助纣为虐。苏学士,你可想过,那些因青苗法而家破人亡的百姓,他们该找谁申冤?
司马大人……苏明远的声音发颤,我在制定细则时,已经尽力为百姓争取了……
尽力?司马光打断他,若真尽力,为何不直接反对这劳什子青苗法?为何不像范纯仁那样,宁可得罪权贵,也要坚持正道?
我……苏明远无言以对。
司马光站起身,从怀中取出一本小册子,放在桌上:这是我收集的青苗法祸害百姓的案例,足有百余起。苏学士,你看看吧,看看你制定的政策,害了多少人。
苏明远看着那本册子,手在颤抖,却不敢翻开。
我今日来,不是为了责骂你,而是希望你能回头。司马光语重心长地说,苏学士,你还年轻,前途无量。可若继续这样走下去,迟早会成为千古罪人。你想想,等到有一天,青苗法彻底失败,你如何面对那些因你而受苦的百姓?如何面对历史的评判?
这番话说得极重。苏明远低着头,不敢抬眼看司马光。
我听说你明日要去地方巡视。司马光继续道,我希望你能亲眼看看,青苗法给百姓带来了什么。不要只看官府的报告,要真正走进农户家中,听听他们的哭诉。或许那时,你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为官之道。
说完,司马光转身离去,没有一丝留恋。
苏明远坐在那里,看着桌上的那本册子,久久不敢翻开。他知道,一旦翻开,他就要直面那些因他而受苦的百姓,就要承认自己的罪行。
可是,他最终还是翻开了。
第一个案例:河北路某县,农户王二,本有薄田三亩,家境尚可。因县令强制借贷,被迫借青苗钱五贯。后因年景不佳,无力偿还,田地被官府没收,全家流离失所,妻子病死途中。
第二个案例:河东路某村,农户李三,家有老母需要赡养。因拒绝借青苗钱,被里长毒打,老母惊恐而亡。李三愤而告官,却被县令以抗拒新政之名下狱。
第三个案例……
苏明远一页一页地翻着,每一个案例都如同一把刀,狠狠地刺入他的心。这些农户的遭遇,这些家破人亡的惨剧,都与他制定的细则有关,都是他间接造成的。
他的手开始颤抖,眼眶开始发红。他想合上册子,可却合不上。他必须看完,必须直面自己的罪行。
看完最后一页,苏明远瘫坐在椅子上,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他曾经以为,自己在细则中留下了一些保护百姓的条款,已经尽力了。可如今才发现,那些模糊的措辞,那些可以灵活解释的条款,恰恰成了地方官员钻空子的利器。
我做了什么……他喃喃自语,我到底做了什么……
就在这时,韩绛突然闯了进来,看到桌上的册子,脸色一变:这是谁送来的?
司马光。苏明远虚弱地说。
司马光?韩绛冷笑,他来干什么?劝你反水吗?
他只是让我看看真相。苏明远苦笑。
真相?韩绛走过来,一把拿起那册子,翻了几页,然后冷笑道,这算什么真相?不过是保守派为了攻击新政而捏造的证据罢了。苏学士,你不会真信了吧?
捏造?苏明远抬起头,眼神中满是痛苦,你敢说这些都是假的?
真真假假有什么重要?韩绛不以为意,改革必然会有牺牲,这是必然的代价。你不能因为几个农户的哭诉,就动摇了变法的大局。
几个?苏明远站起来,这里记载的有上百个案例!那可是上百条人命啊!
上百又如何?韩绛冷冷地说,大宋有几千万百姓,牺牲上百个,算得了什么?苏学士,你要明白,我们做的是大事,不能因小失大。
苏明远看着韩绛,突然感到一阵恶寒。他终于明白了,在这些变法派眼中,百姓不过是达成目标的工具,是可以随时牺牲的棋子。
你出去。他冷冷地说,我累了。
苏学士,我劝你想清楚。韩绛威胁道,你若听信司马光的话,就是背叛王相公,背叛变法大业。到时候,你会死得很难看。
我说,你出去!苏明远怒吼。
韩绛冷笑一声,拂袖而去。
房中只剩苏明远一人。他坐在那里,看着那本册子,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挣扎。
他知道,自己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一边是继续跟随王安石,执行青苗法,可能会害更多的百姓;一边是反水,站到保守派一边,可那意味着他的前途尽毁,甚至可能有性命之忧。
他该如何选择?
窗外,夕阳西下,天边一片血红。而在苏明远的心中,也在进行着一场血腥的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