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各宗王部队对剿匪令置若罔闻,坐视陈盛全势力坐大,嫪独在震怒之余,那属于江湖枭雄的狡诈心性再次占据了上风。硬的不行,便来软的,甚至,可以借力打力,一石二鸟!
他召集心腹谋士,于镇国大将军府密室中定下一计——招安!
数日后,一名能言善辩的说客,带着嫪独的亲笔书信和“朝廷”的正式任命文书,秘密来到了陈盛全占据的偃师县。
此时陈盛全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他占据了县衙,麾下聚拢了近万兵马,虽大多为乌合之众,自觉声势浩大,正是志得意满之时。听说洛阳朝廷派来使者,他大马金刀地坐在原本县令的位置上,倨傲地接见了来使。
说客深谙此道,先是一通吹捧,称陈首领“吊民伐罪,替天行道”,乃“乱世豪杰”,随即话锋一转,痛陈各宗王“拥兵自重,见死不救”,才是导致天下糜烂的罪魁祸首。最后,他呈上了嫪独的书信和任命文书。
信中,嫪独以“辅政大臣、镇国大将军”的身份,对陈盛全的“遭遇”表示“同情”,对其“才能”表示“欣赏”,并代表朝廷宣布,招安其部,册封陈盛全为 “讨贼将军” ,秩比两千石,命其即刻率部前往汝南之地,接管防务,镇守地方!
讨贼将军?去汝南?
陈盛全起初听到“讨贼将军”这名号,觉得颇为讽刺,自己本就是最大的“贼”,如今却要去“讨贼”?但随即,他被后面的内容吸引了。
汝南,那是汝南王赵渊的地盘!赵渊在黑风峪被林鹿重创后,势力大损,困守封地,其地盘与洛阳不算太远,但防守相对空虚。更重要的是,汝南王是正儿八经的宗室亲王!让他一个流寇头子去镇守亲王的地盘,这简直是……
说客察言观色,立刻补充道:“陈将军,此乃大将军一番苦心!那汝南王赵渊,与城外那些陈王、秦王乃一丘之貉,皆是不臣之辈!将军此去,名正言顺,既可获得朝廷认可,摆脱流寇之名,又可占据富庶之地,休养生息,更可替朝廷监视、牵制那些心怀叵测的宗王,实乃一举多得!大将军承诺,只要将军遵令行事,钱粮军械,朝廷必会酌情拨付!”
陈盛全心动了。他虽一时势大,但也深知自己根基浅薄,部众良莠不齐,长期流窜绝非长久之计。若能得一地盘安身立命,又有朝廷(哪怕是伪朝)的正式名分,无疑是鲤鱼跃龙门。至于去恶心汝南王,甚至可能与宗王发生冲突,在他看来,反而是立威和进一步扩张的机会!
“好!”陈盛全猛地一拍桌子,“回去告诉大将军,陈某愿受招安!不日便率军前往汝南,定为朝廷扫清奸佞,镇守一方!”
很快,“流寇首领陈盛全受朝廷招安,授讨贼将军,奉命镇守汝南”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传开。
这道消息,比之前任何事都更让天下人瞠目结舌。
嫪独此举,堪称毒辣至极。他不仅轻易化解了洛阳近旁的流寇威胁,还将这股祸水引向了宗王的地盘。一方面,用陈盛全这把刀去捅汝南王,削弱宗室力量,报其坐视之仇;另一方面,无论陈盛全与汝南王谁胜谁负,都能消耗双方实力,他嫪独都可坐收渔利。更恶心的是,他给了陈盛全一个“讨贼将军”的名号,讨的是谁?自然是那些不听话的宗王!这是赤裸裸的羞辱和挑衅。
陈王、秦王等人闻讯,先是愕然,随即暴怒。他们没想到嫪独竟如此下作,使出这等驱狼吞虎、祸水东引的毒计!而困守汝南的赵渊,更是惊怒交加,一面紧急向其他宗王求援,一面收缩兵力,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流寇大军。
嫪独坐在洛阳城中,听着各方反应,得意地冷笑。这乱世,本就是你死我活,既然你们不仁,就休怪我不义!陈盛全这把刀,他要用到极致。而这招驱狼吞虎,仅仅是他搅动天下风云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