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那句“现在,让我们进入大家最期待的环节——q&A!”,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瞬间打破了会场内那片由掌声和赞叹构筑的热烈氛围。
空气,在刹那间,变得紧张而又充满了火药味。
所有人都知道,一场报告最精彩、也最残酷的部分,即将来临。前面三十分钟的演讲,无论多么华丽,都只是“立论”;而接下来的问答,才是真正的“驳论”与“扞卫”。在这里,任何一丝的逻辑瑕疵,任何一点的数据疑点,都将被无限放大,受到在场数千名顶尖大脑最严苛的、无情的审视。
话音刚落。
“唰——”
一只手臂,在会场前排的贵宾区,干脆利落地、高高地举了起来。
那只手,骨节分明,苍老而有力。
全场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的铁屑,瞬间聚焦到了举手之人的身上。
是来自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格哈特·鲍尔教授。
他站起身,花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深灰色的西装外套上,甚至找不到一丝褶皱。他的脸上,带着一种德国老派学者特有的、混合着严谨与傲慢的表情。
主持人立刻示意身边的工作人员,将一支无线话筒,恭敬地递到了鲍尔教授的手中。
鲍尔教授接过话筒,他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先慢条斯理地,将自己金丝边眼镜的镜片,用一块方巾,仔细地擦拭干净,然后重新戴上。
这个充满了仪式感的、慢悠悠的动作,让会场内本就紧张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他像一个即将执行处决的、冷静的行刑官,在最后一次校准自己的武器。
“林博士,”鲍尔教授终于开口,他的声音,通过音响系统,传遍全场。那是一种略带沙哑的、德语口音很浓的英文,但每一个单词,都咬得异常清晰,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权威感,“首先,我必须承认,这是一场非常精彩的、富有想象力的报告。尤其是开场的那段动画,制作得非常精美,几乎可以媲美一部科幻电影。”
他的开场白,看似是赞扬,但那“富有想象力”和“科幻电影”的用词,却充满了若有若无的、居高临下的讽刺。
台上的林浩,脸上依旧挂着礼貌的微笑,他对着鲍尔教授,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鲍尔教授推了推眼镜,眼神,在这一刻,变得锐利如刀。
“但是,林博士,科学,不是科幻电影。”他的语调,陡然一转,变得充满了压迫感,“科学,是建立在坚实、可靠、可重复的实验证据之上的。而我注意到,在您刚才的报告中,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被您……非常巧妙地,一笔带过了。”
他顿了顿,确保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
“您提到,您所有的核心样品,都来自于一台您自己改装的、看起来非常‘有创造力’的甩带设备。那么,我的问题是——”
他的声音,在这一刻,陡然拔高,如同敲响的警钟,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敲击在所有人的心上。
“第一,对于一台非标准化的、自制的设备,您如何向我们保证,它在制备样品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您所宣称的、那种需要原子尺度才能衡量的精度?”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您如何能够百分之百地、无可辩驳地,向我们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我们看到的所谓‘动态纳米晶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神迹’,其本质,并非一种真实的物理现象,而仅仅是由于您的非标设备在制备过程中,或者您后续在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中,所引入的一种……漂亮的‘实验伪影’(Experimental Artifact)?”
“实验伪影”!
这四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寂静的会场内,轰然炸响!
这是一个在学术界,最致命、最严厉、也最具侮辱性的指控!
它直接否定了你所有工作的根基。它在暗示,你所看到的一切,你所展示的一切,你引以为傲的一切,都只是一场因为操作不当或设备缺陷,而产生的、毫无意义的假象!
所有人都没想到,第一个问题,就如此的尖锐,如此的不留情面,直接对林浩研究的“真实性”,发起了毁灭性的挑战!
会场瞬间安静了下来,落针可闻。
数千道目光,像探照灯一样,齐刷刷地、聚焦到了讲台上那个年轻的身影上。人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担忧、期待,以及一丝丝的幸灾乐祸。
这个问题,太狠了。
它直接命中了所有人心中的那个最大的疑虑。
前排,霍夫曼教授的眉头,紧紧地拧成了一个疙瘩。他知道,战争,正式开始了。
苏晓月的心跳瞬间加速。她的双手,在膝盖上,不自觉地紧紧握在了一起,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而会场的另一边,哈特曼教授的脸上,则露出了一个满意的、胜利者般的微笑。
成了!鲍尔的这一炮,打得精准而又响亮!他直接将林浩逼入了一个两难的绝境。
如果林浩无法正面回应,那么他所有的成果,都将被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如果林浩试图辩解,那他就会陷入无穷无尽的、关于实验细节的纠缠之中,最终在这些经验丰富的“老炮”面前,漏洞百出。
角落里,赵立新更是激动得身体都在微微发抖。他死死地盯着台上的林浩,眼中充满了怨毒的快感。他仿佛已经看到,林浩在这致命的诘问下,脸色煞白、冷汗直流、语无伦次、最终当众出丑的狼狈模样。
他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太久了!
然而,讲台上。
聚光灯下的林浩,让所有人,都失望了。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
他的额头上,没有冒出一滴冷汗。
他的眼神,依旧平静如水,甚至,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如同棋手看到对手落入陷阱时的、玩味的笑意。
他静静地听完鲍尔教授那长篇的、充满了压迫感的提问,然后,拿起麦克风,对着这位来自德国的、气势逼人的老教授,微笑着,清晰地、不紧不慢地,说出了第一句话。
“thank you, professor bauer.”(谢谢您,鲍尔教授。)
“this is an excellent question.”(这是一个极好的问题。)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缓缓地扫过全场,将台下那些紧张、期待、幸灾乐祸的表情,尽收眼底。
然后,他用一种更加从容不迫的、充满了强大自信的语气,继续说道: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您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问过自己上千遍的问题。如何确保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场美丽的幻觉?我想,这也是在座每一位同行,心中最大的疑虑。”
“所以,我们非常乐意,借此机会,向大家详细地、系统地,展示一下,我们为了‘排除伪影’,究竟都做了哪些工作。”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他非但没有回避问题,反而主动地,将这个问题,上升到了一个所有人都关心的高度,瞬间掌握了话语的主动权。
鲍尔教授的眉头,微微一皱。他感觉,事情的走向,似乎和他预想的,有些不太一样。
就在他准备再次开口,追问细节的时候。
林浩,已经转过身,面向了会场后方的控制台。
他用一种平静,却又充满了穿透力的声音,说出了一句,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莫名其妙,却又心头一震的话。
“徐涛。”
“请调出,‘证据一号: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