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现代有位名人说过,不会带团队,你只会干到死!
我深以为然,像现在来一个订单做一份糕点是不行的,不仅效率低下,也很耽搁时间。份量小,产能低,成本高,收益少,辛苦忙活大半天也挣不到几文钱。
于是,我打算把师父的房间收拾出来,摆了几张小桌子,开班授课。现在的时候面点师傅可是吃香的行业,这古人也是一起吃饭的,若是会一些面点也是拿得出手的手艺。
说干就干,接下来我在村里宣扬我想招学徒教授面点的制作,满十个人就开课,第一次课程推出优惠活动,每人五百文,若是三人成团一起报名可以每人减去一百文。加上材料成本,这基本就不挣什么钱了。但第一期我也没打算挣钱,做得好了是广告,做得不好了就当是试水,再寻别的出路就是。
令我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就来了五个姑娘一起来报名,有两个是新婚的小媳妇,三个是待出嫁的姑娘家。
“顾姑娘,我们主要是想学点手艺,在家也能补贴家用,日后嫁到夫家别人也能高看一些。”其中一个姑娘如实说道。
“我这里要满十个人才开班,我这边人招满了就开课,你们回去也可以帮忙问问,有没有其他人愿意来学的!”
“好的!”
其中有个小姑娘说一个闺中好友也想来,但她家境实在困难,“她让我帮忙问问能不能拿对应的物品来抵学费?”
“我这里暂时没这么规矩,但如果到时候实在凑不够,也可以拿一些上课用的到的材料来,比如面粉、糖霜之类的。首先我得说清楚,我这里不是什么都收到的。若是可以收,也是按市场价,不会高过市场价格的。”
“那可以,我回去再与她说一说!”
送走这一波,接下来就冷清了下来,我以为这个班要开不成的时候,隔壁田家庄突然来了七八个女孩子也想来学。我问了下,多是家中长女或是媳妇,想学些手艺闲时可以去镇上务工的。
这样,人就够了,我通知大家第二日开始每天下午未时一个时辰来我家里学习。元宝上学去了之后,家里又多了十来个年轻的小姑娘,叽叽喳喳的,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第一日学的就是透花糍。透花糍的制作方法简单,但要做的样子好看味道好吃也是有方法的。
“熬豆沙这个环节最讲究慢工出细活,红豆熬煮熟之后,要用筛子去皮压成泥,务必要做的细腻柔软,这样做出来的透花糍才会色泽好看又好吃。”
“糯米面皮也是,糯米饭煮熟之后要不停的捣烂,再拉扯延伸,这样做出来的表皮才会又软又有筋道。”
“上面都是理论知识,下面就大家开始实际操作。桌面上还有一些模具,有需要的可以自行取用。”
随着我话音落,众人开始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我游荡在他们其中,遇到来问问题的就帮着解决一样,有时也实际操作演示一番。
来学的人大多抱着要学点真本事的想法,所以并没有吃苦叫累的,都是默默的做着手上的活计。
第一日的课程下课时,我让她们带走了她们最好的糕点。下学时,有人还在苦思冥想,有人神态轻松。大家愉快的跟我道别,我送她们至门口,说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