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夜风加剧,那股寒意愈发浓烈。
四名银蛇徽的阵法师立于屋顶。
青铜罗盘指针微颤,扫过巷道每一寸阴影。
林风伏在残梁之后,呼吸沉入丹田,元力如细流般缓缓循环,连心跳都压至最低频率。
他未动,也不敢动。
对方的探测范围覆盖整个街区,稍有气血波动,便会暴露。
他掌心贴着横木,指尖无声划动,在腐朽的表面留下三道浅痕。
这是给小石头的第二道指令:七日内不得靠近窝棚区,所有联络改为东墙老槐树根部交接。
瓦片轻响,其中一名阵法师转向这边,目光扫来。
林风立刻凝滞身形,混沌熔炉内能量沉降,如同深潭无波。
那人迟疑片刻,最终移开视线。
四人分立四角,布下微型侦测阵。
铜片反光与废桶构成三角锁定网,一旦有人穿越路径,便会触发隐秘传讯。
这不是临时清剿,而是系统性围困,意图将南区变成铁桶。
林风缓缓闭眼。
他知道,赫彪不会只靠监控等线索浮现。
下一步必是高压盘问,甚至株连逼供。
任何异常举动都会成为突破口。
现在,唯一的活路是彻底断联,转入潜修,稳固境界,等待破局时机。
他悄然退后,借倒塌屋脊掩护,一寸寸挪离屋顶。
落地时足尖点地,未激起半点尘埃。
随后贴墙疾行,绕开三条主巷,抵达窝棚背面的隐蔽夹道。
此处原是排污管破裂形成的塌陷带,常年无人涉足。
林风拨开锈铁皮,钻入内部狭缝。
空间仅容一人蜷缩,头顶是断裂的混凝土板,脚下是潮湿的碎石层。
他靠坐角落,取出怀中最后一瓶清心散,倒出半粒含于舌下。
药力缓缓化开,识海清明,但肾脉深处那股阴寒之气依旧盘踞,如毒蛇蛰伏。
那是吞噬“毒蛇”时残留的血气,虽已被混沌熔炉压制,却始终未能完全炼化。
每到子时前后,便有一丝刺骨寒意顺经脉游走,引发短暂幻听——耳边响起低语,仿佛有无数声音在催促他再度出手,吞噬更多生命。
他运转《虚空古经》第三重路线,引导元力自百会穴下沉,经脊柱直抵尾闾,再逆冲督脉,重点疏通肩胛旧伤处。
那里仍有滞涩感,像是被某种阴劲锁住经络。
每一次循环,都像用钝刀刮骨,缓慢而折磨。
半个时辰后,寒意稍退。
林风睁开眼,从怀中取出一枚暗沉玉简。
那是从“毒蛇”神魂碎片中剥离出的记忆载体,记载着《黑水劲》的部分运行路线。
他无法修炼此功,但可借鉴其结构逻辑,优化自身炼化之法。
识海中,玉简展开,一段气血流转图浮现。
起于涌泉,沉入地脉,再沿任脉上行,形成“沉渊引气”之势。
这种下沉式导引,恰好能压制躁动能量,避免混沌熔炉因负荷过重而失控。
他尝试将这段路径融入自身循环节奏。
元力不再一味冲刷经脉,而是先沉入足底,借地气稳住根基,再缓缓上提。
过程中,混沌熔炉内部能量分层更为清晰,杂质分离效率提升近两成。
有效。
林风继续推演,将“沉渊引气法”拆解为七段短循环,分别对应不同脏腑区域。
每当阴寒之气试图反扑,便启动相应段落进行压制。
如此反复打磨,直至体内气息趋于平稳。
他并未察觉,掌心那团黑气已由翻滚转为静敛,如同被无形锁链束缚。
时间一日日过去。
第三日清晨,林风照例完成三轮循环,正欲调息巩固,忽觉耳畔微动。
远处传来极轻的敲击声。
三下,停两秒,再三下。
是小石头。
他在执行新暗号,确认安全状态。
林风未回应,也未露面。
他知道,此刻任何回应都是风险。
但他起身,从随身包裹中取出最后三株紫星草、两枚低阶兽核,以及一张折叠纸条,一同封入陶罐。
罐口用蜡密封,外裹油布,确保不渗水气。
当晚子时,他悄然潜行至东墙老槐树下,挖坑埋罐。
纸条上只写四字:“应急自用”。
他知道小石头会找到它,也知道这能维持人心不散。
第四日,张伯药铺前两名暗卫仍未撤离。
一人仍倚墙记录,笔尖沙沙作响。
另一人则频繁进出,似乎在采集药材样本。
林风判断,他们已在构建行为模型,通过比对日常出入规律,筛选异常个体。
他不能再冒险接近。
第五日,林风发现肾脉寒意大幅减弱。
连续五日以“沉渊引气法”疏导,终于将那股阴寒血气压缩至命门穴附近,形成稳定封印。
混沌熔炉运转更加顺畅,炼化效率提升的同时,精神污染回响几乎消失。
他开始尝试将《黑水劲》片段中的“断流截脉”技巧反向解析,用于增强能量剥离精度。
以往吞噬所得,常因属性驳杂而需长时间提纯,如今可通过模拟“断流”节点,在炼化初期就切断杂质流向,大幅提升效率。
这一思路让他陷入深度推演。
他设想将经脉视为多级过滤通道,在关键节点设置“断流阀”,当感知到异种能量涌入时,立即封锁上游,防止污染扩散。
随后再以“沉渊引气”为基底,引入地脉之力稳定核心,逐步分解被截留的能量团。
这种方法若能成熟,不仅适用于当前体内残余血气的处理,未来面对更强敌手时也能实现精准炼化,避免反噬。
他反复在识海中构建模型,调整“断流阀”的开启阈值与响应速度。
太敏感则易误判,导致自身元力流动受阻;太迟钝则失去拦截意义。
最终他设定三层动态监测机制:第一层感应能量波动频率,第二层分析属性特征,第三层结合心神波动判断是否具有攻击性。
三重验证通过后,才触发“断流”反应。
这套系统初步成型后,他在识海中模拟了一次高阶异种能量入侵。
结果令人振奋。
原本需要三个时辰才能压制的冲击,现在仅用不到半个时辰便完成截断与净化。
这意味着他的炼化体系正在从被动承受转向主动控制。
第六日,屋顶阵法师换岗。
新人带来更精密的仪器。
一根青铜长针插入废桶中心,针尖泛起淡青色光晕。
林风认出那是“灵波共振器”,能捕捉藏匿者的心跳频率,误差不超过三次呼吸。
他彻底停止外出,仅靠窝棚夹道内储存的干粮维持生存。
每日除修炼外,便是反复推演《黑水劲》片段,寻找更多可借鉴之处。
他不敢突破五阶,体内能量尚未完全稳定,强行冲击关卡极易走火入魔。
面对新威胁,他重新评估自身处境。
灵波共振器依赖生物节律波动,尤其是心跳与呼吸频率。
若要规避侦测,必须让生理信号趋近于死物。
他回忆起早年在荒野生存时学到的“龟息术”,一种通过极度放缓代谢来伪装死亡的方法。
但普通龟息术无法长期维持,且对元力运行会造成干扰。
他决定将其与“沉渊引气法”融合。
将元力沉入地脉,使体表温度与环境一致,同时降低心跳至每分钟不足十次,呼吸近乎停滞。
首次尝试时,身体剧烈抽搐,险些引发经脉逆行。
他冷静调整,先以“断流截脉”原理封锁四肢末端的气血流动,减少能量消耗,再逐步压缩核心区域的生命活动。
第二次试验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
期间,他感知到外界传来两次探测波动,均未触发警报。
成功了。
他意识到,这套融合技法不仅能应对当前危机,未来在执行隐秘任务时也将成为保命手段。
第七日黄昏,敲击声再次响起。
三下,停两秒,三下。
安全。
林风靠坐在夹道深处,双目微闭,元力在经脉中缓缓流转。
他已将“沉渊引气法”拆解为十二种变式。
第一式“接地生根”,用于快速稳住心神,防止情绪波动引发能量震荡。
第二式“泥牛入海”,专克暴烈能量冲击,将其导入地脉消解。
第三式“寒潭映月”,针对阴寒类毒素,形成镜像反制场域。
第四式“逆流归源”,可逆转部分被污染的元力路径,实现自我修复。
第五式“磐石镇脉”,强化经脉韧性,抵御外部压迫型探测。
第六式“雾锁重楼”,制造虚假能量轨迹,迷惑侦测仪器。
第七式“断川闭流”,即此前推演的“断流截脉”实战应用版。
第八式“吞星纳虚”,提升混沌熔炉的吸纳上限,为后续突破做准备。
第九式“吐故凝真”,加速杂质排出,提高炼化纯度。
第十式“蛰龙养晦”,全面降低生命体征,配合龟息术达到完美隐身效果。
第十一式“星轨循序”,将十二式串联成循环链路,实现无缝切换。
第十二式“归墟守中”,作为终极保险机制,一旦察觉失控征兆,立即启动,强制回归初始状态。
这十二式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彼此嵌套,可根据战况自由组合。
他在识海中演练数十遍,确保每一式都能瞬发而成,无需思考。
混沌熔炉内部结构在他识海中愈发清晰,宛如一座微型星图,每一缕能量流动都有迹可循。
他知道,这场封锁还未结束。
赫彪的真正手段尚未展开,南区之外可能已有更多力量调动。
但他已不再是被动躲避的猎物。
七日潜修,让他从内到外完成一次蜕变。
吞噬之力不再只是杀伐工具,而是可控、可塑的力量体系。
他缓缓抬起右手,掌心黑气浮现,却不再躁动,而是随着呼吸节奏微微起伏,如同蛰伏的猛兽等待号令。
窝棚外,夜风穿过破瓦缝隙,带着一丝铁锈与焦油的气息。
林风睁开眼,目光穿透黑暗,落在东墙方向。
那里,槐树根部的泥土有轻微翻动痕迹。
有人取走了陶罐。
他收回视线,重新闭目。
元力继续循环,混沌熔炉缓缓转动,将最后一丝残余杂质炼化成精纯能量,注入四肢百骸。
他的手指轻轻叩击地面。
一下。
又一下。
节奏与小石头的暗号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