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五年深秋,汉中的平定与内宅的安宁,为林羽集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主动。然而,权力的扩张往往伴随着更复杂的挑战。当荆襄的目光投向富庶的巴蜀之地时,潜藏的暗流也在北方与东方悄然涌动。
一、 益州惊惧,璋营纷争
汉中易主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在成都的州牧府中炸响。益州牧刘璋本就性情暗弱,闻讯后更是惊恐万分,手足无措。他连夜召集麾下文武商议对策。
以别驾张松、军议校尉法正为首的一派,认为林羽势大难敌,且其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不如趁早归附,可保富贵平安。张松甚至暗中将绘有蜀中地形险要、兵马粮草情况的帛图密送襄阳,以示诚意。
而以征东中郎将黄权、益州主簿王累为首的另一派,则主张凭借蜀道天险,严密布防,同时紧急联络曹操(或甚至考虑联络汉中败退后可能遁入巴蜀的张卫残部),共抗林羽。王累更是以死相谏,言“若开城迎贼,益州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刘璋在战与降之间摇摆不定,益州高层陷入严重分裂,人心惶惶。这为林羽的下一步行动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二、 荆襄定策,攻心为上
襄阳州牧府内,林羽与诸葛亮、庞统、徐庶(已自汉中回襄述职)等核心谋士,对着巨大的益州地图,深入探讨着战略。
“主公,”诸葛亮羽扇轻点地图上的剑阁、葭萌关等要隘,“巴蜀之地,重峦叠嶂,关险路艰,若刘璋决意死守,纵有百万雄师,亦难短期攻克。强攻,乃下下之策。”
庞统接口道:“然也。今刘璋怯懦,其下纷争,此天赐良机!当以攻心为上,伐谋次之,伐兵为下。可双管齐下:一面,遣能言善辩之士,携张松、法正等内应密信,公开入成都,陈说利害,许以高官厚禄,劝刘璋来归;另一面,命徐庶都督在汉中,集结重兵,大张旗鼓操练,并遣小股精锐,频频叩击关隘,施加巨大军事压力,促其内部生变!”
徐庶补充:“还可令‘谛听营’加大活动,在蜀中散播流言,夸大我军实力,渲染刘璋无能,加速其内部瓦解。”
林羽颔首,决断道:“便依此策!士元之谋,正合我意。即日起,对益州实施‘慑之以威,诱之以利,间之以谋’ 之策。命赵云、黄忠部向永安、白帝城方向移动,做出自长江三峡入蜀的姿态,令刘璋首尾难顾!”
三、 邺城阴霾,铜雀暗谋
与此同时,北方的邺城,气氛愈发压抑。曹操病情反复,时常昏厥,世子曹丕与临淄侯曹植的夺嫡之争已趋于白热化,几乎摆上台面。这一日,曹丕秘密召见心腹吴质于铜雀台密室之中。
“季重(吴质字),”曹丕面色阴沉,“父王病体日重,子建(曹植字)及其党羽杨修等人,活动愈发猖獗。长此以往,恐生大变!林羽虎视于南,若内部不稳,社稷危矣!”
吴质阴恻恻地低声道:“世子所虑极是。杨修恃才放旷,屡次窥探魏王心意,助植公子争宠,实为心腹大患。臣有一计,可除杨修,断植公子一臂……”
曹丕眼中寒光一闪:“讲!”
“可令人密报魏王,言杨修恃才泄密,勾结外臣(可影射与林羽或有牵连),干预立储……魏王平生最忌此事,必不能容!”吴质献上毒计。
曹丕沉吟片刻,缓缓点头:“……便依汝计行事。务必隐秘,一击必中!” 一场针对曹植集团核心人物的阴谋,在铜雀台的阴影下悄然展开。北方的局势,正朝着有利于林羽的方向加速演变。
四、 江东观望,鲁肃使荆
江东,建业。孙权对林羽轻取汉中、威压巴蜀的势头,心情极为复杂。既庆幸盟友强大可共抗曹操,又深感其势大难制,恐成心腹之患。周瑜、鲁肃亦各持己见。周瑜认为应加紧整顿军备,趁林羽精力西顾之机,向淮南或荆州方向适度扩张;鲁肃则坚持维护联盟,主张派人赴襄阳祝贺,并探听林羽真实意图。
最终,孙权采纳鲁肃之议,派其再次出使襄阳。鲁肃此行,明为祝贺林羽得汉中,实则为孙权探寻林羽下一步战略方向,并试探其对江东的态度。
五、 内宅微澜,昭儿显智
襄阳州牧府内,看似和谐的表面下,亦有微澜。孙尚香性格活泼,好动不喜静,时而在府中骑马射箭,引得众人侧目。周芷以主母之姿,宽容待之,但偶尔也会对林羽流露出些许担忧。甘夫人入府后,与糜贞相伴,深居简出,倒也安宁。
一日,林羽偶至府中学舍,考察子女及义子司马师、司马昭学业。年仅数岁的司马昭应对问题时,思路之清晰、言辞之得体,远超其年龄,尤其对地理方位、兵马调动之事,显露出异乎寻常的兴趣和领悟力。林羽心中暗自称奇,却也不由得升起一丝警惕。此子天资,恐不在其父司马懿之下,其母张春华平日教导,看来绝非仅是诗书礼仪。这份潜藏的聪慧与可能深埋的仇恨,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六、 系统抉择,蜀道之门
【系统提示:成功实施“攻心为上”策略,益州刘璋集团动摇度提升至65%。触发“巴蜀天命”任务!】
【请选择对益州的主要策略方向】:
【选项一:速战速决,武力迫降】
* 行动:集结汉中、荆州主力,以赵云、黄忠为先锋,张飞、马超为后继,多路并进,强攻入蜀。
* 收益:若成功可快速吞并益州,获得巨大资源。获得特质【雷霆万钧】。
* 风险:蜀道艰难,伤亡必大,后勤压力巨大,若久攻不下,恐生变数。【选项二:长期渗透,待其内溃】
* 行动:保持军事压力,重点通过张松、法正等内应,以及“谛听营”的离间,促使益州内部生变,争取刘璋投降或其部下献城。
* 收益:损失最小,可完整接收益州。获得特质【潜移默化】。
* 风险:耗时较长,期间曹操、孙权可能干预。林羽权衡利弊,深知“上兵伐谋”之理,倾向于第二种策略,但要求前线保持足够的威慑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林羽的战略重心已稳稳指向西蜀,而北方的权力更迭、江东的疑虑观望,以及内部的细微变化,都如同水面下的暗礁,需要他以极大的智慧和耐心去应对。通往天府之国的大门,已缓缓开启一条缝隙,下一步是推开它,还是等待里面的人自己打开,需要最精准的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