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面对曹孙暗结、内部隐忧、盟友动摇的危局,林羽采纳了谋士们“分化瓦解,纵横捭阖”之策,一系列精妙而狠辣的组合拳,如同寒冬中的疾风骤雨,迅猛击出,意图在危机全面爆发前,扭转乾坤。
一、 江东反间,铜雀燃怒
洛阳南宫密室内,林羽与诸葛亮、庞统定下破曹孙联盟的奇计。一名“谛听营”最顶尖的细作,携重金与精心伪造的“邺城密件”副本,秘密潜入建业。数日后,建业市井坊间、酒楼茶肆,悄然流传起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魏王曹操于邺城兴建铜雀台,奢华无比,且曾于酒后对近臣言:“江东有二乔,国色天香。他日扫平江东,必以此二女置于铜雀台上,以娱暮年,吾愿足矣!” 流言绘声绘色,甚至附有“铜雀台”的草图及曹操“手书”诗句佐证。
消息如同野火,迅速烧到吴侯府邸。孙权闻之,面色铁青,乔国老(二乔之父)更是怒发冲冠。当流言传入都督府,周瑜勃然大怒,一剑劈断案角,厉声道:“曹贼老匹夫,安敢如此辱我江东!欺我太甚!”(注:史载周瑜娶小乔,此处为大乔设定为孙策遗孀,小乔为周瑜之妻,均为江东重要象征)。鲁肃虽疑心有诈,然此等辱及先主(孙策)遗孀与现任都督妻室的奇耻大辱,已非理性可以平息。孙权在群情激愤下,彻底断绝了与曹操的秘密接触,斩杀来使,誓与曹贼不共戴天!曹孙脆弱的秘密联盟,尚未发挥作用,便因一计“铜雀台”谣言而彻底瓦解。江东之怒,转而成为荆州东线的屏障。
二、 洛阳定策,唯才是举
面对内部士族对科举的反弹,林羽并未退缩,反而借一次大朝会之机,颁布《求贤诏》,公开宣示:
“我闻:大厦之材,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故伊尹出于庖厨,吕尚起于渔钓。今天下板荡,亟需贤能。若必待门第而后用,则姜尚、管仲何以显名?自今而后,州郡选举,皆须论能不论贵,量才而授职。有司考绩,但问政绩民生,不问郡望出身。其有怀才抱器、沉沦草泽者,皆可诣公车署自陈,我将亲览焉!”
诏书明发天下,态度强硬而明确。同时,林羽私下召见韩嵩等旧臣,温言安抚,承诺士族子弟中确有才学者,仍予重用,但必须经过考核,以示公允。此举既坚持了原则,又给了士族台阶,暂时压下了明面的反对声浪。
三、 荆襄易帅,明升暗控
对于蔡瑁、张允的怨望,林羽采取了更为高明的手段。他升任关羽为水军大都督,总领荆州全部水军事务,驻节夏口,赋予其筹备东征、总揽水战的最高指挥权。同时,任命蔡瑁为水军副都督,辅佐关羽,其位虽副,然实际仍掌襄阳水军主力;任命张允为水军护军,负责日常训练与后勤。最关键的一步,是任命心腹谋士马良为水军参军,随军参赞机要,并负有“监军”之责,可直接向林羽禀报军情。
此任命一出,蔡瑁、张允虽觉权柄被分,但关羽声望极高,且林羽仍给予其重要职位,并未削权,怨气稍平。而关羽坐镇夏口,马良监军,实则将荆州水军的最高指挥权和监察权牢牢掌控在林羽手中。为安抚江夏旧部,林羽任命关羽之子关平为江夏太守,总领政务,以勇将文聘为督军,总领军务,二人相辅相成,确保江夏重镇万无一失。一番人事调动,既平息了内部潜在叛乱,又加强了前线防务与中央控制,可谓一石三鸟。
四、 西线抚盟,稳中求进
针对西凉与汉中的不稳,林羽派遣能言善辩的伊籍为特使,携重礼分别前往凉州与汉中。对马腾、韩遂,伊籍陈说利害,重申共分关中的承诺,并额外许诺若韩遂全力东向,可表其为“雍州牧”,极尽笼络;对张鲁,则加大宗教上的尊重,承认其“师君”地位,并增加粮草军械援助,助其防御刘璋。同时,“谛听营”加强对韩遂、张卫等不稳定因素的监控。一番外交努力,暂时稳住了西线盟友,虽未完全消除隐患,但为荆州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时间。
五、 北疆策动,持续施压
林羽并未忘记北方的袁氏兄弟。他增派使者,携带更多军资,联络袁熙、袁尚,鼓励其加大在幽州、并州等地对曹操后方的袭扰力度,承诺将来反攻中原,必以其为先锋。同时,命令活动在并州山区的周仓、陈震部,加大出击频率和规模,专事破坏曹操通往并州、幽州的粮道和通信,使其北疆始终不得安宁。
六、 西南布防,宿将南镇
为预防益州刘璋趁虚而入,林羽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内部调防:任命沉稳持重、擅长防御的张辽为巴东都督,率本部兵马驻守白帝城一带;任命刚毅果敢的徐晃为宜都太守,协防巴东。二人皆为降将,急需立功证明忠诚,且用兵老辣,足以震慑暗弱的刘璋。此安排既加强了西南防务,又使张辽、徐晃远离中原旧地,避免其与曹军旧部牵连,可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七、 系统反馈与暗流暂平
【系统提示:成功执行“分化瓦解,纵横捭阖”策略,危机应对效果显着!】
【外部效果】:曹孙秘密同盟瓦解概率降至10%以下,孙权对曹操仇恨度大幅提升。西凉、汉中稳定度回升至“谨慎合作”级别。曹操北疆压力指数上升20%。
【内部效果】:荆州旧臣(蔡瑁、张允)怨望指数下降至“可控”级别。科举制度推行阻力减少15%。势力稳定度回升10%。
【获得特质】:“权术大师”(进行内部平衡与外部外交时,成功率提升10%)。
一系列凌厉而精准的操作之下,笼罩在荆州上空的阴云似乎暂时散去。然而,林羽深知,曹操绝非易与之辈,暂时的退让必有后招;孙权的愤怒能持续多久亦是未知;内部矛盾只是被压制,并未根除。眼前的平静,或许只是更大风暴来临前的间歇。下一步,是趁势东进,还是继续深耕?新的抉择,已在不远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