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坎达上空,无形的“编织”之力如同弥漫的雾气,开始渗透。城市边缘,一个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露天市场,气氛最先发生变化。讨价还价的喧闹声渐渐平息,交易变得异常高效和精确,商贩和顾客的脸上失去了丰富的表情,只剩下一种近乎机械的平静。一种令人窒息的“完美”正在蔓延。
“它开始了!”苏睿公主在指挥中心监控着全城数据,“社会活跃度在下降,创造性思维指数锐减!”
林恩悬浮在伯宁·扎纳市中心上空,他没有尝试用能量去轰击那无形的“编织”之力,那如同用拳头打击空气。他必须进入更深层面,与之进行理念层面的对抗。
“我需要进入它的‘编织网络’。”林恩对斯特兰奇和苏睿说道,“从内部瓦解它的逻辑。”
“这太危险了!”斯塔克反对,“你的意识可能会被它的秩序同化!”
“我的‘存在’已扎根于‘过程’,它无法同化我。”林恩语气坚定,“相反,我要在里面,播撒‘变量’的种子。”
在斯特兰奇的魔法和苏睿利用振科技术构建的精神放大器辅助下,林恩集中全部意念,沿着“编织”之力渗透的轨迹,逆向侵入了那庞大的、由纯粹秩序构成的概念网络。
眼前并非物质世界,而是一个由无数发光线条、几何图案和数学公式构成的庞大网络空间。这就是“棱镜”的“编织核心”在概念层的显现。在这里,每一个生命、每一个事件都被简化成一个节点,由预设的秩序线路连接,所有的混乱、情感、意外都被排除在外。
林恩的闯入,像一个不和谐的音符,立刻引起了网络的排斥。无数秩序的逻辑链如同锁链,向他缠绕而来,试图将他解析、定义、并纳入这庞大的体系。
林恩没有抵抗,而是完全放开了自身。他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意识,而是将自己所理解、所珍视的,关于“生命过程”的一切——托尼·斯塔克在绝望中迸发的创造力、史蒂夫·罗杰斯永不妥协的信念、彼得·帕克在责任与困难中的成长、每一个“火花”觉醒者的迷茫与希望、人类历史上所有的爱恨情仇、成功与失败……将这些充满“变量”和“不确定性”的复杂信息,如同病毒般注入到秩序网络之中。
他就像一滴浓墨,滴入了清澈见底的水池。
秩序的网络开始剧烈震荡。在瓦坎达的现实中,市场里一个正在机械式递出货物的商贩,动作突然停顿,他看了看手中的货物,又看了看面无表情的顾客,一种久违的、想要闲聊几句的冲动莫名涌现;一个正沿着绝对高效路径行走的市民,突然偏离了路线,被路边一朵顽强生长在缝隙中的野花吸引了目光……
这些微小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变量”,在林恩有意识的引导下,在秩序网络中引发了连锁反应。公式出现错误,几何图形出现不规则的扭曲,连接节点的线路开始闪烁、断裂。
“编织”之力感受到了威胁,开始集中力量试图修复这些“错误”,并将林恩的意识驱逐出去。
在这场纯粹理念的战争中,林恩以自身为堡垒,以“过程”为武器,艰难地对抗着整个秩序网络的同化压力。他感受到自身意识的边界在被侵蚀,但他坚守着核心,不断重构着那些被抹杀的“可能性”。
就在僵持不下之际,林恩感知到了一股熟悉而温暖的力量接入——是全球的“火花”们!他们通过林恩建立的连接,自发地将自身能力所感知到的、世界各地那些未被“编织”的、鲜活的“可能性”汇聚过来,如同万千溪流汇入江河,支撑着林恩的理念。
与此同时,斯特兰奇带领卡玛泰姬的法师们,在现实层面构筑强大的反制咒语,干扰“编织核心”的运作;瓦坎达的科技力量则全力稳定着城市的现实结构,防止崩溃。
内外交攻之下,“编织核心”的秩序网络终于承受不住那无穷无尽的“变量”冲击。
伴随着一声无声的碎裂巨响,笼罩瓦坎达的“编织”之力如潮水般退去。市场恢复了往日的喧闹,市民们脸上重新浮现出丰富的情感,那个偏离路线的市民甚至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抚摸那朵野花。
林恩的意识回归身体,微微喘息,脸上却露出了如释重负的微笑。
他们赢了这一局。但在他脱离网络的那一刻,他清晰地捕捉到了“编织核心”在崩溃前闪现的一个最终坐标——那并非地球上的任何地点,而是一个指向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附近某处的空间信标。
那里,似乎隐藏着“棱镜”真正的,也是最终的——“初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