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属第四卷,错发到了第三卷,故此跳过!!!
特此声明!!!
以下是覆盖之前章节用字,大家不需要看。
终南山作为中国隐修文化的核心圣地,自古便是道家、佛家及传统气功修炼者的聚集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北抵黄河,南依长江,西遥昆仑,东指大海”的王者之气)与深厚的修道传统,吸引了历代练气士在此探索身心升华之道6。现代终南山的练气实践既延续了古法,又融入了当代健康理念,形成多元的修炼生态:
一、历史渊源与修行圣地地位
隐士文化的千年传承
终南山自古有“天下修道,终南为冠”之誉,从姜子牙、张良到王重阳、孙思邈等皆曾在此隐居。其气场被认为“直通人心”,利于修道者突破身心瓶颈6。至今山中仍有约四五百名长期隐修者,涵盖僧道、居士及中外修行者6。
地理与能量的特殊性
终南山位于秦岭腹地,兼具险峻与灵秀,深谷岩洞(如黄老洞)为闭关提供绝佳环境。修行者认为山中“灵气”可直灌人体,助益气脉贯通45。
二、现代练气士的修炼体系
丹道与气功的核心功法
真气运行法:以“贯通任督二脉”为目标,通过五步静功(调息凝神)结合动功(如五禽导引、肠胃功),调理脏腑、化浊血为元气12。
女丹秘术:女性练气士(如含玉羽士)侧重“炼血化气”,需先收缩子宫、通经络,再行“斩赤龙”(闭经返元),强调“后天筑基”的重要性5。
守中听息法:在洞修中通过深度入静,收摄精神感知“身中天籁”,达到元神主事的境界4。
辟谷与能量转化
部分高阶修行者(如辟谷一年的含玉羽士)以松针、草药为食,通过炼气替代后天饮食,实现“气足不思食”5。此法需明师指导,否则易致气血淤堵57。
三、修行生活与实修挑战
严苛的洞修与茅棚生活
居住环境:练气士多栖身岩洞或自建茅棚,无电无通讯,仅石床、乐器、采药工具为伴58。
生存考验:需自行背粮上山、开垦种植,冬季严寒时更需极强定力。缺乏根基者易因孤独或体力不支放弃67。
精进闭关的密行
如“黄老洞”闭关要求:
每日实修≥8小时,子午卯酉四时无间断;
彻底断手机、固精无漏以蓄足元气;
入洞前需经数月身心准备,否则“难以适应”4。
四、当代传承与实修课程
体系化教学
真气运行培训班:兰州李少波真气研究所定期举办,学费3000元\/人,含静功、动功教学及贯通任督指导12。
不还老师修道班:佛道双修的70岁隐士传授“慧道体系”,结合内丹实修与情绪管理,5天课程收费不菲且严禁录音3。
师徒秘传与实修社群
高阶功法(如南宗丹法)仍依赖师徒口传心授。山中形成互助网络,居士定期供养物资,但真修者往往避世少闻78。
五、文化意义与争议
精神追求:练气士旨在超越物质束缚,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回归天人合一,非为神通而是心性解脱46。
现实质疑:部分“茅棚修行”被批作秀(如比丘尼建网站宣传),或依赖居士供养却难耐清修,背离隐修本意7。
终南山练气文化作为中华修炼传统的活化石,其价值远超技法本身——它是现代人对生命本源的叩问。无论含玉羽士“炼气如瑶霞游紫薇”的玄境,还是居士们负重供僧的虔诚,终南山仍以它的险峰幽谷,守护着文明中那片超越时间的“内在星空”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