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公司及其雇佣的水军发起的第二波黑通稿攻势,来势汹汹,试图用更具体的谎言将苏恬拖入泥潭。然而,他们低估了周明团队的准备速度和反击力度。
就在那些“耍大牌”、“天价代言费”、“特殊关系”的谣言开始发酵,尚未形成更大规模之时,周明团队的反击已经雷霆般展开。这一次,他们不再仅仅依靠苏恬个人风格的回应,而是展现出了专业的舆论操控和法律威慑能力
周明并未选择发布长篇大论的声明,而是授意几个有合作关系的、信誉良好的娱乐号,同时发布了一系列简短的“澄清帖”,但内容极具针对性:
· 针对“耍大牌、辱骂工作人员”:贴出了《欢迎来我家捣蛋》节目组多位幕后工作人员(灯光师、场务、化妆师)在私人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与苏恬的合影或互动片段。照片里苏恬笑容灿烂,毫无架子,甚至还有她帮工作人员搬道具的花絮截图(得益于顾景琛之前发送的素材)。配文简洁:「合作愉快,期待再见。[心]」这些来自真正合作者的自发行为,比任何声明都更有力。
· 针对“天价代言费吓跑品牌”:直接放出了那场直播带货的品牌方市场总监接受小型媒体采访的片段,采访中对方盛赞苏恬“敬业、有趣、效果远超预期,非常期待下次合作”,并开玩笑说“希望下次请她代言我们的价格她别嫌低就行”。轻松化解谣言。
· 针对“与周明关系不正针对“与周明关系不正常”:周明工作室的官方账号发布了一则简短冰冷的声明:「本工作室注意到网络上有大量针对周明先生与苏恬女士关系的恶意诽谤内容。此类谣言已严重损害周明先生个人名誉及职业声誉,并涉嫌蓄意干扰苏恬女士委托本工作室处理的正当法律事务。本工作室已就相关侵权内容完成全面取证,并即将对首批发布及传播最广的侵权主体提起名誉权诉讼,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网络非法外之地。」同时附上了几张针对特定营销号的律师事务所案件受理通知书截图。这份声明撇清了敏感的“经纪关系”,转而从保护个人名誉和反对干扰法律程序的角度出发,立场正当且强硬,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这一套组合拳打得又快又狠,没有陷入自证清白的循环,而是用第三方事实、合作方证言和法律武器直接碾压了谣言。尤其是直接起诉营销号的做法,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不少收了钱正准备跟风黑的小号立刻删帖保平安。
在迅速扑灭负面谣言的同时,周明团队巧妙地将公众视线引向更值得关注的话题。
由一位颇具份量的娱乐评论人发表了一篇深度文章,标题为:「从苏恬解约事件,再看艺人经纪合约之殇」。文章并未过多着墨于苏恬个案的真假,而是借此机会,深入剖析了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霸王条款”、“长期合约陷阱”、“经纪职责缺失”等问题,呼吁加强行业规范,保障艺人尤其是新人艺人的合法权益。
这篇文章立意高远,瞬间得到了大量艺人粉丝、行业底层工作者甚至一些知名演员的私下声援和支持,#尊重艺人权益# #规范经纪合约# 等话题被推上热搜,将苏恬的个人事件上升到了行业反思的高度,赢得了更广泛的舆论同情和支持,也让原公司试图“捂盖子”的行为显得更加愚蠢和孤立。
在整个过程中,苏恬按照周明的指示,保持了沉默,没有亲自下场撕扯。她密切关注着舆情变化,看着那些恶毒的谣言被迅速扑灭,看着话题被引向更有意义的层面,她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专业团队的力量和周明“四两拨千斤”的手段。
她并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有一种更加凝重的责任感。她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在为自己抗争,似乎也在无意中成为了某个微小变革的契机点。无数同样遭受不公合约束缚的小艺人、练习生,或许正看着她的背影。
李助理带来了周明的新指示:“苏小姐,周先生说,第一阶段的舆论反击已经完成,效果很好。接下来,我们需要为你安排一次正式的媒体专访。这不是综艺搞怪,需要你坦诚、冷静、有条理地讲述你的经历和选择,回应公众关切。这将是奠定你后续公众形象的关键一步,也是向对方施加最终压力的重要环节。请你好好准备。”
苏恬深吸一口气,知道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面对镜头讲述伤疤和抗争,比面对一台不听话的早餐机要困难得多。
“我会准备好的。”她郑重地回答。
晚上,她再次翻出张律师提供的厚厚的合约分析资料和证据清单,这一次,她不再是茫然地阅读,而是带着目的去梳理、记忆、理解,试图将自己的故事和这些冰冷的条款、证据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血有肉、能打动人心的叙述。
她甚至主动给顾景琛发了一条微信:「顾老师,如果……如果需要面对很多人,认真讲一件很重要的事,怎么样才能不紧张,讲得清楚?」 过了许久,就在苏恬以为他不会回复时,手机亮了。 「c:忘掉镜头,只讲事实。你是受害者,亦是勇者。」
言简意赅,却像一剂强心针,瞬间抚平了她内心的焦躁。是的,忘掉表演,只需陈述事实。她不需要扮演谁,她只需要成为她自己——那个曾经迷茫、如今选择勇敢面对的苏恬。
专访的时间定在了三天后。她知道,那将是另一场硬仗,一场没有剧本、无法重来的直播。她闭上眼睛,开始在心里默默构建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风暴眼中,她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发出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