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罕:北宋“暖心断案官”!听疯妇诉冤,揪出夺产真凶
王罕担任潭州知州时,当地有个妇人疯疯癫癫的,经常跑到官府告状,说话颠三倒四、没个章法。要是赶她走,她就撒泼骂人,闹得不可开交。之前几任知州都没耐心,每次见她来,都直接呵斥驱赶。
等王罕到任后,这妇人又来告状了。和前任不同,王罕没赶她,反而让她走到跟前,耐着性子一点点询问情况。一开始妇人还胡言乱语,但随着王罕慢慢引导,聊了好一阵子后,她的话渐渐有了条理,终于把冤情说清楚了。
原来这妇人本是正妻,因为没生孩子,丈夫去世后,小妾生了儿子,就把她赶出了家门,霸占了家里的财产。她一次次去官府告状,可都没能讨回公道,心里的愤怒和委屈憋久了,才被逼得疯疯癫癫。
王罕查清真相后,立刻下令惩治了那个小妾,把被霸占的财产还给了妇人。没过多久,妇人的疯病就彻底好了。值得一提的是,王罕是北宋名相王珪的叔父。
【管理智慧】
王罕的厉害,在于“不被‘疯癫表象’骗,愿用耐心挖真相”
换别的官员,见妇人疯疯癫癫,大概率会觉得她在胡搅蛮缠,直接赶走了事;但王罕不一样——他知道“事出反常必有因”,没因外表和言行轻视她,反而沉下心来耐心引导。正是这份不嫌弃弱者、肯花时间倾听的态度,才让沉冤得以昭雪,还了妇人一个公道。
一、核心逻辑:破解“反常诉冤案”,别被“表象”劝退,要“抓‘言行背后的隐情’”
王罕能破这案子,关键是看透了“反常表象下的真相”:
1.疯癫不是凭空来的:妇人的疯病不是天生的,而是“诉冤无门、积愤成疾”的结果,那些混乱的话语里,藏着被压抑的冤屈;
2.耐心是解锁真相的钥匙:面对语无伦次的诉说,只有耐着性子引导,才能让混乱的思绪慢慢梳理清晰,让被掩盖的冤情浮出水面。
这就像现在生活中遇到情绪崩溃、说话颠三倒四的人,别急着否定,耐心听下去就会发现,他不是无理取闹,只是心里的委屈太多,没处发泄才失了条理。
二、核心启示:遇“言行反常的人\/事”,别轻易否定,要“用耐心挖隐情”
王罕的思路放现在也超实用,比如这些场景:
- 生活遇“情绪失控的家人”:家人突然变得暴躁易怒、说话没逻辑,别骂他“神经病”。坐下来陪他慢慢说,可能是他受了委屈没处说,或是遇到难题扛不住了,你的耐心倾听,能帮他释放情绪,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职场遇“表达混乱的同事”:同事汇报工作时语无伦次,别打断或嘲笑他。耐心听他说完,再顺着他的话一点点梳理,可能是他太紧张,或是事情太复杂没理清楚,你的耐心,既能帮他理清思路,也能避免遗漏重要工作信息;
- 校园遇“行为怪异的同学”:同学突然变得孤僻、言行反常,别疏远他。主动温和地跟他聊天,耐心询问情况,可能是他在学校受了欺负,或是家里出了变故,你的倾听和关心,或许能帮他走出低谷。
简单说就是:“遇到言行反常的人,别被表面的混乱迷惑。多一点耐心,少一点偏见,试着去倾听和理解,往往能发现表象之下的隐情,帮人解决真正的难题——有时候,耐心比技巧更能靠近真相。”
【原文】王罕
罕知潭州,州有妇病狂,数诣守诉事,出语无章,却之则悖骂。前守屡叱逐,罕至,独引令前,委曲问之。良久,语渐有次第,盖本为人妻,无子,夫死妾有子,遂逐而据其赀,以屡诉不得直,愤恚发狂也。罕为治妾,而反其赀,妇寻愈。罕,王珪季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