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肖甫:明朝“危机管控大神”!兵民双乱齐爆发,靠 “分化 + 拿捏”3步稳住浙江
浙江原本有4500人的幕府亲兵,分成9个营,每年派7 个营去沿海防守汛情,汛情结束后回来。这些士兵的军饷本来很丰厚,可到了万历十年,中丞吴善言按新规定把军饷减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一半还发了流通不起来的新钱。士兵们去申诉,吴善言根本不听,士兵们直接闹起了兵变。
带头的是马文英和杨廷用,他们把吴善言押到军营里,百般羞辱,逼着他写 “承认克扣军饷”的文书,还抢了2000 两库银当酒食钱,才暂时放了他。
第二天,马文英、杨廷用故意捆着自己去见吴善言和按察使、布政使,说:“兵变是我们带头的,要杀要剐冲我们来,跟其他人没关系。”其实士兵们都藏着刀在旁边等着,就怕当官的动他们首领。官员们怕把事情闹大,只能好言好语把他俩打发走,再把兵变的事上报朝廷。
之后,少司马张肖甫奉命“便宜行事”,去浙江接替吴善言安抚局面。可他还没到,浙江又爆发了民变。
这事得从杭州城的防卫说起:之前杭州各城门的栅栏都设了役夫负责看守(边批:本来就多此一举),这些役夫一开始是自己找闲散人员顶替。两年前官府突然严格规定,必须本人来服役。不想服役的人就找有权有势的人帮忙免役,那些靠顶替役夫吃饭的闲散人员没了活路,心里满是怨气。
有个上虞人叫丁仕卿,住在杭州,平时就爱耍小聪明钻法律空子,还和城里的地痞流氓勾结。他找监司、知府说“免役政策不合理”,没人理他,他就气不过,还放话:“官府连兵变都管不了,还能把我怎么样!”这话正好挑动了那些地痞的情绪。后来丁仕卿因为别的事被抓起来游街,地痞们就趁机煽动群众劫人,一下子聚集了上千人,不仅烧抢有权势的人家泄愤,还砸了御史的衙门,监司以下的官员全吓得躲了起来。
第一步:刚到就控局,先防“兵民合流”
张肖甫到了嘉禾(今嘉兴),听说兵民都乱了,先问手下:“去沿海防守的7个营士兵出发了吗?”手下说 “出发了”。他又问:“留在城里的2个营没出问题吧?” 手下说 “没事”。张肖甫立刻说:“赶紧调这2个营过来,还能避免兵和民混在一起(边批:兵民一旦联手,就彻底没法收拾了)。” 跟着他的人都吓得不行,张肖甫却谈笑自如,一点不慌。
到了杭州府衙办公,那些闹事的地痞流氓聚集得更多了,举着竹竿当旗帜,拿着刀冲到府衙门口的有2000多人,还想拆墙冲进来。张肖甫只带几个士兵,坐着轿子出去迎接,对着人群说:“你们别造反!造反的话,天子派大军来,会灭了你们全族的!你们肯定有委屈、有不公平的事,为啥不跟我说?”
人群说 “看守城门的劳役太不公平”,张肖甫立刻说:“这好办!犯不着为一口气把全族搭进去!” 马上下令取消不合理的劳役规定,人群这才散了。可这些人的气焰没消,晚上又去抢劫大户人家,火光把天都照亮了。
第二步:借力打力,用 “营兵” 收拾 “乱民”
张肖甫点着蜡烛写檄文,跟乱民讲清楚利害关系,天亮后贴在大街上,结果被乱民撕得粉碎。张肖甫怒了:“我奉命整治凶悍的士兵,看来得先从凶悍的百姓下手!”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盘算着:“这些乱民是乌合之众,能收买的人可以利用,根本不堪一击。”
他先叫游击将军徐景星带着调来的2个营士兵来,召来士兵的伍长安抚:“之前幕府确实对不起你们,用你们拼命却克扣军饷,你们心里有气是应该的(边批:先平复他们的情绪、稳住他们的心,再用他们)。”士兵们都点头认同。张肖甫接着说:“城里的地痞流氓闹乱子,他们没立过功,可不像你们有军饷待遇。你们要是能帮我抓乱民,我让你们靠功劳拿足好处,但别多杀人,多杀人不算你们的功劳。”士兵们一听有好处,都踊跃答应。
接着他又秘密召见马文英、杨廷用,问:“之前捆着自己去认错的是你们吧?”两人赶紧认罪求饶。张肖甫说:“好汉本来就不怕死,但死得不明不白就不值了。你们帮我带人造反,现在帮我带兵抓乱民,别说能免罪,还能得赏。就算不幸死了,也是死在道义上,不比当乱兵强?”两人也赶紧答应。
之后张肖甫安排:让徐景星带最勇猛的士兵当中军,营兵跟在后面,地方团练再跟在最后,严格整肃队伍、明确纪律,然后朝着乱民的方向推进,几次交锋就打败了乱民,抓了150多人,丁仕卿也在里面。张肖甫审问后,把带头谋划、持刀抢劫还私藏钱财的50多人全砍了头,挂在辕门外示众,剩下的都放了,乱民一下子就散了。
第三步:秋后算账,不动声色除“兵患”
张肖甫知道,兵变的士兵还没彻底服管,逼急了可能再闹事;找别的理由治罪,或者偷偷收拾他们,又不合规矩。他就故意表面上奖励马文英、杨廷用的“平乱功劳”,给他们戴官帽、穿官服,还在军营里贴告示,恢复了他们原来的军饷,士兵们都服服帖帖的。
其实早在马文英、杨廷用当初捆着自己认错时,就跟士兵们说:“我用一条命保你们,你们得给我凑棺材钱、养家钱。”士兵们凑了几百两银子,可后来两人没被治罪,也没把钱还回去,士兵们心里早就有怨气了。而且张肖甫还查清了每个营里当初带头兵变的几十个人。
到了第二年春天汛情,7个营该去沿海防守了。张肖甫在誓师的时候,秘密让徐景星每个营抓一个当初带头兵变的人,细数他们的罪状后砍头。之后又把马文英、杨廷用抓来,说:“你们当初自己求死,现在时候到了。况且你们带头兵变,还骗士兵的钱私吞,我就算想放你们,士兵们能答应吗?” 又把两人砍了头,一共斩了9个首恶,挂在辕门外。
然后张肖甫派人去各营传旨:“天子不忍心把你们都杀了,你们自己想想该不该死?从现在起,好好为国家防守边疆!” 士兵们全感动得哭了,再也没人敢闹事。
冯梦龙点评:张肖甫的厉害,在于“不慌不忙,每一步都掐住要害”
兵民同时作乱,最怕的是 “兵民合流”,张肖甫刚到就调营兵、断合流可能;乱民是乌合之众,他就借营兵的力去收拾,还顺便安抚了营兵的情绪;首恶不除终是隐患,他却不急于一时,等风头过了、士兵有怨气了,再秋后算账,既除了隐患,又没引发新乱。整个过程没硬拼,没多杀人,却把乱局稳稳控住,这才是顶级的危机管控。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兵民双乱”,别“一锅端”,要“分步骤、抓要害、借力量”
张肖甫能平定乱局,核心是三个“精准操作”:
先断“合流风险”:知道兵民联手最可怕,优先调走城里的营兵,避免两者勾结,从源头降低难度;
借“矛盾打矛盾”:营兵对乱民没感情,还能靠抓乱民得好处;乱民是乌合之众,营兵能轻松收拾 —— 用一方的力量解决另一方的问题,自己不用硬上;
缓“除首恶节奏”:不急于杀兵变首恶,先安抚、再等士兵生怨,最后借“私吞钱财”“当初求死”的理由动手,既合法理,又顺军心,没引发新乱。
这就像现在公司同时面临“员工罢工”和“客户投诉”,先分开处理(不让员工和客户串通),再借“老员工”安抚罢工者,用“解决投诉”的成果稳定客户,最后慢慢处理带头罢工的人,既不激化矛盾,又能解决问题。
二、核心启示:遇“多线危机并发”,别“手忙脚乱”,要“分优先级、借外力、控节奏”
张肖甫的思路放到现在也超实用,比如这些场景:
- 企业多线危机:公司同时出现“员工抗议降薪”和 “客户大规模退货”。可以像张肖甫那样,先单独沟通员工(避免员工联系客户添乱),再借“老员工”说服抗议者(承诺恢复部分福利),用“退货补偿方案”稳住客户;等局面稳了,再处理带头抗议的人,逐步推进薪资调整;
- 社区多矛盾爆发:社区同时有“业主抗议物业涨价” 和“租户投诉扰民”。先分开组织业主、租户会议(避免双方冲突),借“热心业主”收集诉求(承诺物业公开成本),用“租户行为规范”解决扰民问题;等矛盾缓解,再公示物业收费明细,处理带头闹事的极端业主;
- 学校多问题叠加:学校同时面临“学生抗议作业多” 和“家长投诉教学质量差”。先分别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避免家校对立),借“优秀学生”分享学习方法(减轻作业负担),用“教师培训计划”回应质量投诉;等情绪平复,再优化作业设计,处理教学能力不足的老师。
简单说就是:“多线危机一起爆,别想着一次性解决。先分清楚‘最危险的是什么’(比如兵民合流),优先掐断风险点;再看看‘能借谁的力’(比如用营兵平乱民),减少自己的压力;最后控制‘解决问题的节奏’(比如缓除首恶),别急于求成引发新乱。”
【原文】张肖甫
浙故有幕府亲兵四千五百人,分为九营,岁以七营防海汛,汛毕乃归,其饷颇厚。万历十年间,吴中丞善言奉新例减饷三之一,又半给新钱,钱法壅不行,诉之不听,遂为乱。其魁马文英、杨廷用实倡之,拥吴公至营所,窘辱备至,迫书朘削状,以库金二千为酒食资,姑纵之。
明日二魁阳自缚诣吴及两台,言:“我实首事,请受法,他无与也。”
众皆匣刃以俟。诸公惧稔祸,姑好言慰遣,而具其事上闻。
少司马张肖甫奉便宜命抚浙代吴,未至而民变复作。
初,杭城诸栅各设役夫司干掫,边批:多事。应役者自募游手充之。前二岁始严其法,必亲受役。惮役者相率倚豪有力以免,而游手遂失募利,亦怨望。上虞人丁仕卿侨居,素舞文,与市大猾相结,假利便言之监司守令,俱不听,意忿忿,且谓“官无如乱兵何,而如我何!”以此挑诸大猾。会仕卿坐他法荷校,诸大猾遂鼓众劫之,响应至千人,于是焚劫诸豪有力家以快憾。遂破台使者门,监司而下悉窜匿。张公抵嘉禾闻变,问候人曰:“兵哨海者发耶?”曰:“发矣。”“所留二营无恙耶?”曰:“然。”公曰:“速驱之,尚可离而二也。”边批:兵民合则不可为矣。从者皆恐,公谈笑自如。既抵台治事,而群不逞啸聚益众,揭竿立帜,执白刃而向台者可二千余,且欲毁垣以入。公乃从数卒乘肩舆出迎,谓之曰:“汝曹毋反,反则天子移六师至族汝矣!且汝必有所苦与甚不平,何不告我?”众以司夜役不公为言,公曰:“易耳!奈何以一愤易一族!”即下令除之,众始散。然其气益张,夜复掠他巨室,火光烛天。公秉烛草檄,谕以祸福。质明,张之通衢。众取裂之。公怒曰:“吾奉命戢悍兵,宜自悍民始。”已而计曰:“过可使也,乌合可刈也。”命游击徐景星以二营兵入,召伍长抚之曰:“前幕府诚误用汝死力而不汝饷,汝宁无怏怏!边批:先平其气、安其心而后用之。”众唯唯,则又曰:“市无赖子乱成矣。彼无他劳,非汝曹例。能为我尽力计捕之,我且令汝曹以功饱也。然无多杀,多杀不汝功。”众踊跃听命。复召马文英、杨廷用,密谓之曰:“向自缚而请者汝耶?”二魁谢死罪。公曰:“壮士故不畏死,虽然,死法无名。汝为我帅众捕乱,讵论赎,且赏矣。即不幸死,宁死义乎!”二魁亦踊跃听命。公乃召徐景星出所从骁勇为中军;俾营兵次之;郡邑土团又次之。严部伍,明约束,遂前薄乱民,连败之,缚百五十余人,而仕卿与焉。公讯得其倡谋、挟刃而腰金帛者凡五十余人,皆斩枭之辕门,余悉释去,于是群不逞皆散。公念此悍卒犹未伏法,急之或生变,假他事罪之或密掩之则非法,因阳奖二魁功,予之冠带,榜于营,复其饷如初,咸帖然。当二魁自缚时,要众曰:“吾以一死蔽若等,姑予我棺殓,给妻子费。”众为敛金数百,既免而不复反橐,众颇恨。又各营倡乱者数十,公俱廉得之。届明年春汛,七营当复发,公于誓师时密令徐景星以名捕营各一人,数其首乱罪斩之,已后捕马、杨二魁至,曰:“汝故自请死,今晚矣。且汝既倡乱,又欺众而攘其资,我即欲贷汝,如众怒何!”又斩之,凡九首,陈辕门外,而使使驰赦诸营,曰:“天子不忍尽戮汝,汝自揣合死否?今而后当尽力为国御圉也!”众尽感泣。
兵之变,未有不因朘削激成者;民之变,未有不因势豪激成者。至于兵民一时并变,危哉乎浙也!幸群不逞仓卒乌合,本无大志,而二魁恃好言之慰遣,自幸不死,故不至合而为一,于此便有个题目可做。
张公此举,大有机权,大有此第,尤妙在于不多杀。若贪功臣,我不知当如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