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汉中大地沉浸在惨胜后的喘息与重整之际,远在千里之外的东线,另一场关乎国运的攻防大战,正进行到白热化的阶段。
夷陵城,这座刚刚易主不久、见证了蜀汉东征辉煌开端的重镇,此刻正承受着来自江东的滔天怒火与疯狂反扑。
陆逊终究不是庸才。
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与迟疑,确认张飞、陈到的主力确实已然北调,并且陈到那支该死的“白毦鬼兵”也消失无踪后,他立刻意识到,这是夺回夷陵、甚至趁势西进的绝佳机会!
尽管祁山大火和汉中惨败的消息尚未传来,但眼前的战机不容错过。
陆逊迅速整顿兵马,汇聚了从江东源源不断开来的援军,兵力一度达到近五万之众!
浩浩荡荡,连营数十里,声势极为浩大!
“赵云赵子龙…常山赵子龙…”陆逊立于楼船之上,远眺着那座扼守峡江的坚城,眼神冰冷。
他知道守将是赵云,一个以忠勇和稳健着称的对手。
但他更相信,在绝对的兵力优势和内外夹击的心理压力下,没有人能永远守住一座孤城。
东吴大军,如同汹涌的钱塘江潮,向着夷陵城发起了第一波猛烈的攻击!
楼船战舰逆江而上,以拍杆、弩炮猛轰临江城墙;
步卒如蚁附般,扛着云梯,推着冲车,冒着城头倾泻而下的箭雨滚木,疯狂扑城!
然而,他们撞上的,不是预想中惊慌失措的孤军,而是一块沉默而坚韧的——磐石!
夷陵城头,“赵”字大旗稳稳飘扬。赵云一身白袍银甲,虽年岁稍长,却依旧挺拔如松。
他面色平静,目光如电,从容不迫地指挥着守城之战。
“弩手!三叠阵!轮番射击,压制江面敌舰!”
“滚木礌石,对准云梯!火油准备,浇下去!”
“金汁伺候!让吴狗尝尝厉害!”
“后备队上城!替换伤者!民夫加紧输送物资!”
他的命令清晰而冷静,没有丝毫慌乱。
得益于陈到撤退前留下的坚固城防、充足的守城器械以及赵云本人极其严谨的备战,整座夷陵城如同一台高效而冷酷的战争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蜀军将士看到主将如此镇定,又刚刚经历了夷陵大胜,士气本就高昂,此刻更是同仇敌忾,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箭矢如同飞蝗,滚木礌石如同山崩,烧沸的金汁散发着恶臭泼下,烫得吴军皮开肉绽,惨嚎连连!
东吴的第一波攻势,在夷陵城下撞得头破血流,丢下上千具尸体,狼狈退去。
陆逊并未气馁。
他深知攻城战的残酷,一次失利在所难免。
他立刻改变策略。 “水师继续佯攻牵制!”
“步卒分兵!徐盛!你率一军,溯江而上,尝试绕过夷陵,攻击其上游险隘,断其与后方永安的联系!”
“朱然!你率精锐,尝试夜袭!寻找守军漏洞!”
命令下达,东吴军队再次行动起来。
徐盛率领一支偏师,乘坐快船,试图利用水军优势,绕过夷陵正面,攻击其侧后。
然而,他们刚刚进入上游一段狭窄江面,就遭遇了噩梦!
两岸山林之中,突然响起刺耳的梆子声!
紧接着,无数早已预设好的、隐藏在江面下的暗桩、铁索被拉起!
同时,两岸弩炮齐发,火箭如雨!
东吴战船顿时乱作一团,有的被暗桩戳穿船底,有的被铁索拦住去路,成了固定靶子!
火箭点燃船帆、舱室,江面上一片火海!
徐盛本人也险些被火箭所伤,狼狈不堪地率残部退回。
朱然的夜袭队更是倒霉。
他们自以为行动隐秘,刚靠近城墙,就触发了蜀军布设的铃铛绳索和陷阱!
瞬间警锣大作,城头火把齐明,亮如白昼!
迎接他们的,是早已准备好的强弩硬弓和精准的狙杀!
朱然派出的死士几乎全军覆没,连城墙都没摸到。
陆逊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他发现,这座夷陵城,在赵云的手中,仿佛变成了一个浑身是刺的钢铁堡垒,无论从哪个方向,用什么方法攻击,都难以奏效,反而自身损失惨重。
硬攻不下,陆逊开始尝试攻心。
他让士卒向城内射去劝降信,许诺高官厚禄。
让被俘的蜀军伤兵在城下喊话,动摇军心。
甚至派人散播谣言,说汉中已失,张飞陈到全军覆没,赵云已成孤军。
然而,这些伎俩在赵云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对于劝降信,赵云看都不看,直接下令烧毁。 对于城下喊话,他下令弓弩手精准射杀喊话者,毫不留情。 对于谣言,他反而利用此事,在城头公开训话:“此乃东吴离间之计!若汉中果真危急,吴狗何须在此与我等死磕?早已北上抢功去了!弟兄们!坚守待援!丞相与大将军,必不会抛弃我等!”
赵云的人格魅力和往日积累的威望,此刻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将士们深信不疑,守城意志更加坚定。
陆逊见攻心无效,又生一计。他下令士兵在城外日夜不停地辱骂挑战,什么难听骂什么,试图激怒赵云出城作战。
城头守军听得怒火中烧,纷纷请战。 赵云却只是淡然一笑,对诸将道:“陆逊欲效仿司马懿故智,激我出战。我岂会上当?他骂任他骂,我自岿然不动。传令下去,敌军叫骂时,各部轮番休息,养精蓄锐。待其骂得累了,士气懈怠之时,再用弩箭招呼。”
果然,几天骂下来,蜀军没怎么样,吴军自己先骂得口干舌燥,士气低落。而蜀军则趁机得到了宝贵的休整时间。
四、 僵局渐成,锐气尽失
日子一天天过去。东吴大军发动了无数次进攻,水陆并进,日夜不停,奇正相合,却始终无法撼动夷陵分毫。城下的尸体堆积如山,江水多次被染红。大量的攻城器械被毁,粮草物资消耗巨大。
反观夷陵守军,虽然同样伤亡不小,疲惫不堪,但在赵云出色的指挥和调度下,城墙始终屹立,士气始终高昂。城内的粮草器械,由于赵云提前做了充分准备,并且后方永安的李严(在诸葛亮严令下)也尽力保障输送,依旧能够支撑。
陆逊心中的焦虑一日胜过一日。兵力占优,场面占优,却迟迟打不开局面,这种钝刀子割肉的感觉,比一场干脆的败仗更令人难受。军中开始出现怨言,士卒疲惫厌战,将领们也渐生怠意。
而就在这时,汉中惨败、祁山被焚的惊天噩耗,终于如同迟来的审判,跨越千山万水,传到了东吴大营!
这个消息,对于久攻不下、士气本就低迷的东吴军队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曹真十万大军败了?粮草被烧了?那支消失的白毦兵干的?那张飞陈到…岂不是很快就能回师东进?
恐慌如同瘟疫般再次蔓延开来。原本就不高的进攻欲望,瞬间降到了冰点。
陆逊听到消息时,正在研究地图,手中的笔“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他沉默了很久,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紧握的拳头和微微颤抖的指尖,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他一切都明白了。为何张飞陈到会突然北调,为何赵云敢如此有恃无恐地死守…原来,从一开始,他就落入了诸葛亮的算计之中!他在这里猛攻夷陵,消耗国力,而蜀汉却集中力量在汉中完成了惊天逆转!
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挫败感攫住了他。
继续攻?损兵折将,毫无意义,甚至可能被即将回师的蜀军主力反咬一口。 退兵?劳师动众,寸功未立,如何向江东父老交代?如何面对孙权的责问?
最终,理智压倒了不甘。 陆逊长叹一声,仿佛瞬间苍老了几岁。 “传令…停止进攻…各部退回原有营寨…加固防御…转为守势…” 命令下达,曾经气势汹汹的东吴攻营,如同退潮般,缓缓向后收缩。那震天的喊杀声和金鼓声,终于停歇了下来。
夷陵城头,守军看着如潮水般退去的吴军,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 “赢了!我们守住了!” “吴狗退了!赵将军万岁!”
赵云站在城头,望着退去的吴军,脸上却没有太多喜悦,只有深深的疲惫和一如既往的沉稳。他知道,陆逊只是暂时退却,并未伤筋动骨,东线的威胁远未解除。
但他更知道,他完成了丞相和三将军的重托!他以区区三万余人,顶住了东吴名将陆逊和数万大军的疯狂反扑,牢牢守住了这扇东出的门户!
“清点伤亡,加固城防,救治伤员,不可懈怠。”赵云平静地下达命令,仿佛刚才那场持续日久的血战只是寻常。
阳光洒在他染血的白袍和银甲上,熠熠生辉。常山赵子龙,这位身经百年的老将,再次用他无与伦比的稳健和忠诚,证明了何为——国之干城!
夷陵-秭归一线,战火暂熄,双方隔江对峙,陷入了一种脆弱的僵持。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僵持绝不会长久。汉中的胜利,为蜀汉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也注定了下一次东线的风云,将更加汹涌澎湃。
而一份关于东吴内部因久攻不下、损兵折将而渐生龃龉的密报,也悄然送到了诸葛亮的案头。
新的战略,已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