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交换了眼神,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惊艳。
“此女风姿,堪称绝色,不想民间竟有如此明珠。”李世民低声道。
“陛下所言极是!”
房玄龄捋着胡须赞道:“容色绝姝,当时莫及!”
杜如晦深以为然。
单论美貌姿色,就算宫中佳丽,也逊色此女!
此时。
郑绾绾轻启朱唇,声音清越如珠落玉盘:
“诸位,小女子前些时日有幸南下,游历江南,深感其地风物清嘉,山水如画,至今心驰。”
“不若,我们这一轮便以‘江南’为题,或诗或词,抒怀寄兴,可好?”
“郑大家此议甚妙!”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正当吟咏!”
在座才子佳人纷纷抚掌称善,气氛热烈。
很快,便有士子按捺不住,起身吟诵。
“十里垂杨系画船,
吴姬压酒唤客尝。
东风不解离人恨,
吹落桃花满客衫。”
又一位蓝衫公子接口:
“青石巷,
纸伞曳烟光。
黛瓦粉墙眠旧梦,
乌篷欸乃划新凉。
何处藕花香?”
一位紫衣佳人亦不甘示弱,轻声吟道:
“闲云潭影日悠悠,
雁字回时月满楼。
尽道江南风光好,
不如归去弄扁舟。”
诗词一首接一首。
阁楼内文思涌动,茶香与墨香交织。
郑绾绾认真聆听着每一首作品,时而颔首,时而浅笑,点评几句。
皆能切中要害,显露出不凡的才学与见识。
李世民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听得微微颔首。
以他们的眼光看来,这些诗词匠气稍重。
但年轻人能有此才情,已是属为难得。
李恪安然静坐。
耳畔萦绕着年轻士子们或激昂,或婉转的吟诵。
窗外微风拂过湖面带来丝丝水汽,与楼内的茶香墨韵交织,让人心情愉悦。
正神游间,李世民凑到李恪耳边,怂恿道:
“恪儿,汝之诗才,堪称惊世骇俗。今日此情此景,岂可藏拙?”
“不若也试作一两首,让朕……咳,让吾等也开开眼界,瞧瞧何为真正的绝唱?”
男人见到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人,自然有强烈得自我表现的欲望。
此等场合,佳人齐聚,李世民也想装一波。
但他那点诗才,想装波大的,显然不够看。
只能退而求其次,让恪儿上去装一波。
能亲眼见证自家麒麟儿大放异彩,也是好的。
房玄龄、杜如晦几人亦是心领神会,纷纷投来鼓励与期待的目光:
且露一手,震一震这些眼高于顶的小辈。
李恪见推辞不过,心里也升起几分意趣。
他从容起身,对着主位的郑绾绾及在场众才子佳人,拱手行了一礼:
“诸位,在下偶经此地,蒙诸位不弃,得以聆听雅音。”
“方才闻‘江南’之题,心有所感,偶得几句粗浅之作,贻笑方家了。”
闻听此言。
原本沉浸在自己诗作氛围中的才子佳人们,目光齐刷刷地聚焦过来。
见是那几位“蹭茶”的不速之客之一,多数人眼中闪过一丝不以为然。
甚至些许轻蔑。
一个外人,半途加入,能有什么惊人之语?若非碍于礼节,怕是已有嘘声。
主位上的郑绾绾,明眸流转,落在李恪身上。
虽见此人容貌寻常,但那份渊渟岳峙的气度,却非寻常士子能有。
她唇角微扬,勾勒出一抹恰到好处的浅笑:
“公子客气了,诗文本为抒怀,何分内外?”
“既有雅兴,但请吟来,绾绾与诸位同好,洗耳恭听。”
李恪微微颔首,不再多言,目光似投向窗外虚无的远方,不疾不徐,却字字清晰,宛若玉磬轻敲: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诗句戛然而止。
一时间,阁楼内陷入了一片奇异的寂静。
落针可闻。
鸦雀无声!
先前那些诗句,在这短短二十七字面前,仿佛瞬间失去了颜色。
没有繁复的辞藻堆砌,没有刻意的典故铺排。
只是白描般的勾勒,却精准捕捉住了江南神魂中,最绚丽动人的片段。
将那无限风光与深沉眷恋,表达得淋漓尽致。
郑绾绾原本从容的玉容,此刻面露惊愕。
她檀口微张,盯着李恪,仿佛要重新认识这个“容貌寻常”的男子。
这词……这意境……简直是鬼斧神工!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仔细品味着这诗,只觉寥寥数语,道尽江南风流。
李世民更是用力一拍大腿,脸上泛起红光。
痛快!
这才叫诗!
这才叫装……不,这才叫才华横溢!
而那些原本心存轻视的才子佳人,此刻个个瞠目结舌,脸上火辣辣的。
他们绞尽脑汁得来的诗句,与这一比,简直如瓦砾之于珠玉,云泥之别!
寂静持续了数息,终于被郑绾绾打破,她起身,对着李恪郑重一福:
“公子大才!”
“绾绾拜服!此词一出,恐今日诗会,‘江南’之题,再无后续矣。”
【叮!人前显圣成功!强烈震撼在场所有才子佳人及李世民等重臣,显圣值+!】
“绾绾姑娘过誉了!”
李恪拱手还礼,又朝一众才子佳人行了一礼,随即坐回到自己的位置。
李恪虽然坐回去了,但那一阕《忆江南》,就仿佛九天垂落的仙音,余韵在阁楼梁柱间萦绕不散。
满座才子佳人面面相觑,竟无一人再有勇气提笔续咏“江南”。
珠玉在前。
瓦石难鸣。
若强行再作,不过是狗尾续貂,自取其辱罢了。
郑绾绾心思玲珑,见场间气氛微妙,似有冷场之虞,便时将话题引开:
“方才公子一曲《江南》,道尽江南神韵,令绾绾心折,想来诸位亦是同感。”
“既如此,我们不若换个题目,以免思绪困囿。”
说到这里。
她明眸流转,掠过窗外远天,似在回忆:
“此番南下,绾绾亦曾泛舟长江,凭吊那三国古战场之……赤壁。”
“此一轮,便以‘赤壁’为题,或怀古,或咏志,诸君尽可挥洒才情。”
“赤壁?妙极!”
“此题材雄浑壮阔,正合男儿胸怀!”
才子们闻题,精神顿时一振,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大展身手。